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三农精博

三农精博

日本人拿中药赚全球的钱,中国却拿西药糊弄自己!

时间:2021-03-08 20:51 |编辑:三农之声|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模仿的民族,但学习模仿的对象基本只限于强者。这也是中医药在日本发展的逻辑。

  明治维新后的几十年里,日本学校不再教汉方医学。

  到20世纪70年代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随着日本经济快速现代化,患慢性病、过敏性疾病的国民人数迅速增长,特别是老龄化带来了大量的老年病。西医对此常常无法解决,而中医药(汉方医学)却往往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中日建交也大大加强了中日文化交流,中国中医药的大量成果再度被介绍到日本。

  日本政府也给予了大量支持。根据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原方,目前日本有210个处方受到普遍应用。1976年,厚生省正式将汉方药列入健康保险,把主要的210个有效方剂及140种生药列为医疗用药,可以进入医疗保险,这样患者个人就只需要承担10%—30%的费用,大大鼓励了汉方药的应用。

  随即,中医在日本实现复兴,特别是汉方药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目前日本6万家药店中,经营汉方制剂的达80%以上,在药局、药妆店的显著位置,基本都能找到汉方药。

   580×320

  日本汉方药厂有200家左右,汉方制剂多达2000多种。89%的日本医生会开汉方药处方,处方用汉方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

  日本民众也非常认可汉方药,近80%的日本人认为,汉方医药治疗慢性病十分有效,60%的日本人认为汉方药能促进健康

  日本帝国制药(日本一家制药公司:编者注)生产的贴敷剂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膏体1.8万吨,相当于12亿贴,连接起来可以绕地4.2圈,产量居世界第一。

  日本人为什么走在了前面?

   580×406

  据说,日本医学权威大肪敬节在弥留之际曾激励弟子们: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十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

  核心期刊《中草药》于2016年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目前日本汉方药占据了全世界90%的中药市场销售份额。

  日本汉方药如何实现了逆袭?

  1、政府支持

  除了将汉方药纳入医保体系,减轻患者采用汉方药的药费负担外,日本政府也十分重视汉方医学教育。明治政府曾颁布法律废止汉方医学,1972年日本文部省批准综合大学医学部、医科大学、药科大学、齿科大学可开设传统医学教育课程。

  20013月,文部科学省发布《教育核心课程设置》,汉方医学教育被纳入其中。到2004年,80所医科大学全部开展了汉方医学的教育。

  政府还投资建立了一系列汉方医药研究机构,比如北里研究所附属东洋医学研究所、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和汉药研究所.

  2、重视创新

  日本的创新主体是企业。日本制药企业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科技人员总数的60%,其研发费用占整个国家投入的80%。日本的三大汉方药生产企业(三共、津村、钟纺)的新药研发费用均占每年销售收入的10%—20%

  日本汉方药大多采取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等剂型,摆脱了水煎火熬的传统中药服用方法。为最大限度保留药效,药物提取过程采取温浸提取、减压浓缩、喷雾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等技术和设备。

  剂型创新,让服用汉方药更加方便,也更加适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在制剂外观和口感上日本企业也进行积极创新:颗粒美观、包装精致、口感好。一些汉方药颗粒剂能直接口服,都不需要水送服,一改中药粗糙、苦涩的观感。

  企业最能贴近市场,也最有活力。比如,日本小林制药(日本一家制药公司:编者注)瞅准雾霾商机研制出清肺汤DUSMOCK”,大力向中国游客推销。因为中国游客爆买,小林制药”2017年把清肺汤的产量增加30%,达到约110万包。

  另外,日本在中药六神丸的基础上,加入人参、沉香研制的救心丸,年出口就超过1亿美元。

   580×414

  3、严苛的质量控制

  中医给人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随意。上海中医药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邀请十六位资深中医教授进行诊断,结果判断舌质淡红、脉象信息一致性都不到60%

  日本在汉方药的生产过程中,就极力压缩这种人为因素。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颁布汉方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汉方药都按这个标准生产。

  日本还专门出台了药材种植规范,要求生产过程中尽量不用化肥和农药,尽可能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对每个环节都有详细记录,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除了检测性状、干燥减重等项目外,日本对于汉方药中重金属残留量和农药残留量的监控非常严格。而且日本汉方药对于鉴别和含量测定的要求非常高,普遍比中国中药标准更为严格。

  标准化,是现代生产的显著特征。标准化后的汉方药不会与欧美标准发生冲突,显然也更有利于汉方药走出日本国门,被国际市场接受。

  比如,津村制药的六君子汤就被西方医学界用来进行辅助抗癌治疗。

  4、重视传承

  中药原料、中医典籍,是中医药的两大法宝。

  中药强调道地药材津村药业先后在中国建立了70多个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材种植基地。国内拥有最多GAP基地的中药企业是同仁堂,而同仁堂GAP基地也才只有8个。中国生产的大量药材原料出口到日本,日本进行加工再把成药卖到全世界。

  但是近年来日本汉方药企开始加速中药材国产化。比如,津村用青森县八户市的废弃小学,进行药用人参栽培国产化种植,在北海道2021年前年栽培量有望增加到2000吨,是2016年的3倍。

  重视中医古籍的传承。不同于西医,中医的智慧植根于中国传统古籍之中。现在日本汉方医籍的藏书量仅次于中国,还有20多家汉方医籍出版和翻译机构,每年出版汉方医药书籍100多种。不仅注重古代书籍,日本还特别关注大陆和港台地区最新的中医药研究动态,在大陆和港台地区设立专门机构,收集所有中医药出版物,为其所用。

  汉方药应用现状

  婴儿使用尿不湿有一个副作用,就是很容易患尿布炎。将美国加州宝宝公司生产的一种纯中药软膏抹上去,10分钟内红色炎症就会消失。

  我国古方六神丸,日本拿去改造后,开发出救心丹,曾一度风靡全球,被誉为救命神药,年销售额1亿多美元。日本老牌的汉方药正露丸,也已经返 销中国。在向中国申请中药专利的国家里,以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最热衷。2006年底,葡萄牙国立波尔图大学正式开设中医专业,并招收了首批27名学 生。来中国研读自然科学的外国留学生中,学习中医药的人数位居第一。

  中医药在全世界愈来愈受到重视,但是这一切,都与中国无关。我国的贡献,仅在于为日韩等国的汉方药提供原材料。

  而国内,我们已经习惯了三素一汤所谓的三素一汤指抗生素、激素、维生素联合,加入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给药。三素一汤已经成为不少医院治病的常方,其后果就是造成细菌耐药,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并且国人的体制越来越差。

  那么谁来挽救我们的中医呢?答案就是我们自己!只有我们自己可以挽救自己。目前,日本对中医存在废医存药的情况等,表明中医在日本发展也并非尽善尽美。但这却给了我们很大的赶超机会,毕竟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家宝。

  别人可以急功近利、占其一端、为己所用,而我们必须发扬光大。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国人以启示,也希望更多的国人可以看到它。

注:本文转载自百姓中国周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