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牟锦毅
□本报记者 范莉
过去的一年,省农科院围绕“力争早日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农业科研机构”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了人才强院发展、农业基础性科技、乡村振兴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转化支撑示范、农业科技产业推进、创新转化平台建设、‘三农’智库建设、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八大行动”。近日,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牟锦毅接受本报专访时,介绍了省农科院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对外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记者:请问2019年省农科院取得哪些科技成果?
牟锦毅:2019年,全院以《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强院 的 行 动 方 案(2019—2022年)》为引领,通过提升“八大行动”,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
2019年,省农科院获得省部级成果奖32项,组织申报新审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34个,牵头研发粮经作物优质高产高效主推技术10余项;“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四川省海南南繁育种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加快建设,新获批国家级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数量位居全国省级农科院第二;与美国犹他州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四川农业大学、省中医药管理局等10余个国内外科研机构(部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德阳、广元等市政府共建地方分院5个,挂牌成立昭觉、马边、木里、蓬溪乡村振兴讲习所;主办、承办了第六届国际农科院院长高层研讨会、第二届国际山地农业研讨会等国际性会议和大型现场会10余场,拓宽了与全球五大洲39个国家56个政府部门及农业研究机构、15个国际组织的交流渠道。
记者:2019年,省农科院在促进成果转化方面取得哪些成效?
记者:2020年省农科院有什么目标和打算呢?
牟锦毅:2020年,省农业科学院将深度聚焦全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全省农业科技进步的排头兵、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三农”工作重要智库的作用,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农业科学院,为推动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强省跨越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记者: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请牟院长寄语广大农业工作者以及农民朋友。
牟锦毅:十分感谢全院科研工作者长期以来的辛勤付出,感谢四川农村日报和全省“三农”战线各位同仁一直以来对我院的支持帮助。希望广大农民朋友们相信,省农业科学院将始终和你们在一起,全力以赴、不遗余力为你们生产生活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和帮扶,用勤劳、智慧和汗水,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