央视网消息 振兴乡村、振兴农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要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而在这其中种子产业堪称是一项关键的产业。正因为如此,2021年,种子问题更是直接被放在了中国经济工作的任务单里。那么,今年我国的种业发展有哪些新的亮点值得关注?
2021年2月5日这天,青岛航空公司一架航班的旅客发现,他们所搭乘的飞机有些与众不同,机舱内外到处都有“海水稻”的身影。原来这是一架以“海水稻”命名的航班。随着“海水稻”号一飞冲天,预示着这些小小的稻米很快将走入我们的生活。
“海水稻”也就是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沿海滩涂和盐碱地生长,可以不施肥、不打农药,不惧海水短期浸泡的水稻品种。
2021年1月15日袁隆平团队宣布,今年将正式启动“海水稻”商业化运营,拟用8至10年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中国有15亿亩盐碱地,小小“海水稻”种子背后是万亿级的产业蓝图。未来“海水稻”将成为解决农业种源“卡脖子”问题的有力武器之一。
“奔月”种子萌芽 我国首创航天育种
2020年12月17日,完成探月任务的嫦娥五号返回地球,带回的礼物除了月球土壤,还有一批参与太空旅行的作物种子。华南农业大学提供的40克水稻种子就在其中。令人惊喜的是这批种子刚回家不久,有些就已萌芽。
我国是首创利用航天技术进行作物诱变育种的国家,在科学家眼里这批奔月种子就是无价之宝。
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 打好种业翻身仗
太空种子为丰富我国种子资源多样性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几年中国的种业科学和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暴露出不少“卡脖子”的问题。202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一) 别以为这是标题党,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全球水稻种植总面积约25亿亩,其中,中国4.55亿亩<[详情]
6月8日下午,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国内首次选育成功的抗赤霉病、高抗白粉病的“双抗”高产新品种—<[详情]
1、选种和种子处理 种子选择要以通过农业部门审定的优良品种为主,或者根据种植地区气候、土壤特性进行选<[详情]
2021年6月8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牵头,会同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发<[详情]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再次明确了种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同时也是全面实现乡村<[详情]
农林牧渔2021年第22周周报:修改《种子法》座谈会在京召开关注种业改革带来的投资机遇 1、继续重点<[详情]
近日,农业农村部部署开展2021年全国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对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严格品种管理和市场监管<[详情]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近日在海南省考察种业工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详情]
清明时分,海南阳光炽烈,空气中夹杂着咸湿气息。 85岁的程相文仍然保持早晨四点多钟醒来的习惯。戴上草帽,<[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