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三农之声》安徽涡阳讯(赵中华 通讯员 蒋庆章 王平) “雨情就是号角,汛情就是命令,关键时刻退伍兵就要兑现‘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10月9日,安徽省涡阳县西苑学校报告大厅里,座无虚席,一场抗洪抢险救灾报告会正在进行中,来自本校青年教官王朝阳,为1000多名同学带来了一场充满激情的励志演讲。
王朝阳说,他今年24岁,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又是一名退伍军人。作为一名志愿者,王朝阳是从涡阳西苑学校申请出发的。从7月到8月在抗洪一线历时42天,力保家乡安澜,还十分荣幸在大堤上受到了习主席的亲切接见。“习总书记在视察抗洪一线时对我们说,要发扬不怕累苦、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王朝阳说,9月他进行搜集有关抗洪资料和到各单位做报告,10月开学来涡阳上班。
2016年,王朝阳考上大学,2017年即大二年级报名参军入伍,19年9月退伍。退役后的王朝阳,不忘自己是军人,在涡阳县西苑学校进行实习工作中,王朝阳和其他退役军人一道,对该校进行军事化管理,为全校师生开设国防教育课堂。“没有国就没有家。以爱国主义为主题,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引导学生把爱国之志转化为报国之行。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王朝阳说。
今年入梅以来,持续的强降雨,王朝阳安徽老家再次遭受了150年未遇之洪水,他主动向镇武装部和涡阳西苑学校请战参加抗洪抢险救灾:装沙袋、扛沙包、打木桩、固堤坝,吃盒饭、睡大坝,湖水上涨,风高浪急,转移群众、抢救财产……王朝阳难以忘怀抗洪抢险的日日夜夜。
“我们学校都支持王朝阳申请参加抗洪抢险,我也是一名退役军人,保家卫国是军人的天职。”涡阳西苑校长程呈说。
7月18日,老家肥东县长临河镇出现内涝,王朝阳和父亲准备将自家店里的货物转移。就在这时,专武部长来电“镇西的减洪渠水位上涨较快,赶紧过去固堤”。但是王朝阳家里数万元的货物也需要转移,一面是搬货守小家,一面是上堤为大家,两难之际。“我作为一名退伍兵,想到老部队已经奔赴九江大堤抗洪,他们哪个不是舍小家为大家,退伍不能褪色。”王朝阳叮嘱了家人,义无反顾的穿上迷彩服,钻进了雨里。
防汛的每一天,王朝阳都将民兵的职责牢记心上: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再苦再累,也要迎难而上,无惧无畏。7月20日,丁家桥堤坝上,挖掘机、渣土车正紧张的作业着,王朝阳和其他民兵主要担负搬运木料,协助打桩的任务,一脚泥、一鞋水、一身雨,连续作业,战友们快坚持不住了,王朝阳的腿也好似灌了铅,不怎么听使唤了,胳膊也慢慢使不上劲了。
这时王朝阳看到,不远处有一个小朋友,特意向王朝阳和战友们的方向敬了个礼,王朝阳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雨水混合着泥水,汗水夹杂着泪水,此刻王朝阳深深感觉到,我们民兵就是家园的守护者,家乡人民都在看着我们、指望着我们,再苦也要挺住,再累也要坚持。王朝阳再次振奋起精神,奔向了河.....“革命军人,就是要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交给别人,作为抗洪烈士周丽平生前所在部队的传人,越是在危险面前越是要挺身而出、向险而行。”王朝阳说。
十八联圩生态湿地项目是巢湖综合治理的重要工程,承担生态湿地、蓄滞洪区等功能。
今年进入梅雨季,合肥先后遭遇8轮降雨,平均降水量是常年梅雨量的3倍多。7月19日中午,巢湖中庙站迎来150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位。环巢湖而立的合肥市及重要高铁大动脉面临受灾威胁。为确保其安全,王朝阳100多名战友们,用3天3夜构筑了一条长3公里的抗洪堤坝。
王朝阳自幼在湖边长大,水性好,会操船,地形熟,又是退伍兵,在圩区蓄洪之后他再次加入了水上民兵分队。7月25日下午,王朝阳和战友们配合高铁基站工程师去蓄洪区内巡检,冲锋舟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天渐渐黑了下来,不远处的基站像一座孤岛,水已经漫过了周边民房,特别是基站旁的电线像蜘蛛网般密布在水面上,人在船上身体既要避让电线,操舟的王朝阳又要注意水下,规避屋顶和树梢,突然发动机一抖,船熄火了,螺旋桨被缠住,怎么也抬升不起来。
这时候风急浪大,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王朝阳立马拖鞋,准备下船,工程师急忙说“别下去,水下情况复杂,离基站也只有几十米距离,虽然自己不会水,但有救生衣也可以划过去”。王朝阳转念一想,民兵也是兵,即使不会水,但有救生衣也可以划过去“。怎能把危险置于他人?王朝阳一把拉住了工程师,一个猛子扎到水下,发现螺旋桨已被密密麻麻的电线和铁丝网搅在一起,水下浑浊完全看不清,王朝阳一面换着气一面摸索着剪断电线,解开缠住的铁丝网,船脱困后水下作业的王朝阳已精疲力尽。
“直到顺利将工程师送到基站排险后,掌心传来阵阵刺痛感,我才发现手脚都被划破好几道伤口,我也收获了自己的‘抗洪勋章’。”王朝阳说。
8月的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巢湖大堤看望慰问了防汛抗洪一线人员和参加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等。他说:“今天是专程来看望大家,我要向全国奋战在抗洪抢险救灾一线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通过你们的斗争、奋斗、坚持、努力,我们在不断夺取抗灾、防洪、防汛的阶段性胜利。”
洪水无情人有情。王朝阳说,当地人武部成立了10人的水上应急小分队,每天对蓄洪区内的居民和财产进行安全转移,并且对其每天进行巡逻。“我和战友们共转移群众1000余人,上有90多岁的古稀老人,下有刚出生不久的婴儿。”王朝阳说,“我们战友在高温下筑堤坝时,每天都有一位70多岁的老爷爷给我们送来防暑降温的绿豆汤喝……”
“在抗洪的42个日日夜夜都让我难以忘怀,但让我终身难忘的还是8月19日下午,在环巢湖大道罗家疃任务点,习主席亲临一线来看望慰问抗洪代表,我有幸作为其中一员现场聆听了主席的勉励和肯定,连日来的苦累仿佛一扫而空,内心深处既无比自豪,更备受鼓舞。我坚定信心,一定牢记主席嘱托,只要需要,我将随时整装出发、再建新功。”王朝阳说,他要把这个难忘的故事讲给涡阳人民听,讲给西苑学校的全体师生听。
“我一直羡慕军人,今天我和同学们零距离聆听了王朝阳兵哥哥的抗洪报告会,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他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我要向他学习,成为一名军人大学生,为国泰民安、繁荣昌盛做贡献。”报告会结束后,该校学生李梓旭说。
“通过宣讲报告会,让学生们了解和学习王朝阳身上的良好品质。我们学校全体师生和王朝阳一样,更加遵循习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战胜困难,敢于拼搏,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校长程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