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探索进取,这也不仅是在我们身边,中医中药的发展还囊括了外来之物,比如有一味中药源自于海外,也作为调味品使用,李时珍说它“化铜铁骨鲠”,用之养生可以醒脾胃之气,化湿浊,暖脾胃而能祛寒,还能行脾胃之气、固肠胃。
这味中药就是砂仁,#中药#砂仁属于姜科植物,而能入药的主要是阳春砂、绿壳砂、海南砂这三种,此外还有细砂仁、长序砂仁、矮砂仁等种类,古时候本草类典籍虽没有记载,但是当今发现其成分是相同的。
中药砂仁是植物砂仁果实去掉果皮之后的种子团,一般看似一个实际有30到60粒种子,因为把它们搓散之后犹如沙粒,所以故名砂仁。
因为砂仁最早的时候源自于海外,所以直到唐代的《药性论》才有记载,认为砂仁“主冷气,消化水谷,温暖脾胃”,基本明确了砂仁温脾胃的功用。
后来对砂仁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主要功用是“补肺醒脾,养胃益肾,理元气,通滞气,散寒”,并且在后续中提到“化铜铁骨鲠”。《本草纲目》中记载的比较全面,但是砂仁补肺之力较弱,一般不做提及。
再就是砂仁对肾、元气的益处主要是因为脾胃吸收的精微物质能补充精气,李时珍提到的“化铜铁骨鲠”是形容鱼刺、骨头等卡在喉咙可用砂仁化开,这是形容其化骨鲠之力较强。就以中医养生的理解中,砂仁的益处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一、砂仁化脾胃湿浊。
脾胃容易滋生湿气,湿气偏盛而阻碍脾胃之气,从而升降不顺畅,有腹中满胀、恶逆、不爱吃饭的亚健康表现,砂仁能化脾胃湿气,脾胃有湿气的人可用砂仁与燥湿行气、除胀满的枳实、陈皮、厚朴一起煮水喝。
如果脾胃有湿气的同时伴有寒气,这时候用砂仁则更佳,因为砂仁不仅除湿还能暖脾胃,养生方法是与草豆蔻、干姜一起煮水喝即可。
二、砂仁行脾胃之气。
金元时期著名的张元素老前辈就说砂仁“主脾胃气结滞不散”,这是因为砂仁辛散温通的特点,能行气消滞,尤其适合有宿食停聚的人,这类人因为宿食不消化而阻碍脾胃气机,有肚子中满胀、不想吃饭、恶逆有腐臭的味道。
养生可以使用砂仁、枳实以及木香达到通顺脾胃滞气的目的,外加山楂、神曲可以帮助消化宿食,这个方法还曾记载于《景岳全书》中。
其实宿食的产生也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暴饮暴食,养生可用上述的方法,本质是脾胃并未虚弱而有的宿食;二是脾胃的虚弱而不能很好的消化从而有宿食的停聚,这时候单纯的理气、消除宿食则不能从根源上养生,就需要从健脾养胃开始入手,可以使用砂仁搭配健脾益气的党参、白术以及除湿健脾的茯苓。
三、砂仁暖脾胃。
热爱中医养生的朋友们或许会知道,温热的养生之物运用多了会产生“燥”,而砂仁有温而不燥的特点,再者砂仁行气而不破气的特点注定它尤其适合于养生。
如果是脾胃有虚寒,不仅有寒的表现,特点是肚子中冷甚至是痛,还伴有虚弱的表现,那就是脾胃之气的不通顺,养生可以使用砂仁温暖脾胃的同时加党参、白术、木香一起益气健脾。
四、砂仁固肠胃。
脾胃有寒气,那么脾胃之的升降受到阻碍,从而清浊不分,因此表现出的亚健康是大便稀薄甚至如水。砂仁可以温暖脾胃,升清而故肠胃,轻者单用砂仁即可有用。
如果寒气较重的人,可以适当加干姜来祛除寒气,如果是在专业人士看了,仅仅加干姜作用可能较小,不如干姜、砂仁、附子的组合方式,但是附子的毒性控制不易,所以寻常之人宁愿慢一些也不要冒险。
砂仁虽好,但也毕竟属于中药的范畴,因此根据它辛香而温的特点,阴虚血燥的人、火热内盛的人不适合用之,再就是正常的使用是3至6之间。
砂仁最早源自于海外,如今在中原大地上也是有比较多的存在,它利于脾胃的功用深得学者们的推崇,此外它作为调味品也是不可或缺的。
《三农之声》北京讯(央舆三风融媒中心)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医学,进一步提升公民健康知识素养,2023年6月9日<[详情]
《三农之声》新疆奎屯零距离讯(秦海兰)6月24日,新疆奎屯市召开食品安全委员会、药品安全协调会、质量强市领导<[详情]
“健康中国”战略明确指出:到203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并将大健康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详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推动中医药改革发展的举措使得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有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当下,中医药实际<[详情]
"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致病。"——孙思邈 中医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详情]
又是一年端午至 槲叶香飘荡在家家户户 陕西秦岭原乡特有的槲叶粽子 家家户户放着的艾叶 小<[详情]
《百姓中国周刊》黒龙江讯(朱善永 王庆海)为把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6月11日,北<[详情]
《百姓中国周刊》广西电(潘超平 刘清永) 6月15日,由桂林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主办,桂林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详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执法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