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锦
蕉坑不是“坑”!她北承丰城,南接乐安,西贯崇仁,是丰城南部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这里群山围于边陲,似一个摇篮护佑着这里的生灵;丘陵起伏中部,像一个乳房滋养着这里的万物。这里就是山水田园,生态蕉坑!
时光款款,悠悠千年。蕉坑是一个古老又年轻的山乡,坊间就流传着“先有明溪丁,后有丰城县”的说法,而“蕉坑乡”这一称谓的历史稍显逊色。相传清朝早期,有一户姓曾人家,在瑶里村茶子山下搭棚设驿,开设茶店,便因此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茶亭。茶亭坐拥丰城、崇仁、乐安等县市交界点的地理优势,开店者日益增多,也逐渐成为各地农贸物资集散地,慢慢形成了茶亭街。清代中叶,茶亭街因求雨迎神酿成火灾,街面店房几乎烧毁殆尽。后来店房逐步得到建设恢复,茶亭街也因此改为焦坑圩,在历史的演变中焦坑圩后被改为现在的蕉坑乡。这样的说法自有一定的根据,但因焦坑圩地形神似一片舒展的芭蕉叶,而被命名为蕉坑乡的这种说法,显然更有说服力。
走进蕉坑,品一抹古韵悠悠,赏一幅山水长卷,听一曲时代乐章,你定能深刻感受到千古蕉坑、山水蕉坑、活力蕉坑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这是一个古韵馥郁之乡。河溪交汇,青山叠嶂的古代蕉坑人民靠着劳动,过着几乎自给自足的生活,也靠着烧香拜佛,过着敬畏山水神灵的日子。晚清民国时期,位于其境内明溪村就存在过一座道教宫观名曰寓仙宫会。每年八月初一开朝之时,附近信众怀揣着虔诚之心前来朝拜求神赐福;位于庙背村青砀山的佛门古刹青砀山寺,每年农历十月十五,附近信男善女都会斋戒沐浴,祈求国泰民安,人寿丰年。这两座观宇均在解放后拆毁。
有人说,中国人的信仰依赖于以乡村宗族为主体的祖宗信仰。蕉坑人对于“我是谁”“我从哪儿来”的哲学命题却显得尤为看重。荣获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曲源村雷氏宗祠是一座具有鲜明地域特点和时代特征的宗族祠堂。这座占地面积约453平方米,完好保存280余年之久宗祠,坊祠相连的结构不仅实现了建筑的功能与审美完美融合,而且还将浓郁的特色地域文化和传统宗法观念等精神元素融入其中。由当地雅士蒋曼文所题的对联:剑水跃双龙发祥在昔猗欤天宝物华千寻紫气冲牛斗;杯峰环九曲聚族于斯允矣地灵人杰五色文章耀几筵,宗祠上的斗画字刻,无不印证了曲源人对儒家思想文化的敬畏和对丰城独特文化的推崇。而祠内前堂壁上保留的人民公社及文革时期的标语和打油诗,更深刻反映了当时这里的人们对“我要到哪里去”这一哲学命题的思考。民国时期丰城县知事张汉民为曲源村绅士雷作霖题“椿荫蹯溪”的寿匾和斗溪村的明清古门楼更为蕉坑增添了一抹古韵。
家藏刻有明经选,课读儿孙佐庙堂。这是出自清代曲源村绅士雷作霖所作的《八景诗》之《书斋课读》中的一句诗,从中不难看出蕉坑人对“耕读传家”重要性的认识。蕉坑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私塾义学只有“象山义学”一所,但这并不能掩盖住蕉坑贤士在历史天空中所散发出的璀璨光芒。清代举人,例授文林郎的辛性;清代正贡,候补儒学师训的于兆遇和民国教育局督学李荣奎等人杰,为学处世之风格却也传为一方佳话。辛性一生为学志在圣贤,悉心研究性理文学,对《太极图说》、《西铭正蒙》等书籍研究至深,形成自己独到见解后,撰写了多篇论点精辟、剖析精深的论文。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辛性考取举人后,他看破红尘琐事,顿开名缰利锁,将全部时间精力用于执教育人而不舍,著书立学而不倦,并将所著文章结集为《退省斋语录》。
