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市县

市县

新疆乌鲁木齐:特色文化赋能美丽乡村

时间:2021-04-30 15:46 |编辑:三农之声|

580×435

  二胡悠扬,三弦婉转,梆子清脆,再配上幽默诙谐的曲子戏或高亢悠长的新疆花儿,足以吸引过路人驻足……时下正值春耕时节,但在米东区三道坝镇,每逢活动日及傍晚时分,在乡村大舞台及各村的文化活动中心,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

  近年来,我市不断挖掘、提升乡村文化价值,把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培根铸魂工程抓紧、抓实、抓好,用特色文化赋能美丽乡村,让村民生活富起来,环境美起来,精神乐起来,

  农民自发,传承乡村文化

  415日,周四,也是米东区三道坝镇的乡村大舞台活动日。

  乡村大舞台位于镇中心公园处,包括室外舞台和室内200多平方米的活动室,是三道坝镇为活跃村民文化打造的。

  艺术团组织者张俊英带领团员们早早在凉亭处占下位置,准备排练新曲子。

  慢慢地,公园里人多了,唱花儿、豫剧、现代歌,还有跳舞的,大家各自寻一块地方活动。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忙着为大家找凳子,协调乐器。

  因社火为主的民间文化艺术活动氛围浓厚,三道坝镇获得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近年来,我市坚持让农民成为繁荣乡村文化的主体,通过乡村文化机构引导服务,既培育挖掘乡土文化的本土人才,也支持乡村民间文化团体开展符合乡村特点的文化活动,加快乡村文化振兴。

除了社火外,曲子戏、新疆花儿、秦腔、豫剧等在镇上都流行,17个村都有自发组织的文艺队伍。三道坝镇副镇长杨丽英说。

  社火文艺队规模最大的三道坝村文艺专干李惠明说:只要说组织节目,领头人一喊,带娃的把娃放下,吃饭的把碗放下,一会儿就组一个队。

  张俊英的文艺队是镇上规模最大的文艺队,以社火、新疆曲子为主,他们的节目也是镇上各项文艺活动的压轴节目。

最多时四五十人,常来的十几个是铁杆队员,刮风下雨都来。张俊英说。

  人到得差不多了,伴随乐器声响起,大家一起开唱,唱的新编曲子戏《共产党恩情重如山》。

为了新中国成立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唤来了春天照人间,民富国强崛起在东方……”围观群众不断喝彩。

  在传唱传统曲目同时,文艺队队员们还常创作新节目。《共产党恩情重如山》词曲创作者甘世福是老党员,他将党史学习的体会融在了曲子词曲中。

老话说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现在农村政策好,不仅有余粮,腰包还鼓,物质生活好了,还要唱歌跳舞,让生活更美。甘世福说。

  城乡融合,引领乡村文化

下方比赛开始了!”410日,米东区长山子镇新疆方棋比赛在碱梁村开幕,吸引了全疆的方棋爱好者参与。

  比赛由村民自发组织,拉来了赞助,有专业棋盘、棋子,有裁判,还在直播平台上直播……长山子镇文化站站长方小红说,在长山子镇,这还是第一次。

  比赛组织者、碱梁村村民朱万录说,一年多前,他在直播平台上下方棋,认识了乌鲁木齐及周边很多爱好者,最终在镇政府支持下组织了比赛。

580×435

  城乡文化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我市注重为乡村传统文化注入科技元素,拉近城乡文化平台,使其既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又能保持和弘扬乡村文化精髓。

  被称为草根棋类运动的新疆方棋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按棋子组成方形去子为规则,棋路变化多样,下起来要比围棋和象棋紧张激烈。

  赛场上,对弈双方手持黑白棋子厮杀,围观的人屏住呼吸紧盯棋盘,待棋子落下,周围的人有的叹气,有的点头,有的还发出声音,立马就被裁判制止……

  担任比赛裁判负责人的胡勇来自沙依巴克区,是新疆方棋传承人,编撰有《新疆方棋》、《新疆方棋竞赛规则》《新疆方棋阵形》等。

近年来,首府的方棋也变得时髦起来。胡勇说,党和政府支持乡村文化,下方爱好者增多,网络平台的兴起让不同地方的爱好者一起切磋技艺,在棋局设置、比赛规则都达到了统一的标准,更有利于推广普及。

  场上的比赛选手只有15人,但通过各类直播平台围观比赛有数千人。

  比赛赞助商、新疆一人一车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穆占祥本身就是方棋爱好者。他说,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让方棋这个在农村流行的棋类发扬光大。

  产业发展,繁荣乡村文化

  春暖花开,近郊乡村游成为市民首选。市民在采摘游、品农家菜同时,也开始在意乡村文化。

  乡村游的热门打卡地乌鲁木齐县,不少村子打出文化牌

  以国学文化为主的平西梁村村孔子文化广场上,不少游客在一步一景中感受国学魅力。

  近年来,我市将乡村文化发展融入采摘、康养、农耕文化体验农村产业发展,既让农耕文化得以传承,也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实现乡村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

  早在十多年前,平西梁村就聘请专家,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国学文化村。如今,村里先后建设了团结巷、孝悌巷、陶艺馆、茶艺馆、围棋基地……

  如今,不少村民都成了国学爱好者。村民们说,乡村文化发展既留住了乡愁,也富了村民。

  在乡村文化建设中,我市还通过建村史馆,留住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记忆,传承乡村文化。

  这两天,在高新区(新市区)青格达湖乡联合村,村史馆成为党史学习教育阵地。

  村史馆原汁原味地展现联合村的历史,成为联合村的文化亮点,村民的自豪感与日俱增,有外地亲戚或游客来村里参观时,村民也主动当起向导。

  在米东区古牧地镇下大草滩村,村两委与新疆城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驻村工作联合,将黑沟驿村史馆打造成文化特色亮点。

  村史馆以村子附近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里赴京第一站黑沟驿站遗址为依托,建成驿站文化、社火文化两个展厅,展出农具、家庭生活用品、古钱币、社火道具等,200余件老物。

  村民们说,村史馆留住了村民的记忆,也成了村上的旅游景点,带领村民通过旅游产业发展增收致富。

注:本文转载自百姓中国周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