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七年多来,已成为全球瞩目、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截至2021年1月底,中国累计同140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措给沿线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中白工业园坐落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向东25公里处,又名为“巨石”(“GREAT STONE”)产业园,寓意“中白合作的友好基石”。全国人大代表、中白工业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艳亲眼见证“巨石”从十年前的一张蓝图到现在,成为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的对接的“新地标”。目前园区已有来自十多个国家的69家企业入驻,协议投资额超12亿美元,成为白俄罗斯首个5G试验区和无人车试验区。
“中白工业园已经进入到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谈起未来五年的计划,罗艳说:“中白工业园将着力打造成为‘一带一路’海外科技研发和高端生产制造基地。工作重点放在怎样把国内高科技企业‘带出去’,同时促进与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等国间科技资源优势互补、创新合作,并推动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也是为我国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做出一份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中白工业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艳
白俄罗斯在地理位置上联通欧亚。中欧班列曾经只从明斯克郊外经过。如今,明斯克郊外的车站已成为中欧班列运输物资的重要一站。被称作“一带一路”上的“钢铁驼队”的中欧班列通过东、中、西三大物流通道,通达欧洲21个国家、92个城市,使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畅通得到极大提升。
“去年中欧班列运行超过1.2万列、同比增长50%”,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贸促会会长高燕说,“2020年外部环境严峻复杂,‘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仍然展现出强劲韧性和旺盛活力。中国同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9369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8.3%,一批重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绿色、健康、数字丝绸之路更是成为合作新增长点。中国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更强劲动力和更广阔空间。”
提升农业生产能力,消除饥饿和贫困是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强烈意愿。共建“一带一路”也为沿线国家提供了中国智慧。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近年来参与了多个“一带一路”扶贫项目,“比如非洲的津巴布韦,那里土地面积大,但耕作手段原始,粮食问题突出”,赵皖平认为“一带一路”可以为非洲扶贫做出巨大贡献:“安徽是中国的农业大省,派了不少专家前往援建农场,给当地人培训玉米、土豆种植技术。当地政府非常欢迎我们,还让我们派更多的专家去。我认为,中国的农业科技以及精准扶贫经验能帮助沿线国家的解决粮食安全等世界性难题。”
《三农之声》湖北武汉讯(曹道伟)盛夏湖北英雄武汉。近日,柬埔寨国家工商业联合会主席葛云明一行数人莅临中国一<[详情]
第十四届“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16日在北京成功举办。论坛围绕“食品安全助力高质量发<[详情]
▲ 6月2日,2021年浦江创新论坛“一带一路”专题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详情]
《百姓中国周刊》广西平南讯(刘连胜)“2021海上丝绸之路纺织服装时尚大会,将于今年10月22日一25日在广<[详情]
4月30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京举行中国一带一路网理事会成立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详情]
一、对《逆势增长:疫情期“一带一路”进展评估》报告的学习体会;二、围绕报告中提到的产业链谈点个人的思考。 <[详情]
大使专访丨阿联酋驻华大使阿里扎希里:“一带一路”倡议将很好对接阿联酋“后石油时代”规划 在与中国进行抗疫合作<[详情]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参与者、亲历者,我倍感自豪。”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勇在接受记<[详情]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七年多来,已成为全球瞩目、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截至2021年1月底,中国累计同140<[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