这是一个生态宜业之乡。绵延武夷余脉,清净丰水之源的蕉坑,天子地、小杯山、会众山等十余座山岭绵延起伏,发源于杯山西麓的丰水,流经源头村和明溪村后在其境内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港溪渠塘,部分溪流最终注入明晃如镜的紫云山水库。
这里不仅森林资源丰富,野生动物众多,铀、钨等珍贵矿产分布广泛,蕉坑人创制出的舌尖上的味道更是独具特色。蕉坑熏鸭作为丰城特色传统小吃,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制作很是讲究。老鸭拔毛洗净后,先用天然木材烧制的烟雾将鸭子熏至肉质腊红,鸭骨甘酥,表皮柔嫩后,再用大火猛蒸半小时,最后用小火焖上10分钟具有蕉坑独特风味的熏鸭才算制作完成。肥而不腻、醇香适口、回味无穷的蕉坑熏鸭也被远销全国各地,成为人们宴客送礼之佳品。起源于东汉,盛行于明清,流传于丰城山区的擂茶被蕉坑人赋予了新的生命。
在蕉坑,擂茶形象地被当地人称为“三生汤”,民间更有“擂盆金金刚,动手要七样”的说法。每年炎暑酷夏,蕉坑的妇人们便会摘一捧鲜茶洗净,加上花生、芝麻、茴香等七种佐料放进擂盆里捣碎成粉后,在用冷开水冲泡。村子里,涌来的人们一边品尝着解渴消暑的擂茶,一边笑谈着乡间的趣闻轶事,不觉间身体清凉了,时光慢悠了,日子也变得闲适快乐。蕉坑擂茶制作技艺也被列入宜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地负载万物,净水孕育生灵。蕉坑山水不仅孕育万千生命,也滋养着种类繁多的名贵野生中草药,更催生出了许多中医药店。民国时期其境内就遍布有张玉峰创办的张大德药店;雷金魁创办的雷布德药店;邓鼎成创办的邓生和药店;甘超群创办甘存仁药店。这些药店店主即为医生,他们都以中草药治疗疑难杂症而见长,在当时医疗设备简陋的农村社会,为周边许多百姓解除了病痛。山区产良药,蕉坑多名医。晚清民国时期以医治“缩阳症”见长的曾大女和擅长推拿接斗的聂腾三就是其中的两位。聂腾三善木工、精医术,被人们誉为“半个医院”。有一次有一位做生意的外商,在蕉坑圩突然急症昏倒在地,生命危在旦夕。聂腾三见状理科拔出银针施救成功后,外商舍重金以报他的救命之恩,被聂腾三婉言谢绝。同时,聂腾三还捐做了十三副棺材,用于收殓死亡在本地的乞丐,其人其事感天动地。
“六山一水两分田”的蕉坑乃是卧虎藏龙之地。相传正值兵荒马乱的明代崇祯年间,蔡姓大汉以五围寨为营地,在营地周围筑坝设防,修建防御工事,时常为受官府欺压的百姓打抱不平,难以聊生的百姓纷纷投靠五围寨,并拜蔡姓大汉为寨主。声势日渐好大的五围寨多次抵御了官兵的清剿后,蔡寨主便开始骄横跋扈了起来,山寨兵众和周围百姓不堪其害便里应外合同举进攻五围寨,蔡寨主仓皇逃至铁路境内自杀身亡,山寨也被烧毁殆尽。
蔡寨主的风光只是虚幻一时,而革命先辈用生命写就的不朽丰碑将永存世间。1933年4月,工农红军第五师从新干来到蕉坑,在蕉坑圩附近与国民党第十三师七十五团交战,活提敌军曾团副等官兵多人,其余敌军演逃。同年6月彭德怀、滕代远带领红三军团主力驻扎斗溪村,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制造声势,从严治军备战袭扰国民党军,开展打击土豪劣绅运动半月有余,与当地群众结下深厚友谊的事迹成为一方美谈。至今,斗溪村仍保存有彭德怀元帅所部开挖的泉水井和其曾办公居住过得建筑。
