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大数据

大数据

一颗国产即食猕猴桃诞生的背后:数字技术升级农业全链路

时间:2020-12-20 11:16 |编辑:三农之声|

562c11dfa9ec8a1310b6334054b85288a1ecc021.jpg

 如果你想在超市里买一盒猕猴桃,可能会面临两种选择:买国产的普通猕猴桃,相对便宜,但大多不可即食,得回家放几天再吃;买从新西兰等国进口的即食猕猴桃,打开就能吃,但价格昂贵。

 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我国生产端、供应链、销售端的不成熟,摘下来的猕猴桃还需要长时间催熟,无法在猕猴桃口感最好的时候刚好送到消费者的餐桌上。但是现在人们多了一个新的选择:陕西的即食猕猴桃上线了。

 今年4月起,陕西高级农艺师李晓阳、阿里数农与盒马三方合作,通过数字农业为农民的生产端作指导,通过数字化控制为猕猴桃的种植、采收、储藏、品控、分级、运输等一整套体系设定标准,研制中国自己的猕猴桃后熟技术,提出“硬着直接吃”的口号。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总经理李少华在12月18日举行的2020数字农业50人论坛上表示,未来希望通过做好品种研发、基地直采、扁平化流通和数字技术供应链,在技术、业务和模式等维度升级农业全链路。

 当天,科学家与阿里巴巴的第一个正式合作项目“农业科学家基地直选”频道,在手机淘宝首页“土货鲜食”正式上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等13位科学家,带着各自新技术示范基地培育的新品入驻,云南青提、贡柑、西双版纳甜糯玉米等成为第一批上线的商品。

 记者在阿里巴巴的云南产地仓看到,这个一万多平米的仓库,正是农产品转化为标准商品的枢纽。通过数字化智能分选,云南的沃柑、百香果、糯玉米、冰糖橙、雪莲果等18种特色农产品被依照标准分级,投入不同的篮子中,仅百香果就分了8个等级。

 要想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让农民富起来,标准化是被反复强调的概念。

 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水禽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侯水生表示,目前市场上售卖的农产品,普遍存在标准化程度不高的问题。“要生产一个合格、安全、质量高的农产品,没有标准是谈不上质量的。”

 拥有二十多万粉丝的淘宝农民主播张晓江,对此有自己的心得。他对记者说,过去很多人不敢买蜂蜜,原因在于市场上许多蜂蜜是喂糖的,每斤最低卖二三十元。但他选品的标准是“绝对没有喂过糖的蜂蜜”,即便价格卖到每斤一百多元,订单也络绎不绝,甚至当地一个乡镇的蜂蜜都不够卖。

“当喂糖的蜂蜜最终带来的利益还不如不喂糖的多,大家就会形成习惯。这时候商品的标准化可能也就自然浮现出来了。”张晓江说。

注:本文转载自央视三农之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