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星火从这里点燃,宜居生活在这里孕育——如今的城口已由当年的红色苏区成为如今渝东北耀眼的生态明珠。红与绿,是代表城口县标签的两种底色,而这正与中国银行的红色标识与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普惠金融、绿色信贷的服务理念紧密契合。
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自2011年由中国银行与新加坡淡马锡下属的富登金控合作发起设立以来,始终坚守“立足县域、支农支小”定位,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改善“三农”金融服务、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近日,本刊记者来到位于大巴山腹地的重庆市城口县,走访了企业、农户和城口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以此为例实地调研中银富登践行普惠金融、精准扶贫的实践,见证了其不断成长壮大的一个历史截面。
创新产品 贴心服务
小微企业融资不再愁
在高燕乡覃家河天麻种植基地,记者见到了当地远近闻名的“天麻种植能手”马宗品。“城口种植天麻,有潜力、有前景。2016年我想种植50亩天麻,但是缺乏资金,到处筹不到钱,多亏了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的贷款,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如今已小有名气的企业家老马,回想起创业初期的情境,仍然记忆犹新。
老马口中的这笔贷款,正是城口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在对其企业情况进行深入了解评估后,发放的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100万元。“获得贷款的当年,老马公司就盈利10万元;2017年,由于经营良好,老马的种植基地需要扩大规模,中银富登在其归还贷款后,再次为其提供了100万元贷款支持,当年即获利润50万元。”陪同采访的该行小微金融二部总经理黄晓林向记者介绍。
在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的支持下,老马的种植基地如今已有600亩天麻和400亩薇菜,带动大批当地农户顺利就业、脱贫,在这里打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每个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再加上种植基地土地流转的租金,已达到脱贫标准。老马无偿传授的天麻种植技术更让渴望脱贫致富的村民走上了发展林下经济的致富路。
为满足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不断创新产品体系,丰富产品类型,根据企业在创业初期、扩大规模、季节性周转等各个时期的资金需求设立不同方案,切实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
同样是得益于来自城口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的20万元微企贷款,城口县修齐镇花屏村种植花菇的陈正兵的企业顺利扩大规模,实现盈利。那还是2016年5月,为抢抓花菇种植的火口季节,陈正兵欲将种植规模扩大到23亩,急需资金20万元。在四处募集资金无果、生产随时面临停滞的情况下,他找到了城口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在了解陈正兵的创业经历后,该行为其发放20万元微企贷款,经过4年的发展,现在他种植的花菇已经成为年产值千万元、带动160余户当地百姓就业的修齐镇龙头产业。
“村镇银行办理贷款手续简单,期限灵活,放款速度快,客户经理不辞辛苦,上门服务,为我们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希望。”久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久一如是告诉记者。该企业是集马铃薯淀粉、粉丝、粉皮系列产品深精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金主要用于收购马铃薯等原料。在企业遇到资金周转困难时,是城口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的客户经理主动上门了解其需求,及时为企业提供100万元贷款,使企业恢复了正常运转。
“村镇银行虽然只做传统存贷汇业务,但是由于贴近客户,了解客户需求,机制灵活、反应迅速,具有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天然优势。”城口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行长唐明表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长期存在,村镇银行通过贴合实际的金融服务,为其在创业期、成长期、稳定期等提供全周期资金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健发展。
城口的实践只是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截至2019年4月底,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设立法人机构127家,在乡镇设立支行网点155家,在行政村设立助农服务站387家,形成了覆盖全国22个省(市)县域农村的金融服务网络。其中,中西部地区占65%,列入全国“832个贫困县”统计的共计35家,有效填补了贫困地区、中西部等薄弱环节金融服务的空白。
自成立以来,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累计发放贷款超1000亿元,共为26.35万客户提供了贷款服务,不良贷款率为1.60%;截至今年4月末,该行存款客户数近200万户、贷款客户数超16万户,户均贷款约为21万元。其中,涉农及小微贷款占全部贷款的91%。
“输血”+“造血”
农户踏上致富路
“以前养殖规模比较小,现在一年的养鸡和养猪收入有十来万元,日子越来越好了。”在罗江村,村民尹光学带着记者参观他家的猪舍时欣喜地说道。在顺利脱贫后,他还向周边乡亲传授养殖技术和经验,帮助老乡脱贫致富。
而在4年前,他家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城口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员工一对一的帮扶对象。由于年轻时外出务工辛苦,他身患矽肺病,每年高额的医疗费用导致家贫如洗。
4年前后生活的鲜明变化,源于一笔8万元的“欣农贷”。城口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中后台副行长邓兰平向记者介绍,2016年,在该行帮扶责任人了解到尹光学有强烈的脱贫愿望,想发展生猪养殖却苦于没有启动资金时,便向客户经理做了推荐,客户经理经过充分调查,为其发放“欣农贷”贷款8万元,用于搭建猪舍、购买猪崽。今年尹光学已有存栏生猪60余头。山地鸡30余只,产值已达15万元。目前,他已成为罗江村的致富带头人。