这是一个敢闯善为之乡。敢想敢做是丰城人的精神,勤俭朴实是蕉坑人的秉性。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蕉坑人敏锐地意识到不能在家死守“一亩三分地”,他们鼓足闯劲弄潮商海,在浙江台州从承接简单的摩托车配件加工和从事箱包生产流水线开始,到独立门户开办大型金属加工和箱包生产企业,凭借着吃苦耐劳和诚实守信的作风,依靠着蕉坑至台州(路桥)的豪华大巴往返专线,先富起来的蕉坑人将一车一车的在家农民带到台州,把他们变成行业蓝领、创业能手,最终在台州形成了“蕉坑一条街”,创造着“小蕉坑与大台州”的传奇。出门不忘本,富裕常思根。随着资金和技术的不断积累,那些老板也纷纷把目光投向家乡蕉坑,因地制宜回家投资办厂,让留守在家乡的农民兄弟实现家门口就业,实现共同富裕。
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家乡、留守的村庄、记忆中的故园。近年来,蕉坑以党建为引领,以立足生态发展、打造幸福田园蕉坑为目标,积极打造“精小美”集镇建设,全力实施集镇路面“白改黑”工程,大力改善集镇基础实施,加大集镇管网建设,建设集镇休闲广场,着力做好集镇美化亮化等工作。同时以改善全乡人居环境为抓手,强化主要道路沿线环境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大气污染治理,全力推进秀美乡村建设。而今,走进蕉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和谐秀美新图景。
芭蕉带雨春潮涌,坑垒高地事业兴!近年来,蕉坑树牢“环境就是优势,服务就是品牌,诚信就是形象”的理念,成功引进江西红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中浦建材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上亿元规上企业投资入驻。一个集深厚历史文化、优质生态资源与现代人文交相辉映的新蕉坑正屹立于丰城南大门;一个政通人和,人民群众物质精神生活殷实富足的新蕉坑正展现在剑邑大地。
来源:丰城文艺
《三农之声》新疆和静讯(巴音达来 高那清 马江敏 丁国超)进入6月,随着夏季气温不断升高,和静县巴音布鲁克湿<[详情]
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泰顺风情老房子、花了400多万从温州各地搜集购买来的老家具、老物件、农耕工具……驱车<[详情]
位于黑龙江省建三江平原的前锋农场于1977年建场,在政策、机遇的春风中,经历40多年的开发建设,从反修营<[详情]
7月26日,村民在栾卸村一处花园游玩。盛夏,位于太行山区的河北省沙河市栾卸村满目葱茏,山水、田园、民居<[详情]
终南山下的茅草屋,用竹篱笆围起来的小院子,种满了花草和蔬菜,从花草中间的小路走过,坐在躺椅上,喝茶看书,猫咪<[详情]
在璀璨的中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派诗歌,总是以一种小而美的清新淡雅,圈粉无数,像早期的陶渊明和谢灵运,陶渊明虽<[详情]
西安长安区王曲街道的南堡寨村,对于西安其他区的人来说这个村比较陌生,在10多年前,这个村人放弃了塬上的古村落<[详情]
“暑假少上网多运动、少补习多亲近山水田园” 看校长超实在的“最后一课” 7月18日,长沙市麓山滨江实验学校<[详情]
在深圳这种天气下怎么浪浪浪~ 经常加班的你不知道去哪?嫌太累只想放松? 别着急,小编给你萌推荐一个好地方 山<[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