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市县

市县

江西宜春市政法系统队伍教育整顿“我为群众办实事”

时间:2021-06-04 18:07 |编辑:三农之声|

  63日下午,宜春市政法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专场新闻发布会在宜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黄德刚主持并讲话,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夏红色,市中级法院院长何春芽、市检察院代检察长张乐、市司法局局长包春燕等“四长”分别结合单位工作职责使命,就群众关切的政法机关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阶段性情况介绍并答记者问。

580×386

  黄德刚介绍: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在江西省第八驻点指导组的精心指导下,在宜春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下,宜春市市县两级精心谋划、严密组织、科学部署,各项任务紧张有序、蹄疾步稳、加压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政法队伍的政治觉悟得到提升、精气神得到提振、法纪意识得到增强、职业素养得到提高。515日省委刘奇书记亲自陪同中央第八督导组下沉宜春督导,中央督导组组长蒋卓庆到宜春开展了为期3天半的下沉督导,上级领导为宜春市教育整顿工作“把脉会诊”,对宜春政法队伍的关心指导,帮助宜春市教育整顿扎实有效向纵深推进。

580×386

  宜春市政法机关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教育整顿的重要内容,把教育整顿成果最大限度转化为为民服务、为民解忧、便民利民的实际成效。322日,市教整办制定了《宜春市政法队伍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提出了“四个提升、两个优化”的目标(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提升政法机关满意度、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提升政法队伍好形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便民服务举措)410日,市教整办制定并印发了《全市政法机关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十项举措》,引导政法干警走出机关,学以致用、以学促行,聚焦主责主业,贴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把教育整顿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成效。我们的做法主要围绕“三个聚焦”。

  一是聚焦急难愁盼办实事。全市各级政法机关立足职能特点,紧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着力解决一批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比如,市法院出台《关于缩短司法鉴定周期服务群众诉讼的十项措施》《关于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工作指引(试行)》等7项制度34条,有效解决了一些民事案件司法鉴定周期长、诉讼时间长、执行难等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重点加大对工伤、交通事故、工资等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案件的执行力度,切实增强涉民生案件当事人在执行程序中的获得感。教育整顿期间,全市法院执结涉民生案件414件,执行到位金额2663.18万元。针对生活困难当事人打不起官司的问题,出台《关于办理诉讼费用缓减免交申请的实施办法》,充分保障当事人诉权。教育整顿期间,全市法院共依法缓、减、免诉讼费用153.29万元。市法院还健全完善“12368”查询系统,全市法院正式上线赣法民意中心,建立跟踪立体化诉求表达渠道,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中心上线以来,已接到来信来访112件,均在24小时内妥善处理,群众满意度为100%。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力解群众“揪心事”,针对群众痛恨的电信网络诈骗和“黄赌毒”、盗抢骗等突出违法犯罪严打严治。对涉黑恶犯罪露头就打,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成效始终位列全省第一方阵。重拳攻坚传统类侵财案件,集中退赃1100余万元。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扎实开展反诈宣传,捣毁窝点82个,拨打预警电话1.9万个,成功劝阻2000余人,为群众追赃挽损近600万元,守好老百姓的“钱袋子”。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全市总有效警情环比下降10.85%,第一季度全市夜间出行安全感环比上升0.27,公安工作满意度上升0.31

  二是聚焦政务服务办实事。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简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水平等方式,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市公安局通过民意大调研、法制大宣传、社会治安大治理、公共安全大防控、便民举措大优化、民生案件大攻坚等“六大路径”,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走深走实。市公安局为方便老年人办证办事,出入境推出老年人办证“绿色通道”、简化老年人采集照片流程等6项新举措,户籍部门开通老年人办证代缴、电话预约等服务。宜春市180个户籍派出所全部开通“318项”简单高频交管业务,截至61日,共办理了6021件。帮助125名无户籍人员完成了户籍登记工作,在全省首批实现临时身份证“全城通办”。市公安交警部门积极回应驾考考生“约考难”的需求,利用周末等休息时间,增加考试29场,服务考生3200余人次。市公安局还持续推进“千警联千企”挂点联系企业(项目)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活动。2021年,全市公安机关集中走访48批次,覆盖全市各产业(园区)2187家企业,收集企业意见建议201个,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103个,化解涉企矛盾纠纷800余起,开展法律宣讲60余场。

  三是聚焦执法为民办实事。全市政法机关树牢执法为民理念,健全完善执法司法监督制约机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执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比如,市司法局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将行政复议端口下移,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基层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站设立行政复议代办点187个,让群众足不出乡就能申请行政复议。市检察院积极推进案件公开听证,对检察机关办理的拟不起诉、司法救助、民事监督、行政公益诉讼等44件案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案件当事人等进行公开听证,实现两级检察院、“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听证全覆盖。市检察院还加强对刑事案件被害人、农民工、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办理司法救助案件26件,发放国家司法救助金33.35万元。办好群众身边的“小案”,办理涉民生的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支持起诉案件32件,如铜鼓县检察院通过支持起诉,帮助1名在铜鼓务工的外地农民工追讨回工资4万余元。严格落实未成年人特殊保护制度,对20名涉罪未成年人作出不起诉决定,最大限度教育感化涉罪未成年人。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5467人。积极开展“占用盲道专项监督活动”,全市检察机关针对盲道损毁、被占用等违法问题发送检察建议9份,督促相关行政部门履职,畅通视力障碍群众出门通道。截至目前,宜春市各级政法机关为群众办实事4049件,出台便民利民制度205项,工作举措1279条。

注:本文转载自百姓中国周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