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三农访谈

三农访谈

专家学者访谈|张红宇: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时间:2021-01-24 11:17 |编辑:三农之声|

600×400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 (摄影:侯晓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农村改革,启动乡村建设行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近日,就如何在新发展阶段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新发展格局中把握新机遇,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接受了本报采访。

600×394

  问

  记者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到解决种子问题。我国目前在保障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各地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应如何做好规划?

  张红宇:我国用占世界6%的水资源、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接近全球20%的人口,贡献了25%以上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2019年我国肉类总量和水产品总量分别为7759万吨和6480万吨,分别远超世界人均水平。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粮食产量连续6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在粮食丰收的同时,我国畜禽、水产、果蔬产业的总量在2020年一直呈线性增长之势,农业产业类型和产品品种丰富程度处于全球前列。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采取了多项措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积极开展土壤修复,退耕还草还湿地,抓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节水节肥节药成为自觉行动。2018年的农药使用量比2015年减少18%,为122万吨;2019年的化肥使用量比2015年减少10%,为5404万吨。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利用率、农膜残留回收率分别达到86%75%80%资源化利用取得明显效果,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各地在谋划十四五区域发展规划时,要紧紧扭住种子和耕地两个关键问题,以中国供给解决中国需求,以中国资源解决中国问题,牢牢把握住农业产业安全的主动权,确保粮食及重要农产品产销平衡。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不同区域可以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保障供给链。

  答

600×359

  问

  记者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您认为哪些措施有助于实现此目标?

  张红宇: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关键在于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化水平,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粮食与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质量安全,提高畜禽产业发展的集约化水平。坚持市场和消费导向,创新产业组织方式,推动种养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增加绿色优质产品供给。

  实现乡村宜居宜业,就要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快传统基础设施升级,推进乡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全面落实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机制。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面,扎实做好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提升村容村貌。同时,让农村公共服务在新的层面上有大的资源要素,在县域范围内统筹城镇和乡村建设规划,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农村发展的硬环境软环境

  实现农民富裕富足,可以通过发展乡村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一方面,发展县域经济,培育乡村产业,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民增收空间。持续深入推进分工分业,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充分就业,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另一方面,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答

600×376

  问

  记者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您认为,怎样才能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张红宇目前,我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名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过渡期内,各种资源要素仍然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培育的产业业态,以及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等群体倾斜,确保脱贫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责任、不脱监管。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加强资金资产项目管理,兜住民生底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1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提前一年实现了收入翻番的目标2020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6%,全年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再创新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为实现共同富裕夯实了基础。未来,可以继续通过创新土地制度、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式,帮助小农户实现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千方百计带动农民增收。

  答

600×379

  问

  记者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您认为,怎样才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

  张红宇:我们正在奔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这个追求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新发展阶段,更主要的目标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要素平等交换,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目标。

  一方面,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三农投入力度,为农业引入社会资本,并且充分发挥金融、保险、期货、再保险等政策工具在服务主体、发展产业、防范风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巩固三农发展的资金保障体系,优先保障三农投入。

  另一方面,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具体方法包括,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等。

  答

600×401

  问

  记者:在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当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怎样的挑战?

  张红宇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在新发展阶段,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目标。

  农业高质量发展包含产品好、结构优、成本低、竞争力强、效益好五要素。近年来,观光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农村地区持续涌现的新产业以及线上交易等新业态,在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22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增加值达到2.2∶1;观光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超过8500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销售额已接近2019年全年水平。

  在看到新产业、新业态所蕴藏的广阔发展前景的同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落实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首先,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盘活用好农村宅基地;其次,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再者,全面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要深入学习并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握新形势,明确新任务,展现新作为,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答

600×968

注:本文转载自中国县域经济报,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