据该负责人介绍,该行先后创新推出14大类60个子类的小微和“欣农贷”系列产品,既支持了传统小农户,也有力扶持了家庭农场、合作社以及“公司+农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了农户融资难问题。截至目前,累计贷款余额已达1.8亿元。其中,“欣农贷”是专为“三农”提供的度身定制、贴合种养殖周期的创新金融服务,接受包括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房产、大棚、猪舍、鸡舍等作为“准抵押物”。同时,这一产品还具有还款方式灵活、年审流程简便和定价差异化的特点,深受“三农”客户的欢迎。
“扶贫要扶智,‘输血’更要‘造血’,‘造血式’扶贫激活了贫困户的内生动能,看到他们自力更生脱贫致富,我们也感到很欣慰。”长期关注贫困户生产生活、经常走访贫困户的唐明对记者说。
培育产业 便民惠民
乡村焕发新生机
从城口县城驱车前往东安乡亢谷森林人家旅游集群所在地,沿途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流水潺潺。亢谷,素有“小张家界”之称,位于大巴山南麓山谷,森林茂密,峡谷时而开阔平坦,时而深邃狭长,每到6、7月份前来避暑消夏的游人络绎不绝,是城口旅游的特有名片。
徜徉于青山绿水间,住农家院,品乡土美食,宜人生态在为游客带来惬意体验的同时,也带火了当地的旅游产业。记者置身其间,峡谷内溪流不断,鸟鸣不绝于耳,一栋栋两三层民宿错落有致,走进其中一家,十多个标间干净整洁,一楼的餐厅宽敞明亮。入夏以来,前往亢谷景区避暑度假的游客与日俱增,在森林人家经营农家乐的小王对记者说:“一到旅游旺季,我这里十几个标间一床难求,常住游客基本都是包月回头客。建民宿的钱就是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贷款支持的。我用每年旅游旺季的收入还贷,淡季出去打工,还贷没有压力。”
随着基础设施改善和知名度的提高,这里的生态旅游已渐成规模,由于开办农家乐的贷款户数增多,城口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的工作人员时常来进行贷前贷后调查,负责业务的该行副行长熊诗平已经成了不少商户的老朋友,对每家每户的贷款情况都了如指掌。“几乎每个月都要来。易地搬迁下来的农民想开办农家乐需要贷款,很多都会找中银富登咨询办理,生态旅游的发展也让这里近千户人走上了致富路。绿水青山真的变成金山银山了。”他笑着说。
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及绿色生态旅游的发展、金融的支持,一幅宜居宜业、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的画面正在当地徐徐展开。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负责人介绍,他们把综合金融服务拓展向偏远山区农户,进一步丰富县域移动支付消费场景,致力于解决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问题,持续打造“农村金融生态圈”。
在罗江村村部超市设立的中银富登助农站里,记者看到,一台集存取款、查账、转账等功能的POS机为村里的农户提供日常所需的金融服务,免去了他们上山下山办理业务的不便。助农站还提供贷款咨询服务,如果有贷款需求,只需一个电话,就有工作人员上门收取资料,客户只需跑一次就能办理完成。唐明透露,助农站下一步将整村推进,让更多农户享受“家门口”的便民金融服务。
唐明表示,未来,城口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将继续扎根县域,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深耕传统金融业务领域,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与当地经济、广大农户、小微企业“共同成长、相互成就”,为建设新时代一流村镇银行的愿景持续努力。
记者手记:
小机构 大服务
在城口县采访时,在与当地从事农林业、养殖业的小微企业主和普通农户乃至贫困户的交流中,记者真切体会到村镇银行在支农支小、提升普惠金融水平方面做出的扎实的努力、收到的累累硕果。
村镇银行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重要成员,自2007年3月四川仪陇创建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以来,经过十余年来的发展,已成为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生力量。正如成立四年多的城口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一样,中国银行旗下的遍布全国22个省市的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的127家法人机构,一直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持续努力着。
中国银行历经百年发展,向来以国际化、城市化业务著称。自2011年3月第一家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在湖北蕲春开业,经过7年多的发展,该行已走出了一条建设全国最大的村镇银行集团、破解县域和农村金融难题的创新之路,彰显了国有大行服务乡村振兴、践行普惠金融、助力脱贫攻坚的责任担当。与新加坡淡马锡富登金控的深入合作,也让外界看到中国银行将国际化优势运用在“三农”金融服务方面所进行的重要探索及收到的明显效果。
记者相信,在金融业的齐心努力下,村镇银行这一普惠金融力量将更加走向深远,贴合需求与贴近生活的金融服务将惠及更多人,让所有人享受金融所带给人的美好生活。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百姓“米袋子”的基础。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耕地资源,部分地区撂荒地怎<[详情]
导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作出了部署和安排,明确“以推动高<[详情]
78岁的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被誉为“世界菌草之父”,作为一名资深的科技特派员,他发明的利用菌草培植蘑菇<[详情]
一号文件解读| 专访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三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乡村振兴 2 月<[详情]
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结束后,本次两会的第二场“部长通道”开启,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详情]
《三农之声》河北唐山讯(唐远亮)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详情]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题: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访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 <[详情]
刘晓明驻英11年,是任期最长的驻英使节。在47年外交生涯中,他亲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全程。 <[详情]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31日公布,为指导今后5年我国推进高标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