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指出,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与城镇化联动推进,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怎样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怎样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又怎样发挥特色产业的优势?在日前举办的2019年第一期全国市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乡村产业发展培训班上,来自31个省市的122名学员,针对如何发展产业进行了5天的学习和研讨。
在此期间,围绕相关主题,农民日报、中国农网“三农会客厅”栏目采访了6位学员,请他们分享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
今天,我们来看吉林省长春市和辽宁省铁岭市以三产融合促振兴的做法。
谭景坤(吉林省长春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长春市地处东北亚的几何中心,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长春市土质肥沃,资源丰富,素有东北粮仓,东北肉库之美誉。过去我们在抓农业生产上,一产抓种养,二产抓加工,三产抓服务业。实践证明,单抓每一项工作,对农民增收都有一定的提高,但走到现在,再继续这样抓下去,农民增收就很难实现了。
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现在重点抓三产融合的项目,重点在全市1677个村抓典型。
比较突出的,像我们双阳区“绿屋”这个典型,它既搞休闲农业、搞采摘,同时又搞加工,它主要是加工大煎饼,同时又搞一些餐饮。城里的人在周末时就到这个产业园区去进行观赏农业各种植物,同时采摘一些蔬菜水果,采摘之后品尝品尝大煎饼,中午之后几个人在一起聚餐。过去这个农户就是只搞大棚,每年收入就是几万块钱,现在他搞三产融合项目,每年收入超百万。
长春这样的典型有一千多家,现在我们正在制定政策,研究一些鼓励措施,加大三产扶持力度,争取把三产融合这个项目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好项目,逐渐加以推广。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乡村振兴,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把长春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会客有语: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好不好,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农民的收入有没有提高。在“会客”谭景坤局长时,我对他说的“过去这个农户就是只搞大棚,每年收入就是几万块钱,现在他搞三产融合项目,每年收入超百万”印象深刻。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三产融合所蕴含的潜力,各地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抓好一二三产融合应该会事半功倍。
亢锦波(辽宁省铁岭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铁岭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主要产业是粮油和畜牧产业。在此基础上又派成了特色产业,比如榛子、梅花鹿、花生等十大特色产业。我们围绕特色产业,开展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举个例子说,梅花鹿产业是我们西丰的特色产业,是全国的梅花鹿特产县。
首先搞养殖业,把野生的梅花鹿进行了圈养,数量比较多,现在我们存栏能有15000多头。
第二产业方面,我们把第一产业进行延伸,建设了工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吸引了茅台集团,生产茅台保健酒、生产鹿胶膏等一系列保健产品。我们这个园区有20多家企业,围绕农产品、围绕鹿产业发展加工产业。现在看第二产业发展得比较好,已经形成了聚集区。
再一个要发展第三产业,通过养殖吸引游客来观赏。我们积极围绕鹿产业,吸引游客来观光、狩猎、登山、观景。现在看围绕这个主导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可以说不断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促进了农民增收。
会客有语:
无论是一产、二产、还是三产,亦或者融合发展,都有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在“会客”亢锦波副局长时,他所讲的两个细节引发了我的思考。一个是,搞养殖把野生的梅花鹿圈养了,这里体现了在发展一产时,必须要遵循规模化、标准化的规律。另一个是,吸引了茅台生产茅台保健酒,这里体现了,发展二产,要注重品牌,特别是当本地有特色产业时,最好能瞄准产业里的头部企业,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取得效果。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