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三农之声》重庆讯(黄玥 黄金华)8月22日,天刚朦朦亮, 49岁的脱贫对象王朝云起床将铁锹、大扫帚、锄头装进气滚斗车里,戴上草帽,推着车匆匆来到自己已经维护近两年的本村三组村级公路路段,开始了新的一天的村级公路养护清扫工作。
2020年8月21日,重庆市忠县金鸡镇新学村民61岁村民张淑华在优草堂中药材股份合作社查看烘烤房内查看中药材白芷烘干情况。黄玥摄
王朝云拥有这份稳定的村级公路养护工作,得益于镇村两级在践行习总书记2019年4月视察重庆并主持召开贫困人员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座谈会精神,王朝云作为全镇脱贫对象之一,只是由贫困户华丽转身工薪蔟的一个缩影。
此前,与年近九旬高龄的老父亲王顺坤共同生活的王朝云不仅因个子不高、老实本分,家里一贫如洗而一直未能成家立业,也是重庆市忠县金鸡镇木坊村因穷得叮噹响而远近闻名的“知名人物”。
2014年,在精准扶贫活动中,王朝云被村支两委纳入建卡贫困户进行帮扶,将他和父亲纳入农村低保人群供养,使他成功脱贫。
2016年,王朝云与智力二级、肢体四级残疾的方小林结婚后,家庭生活负担陡增,使刚脱贫的王朝云有些无法承受。
2020年8月21日,重庆市忠县金鸡镇新学村民在优草堂中药材股份合作社查看交流种植中药材白芷经验。黄玥摄
2019年4月中旬,习总书记在重庆视察并主持召开解决贫困人口脱贫“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后,木坊村支两委在上门对贫困户脱贫情况回访过程中发现,王朝云有可能会因家庭负担增加而再度返贫。
为践行习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提出的贫困人口脱贫“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要求,木坊村支两委通过村里的实际情况,决定为王朝云安排一份养护2.5公里村级公路的固定公益岗位,使王朝云从此有了稳定的公益岗位。从此,王朝云与残疾妻子方小林不仅可享受每月374元的农村低保待遇,还能每月按时足额领取1120元的薪资,过起了让人羡慕的工薪族生活。
和王朝云一样,木坊村的李海洪、吕其伟、焦兴碧等五户脱贫的低收入家庭都被村支两委安排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每月按时领取1120元工资,成了真正的工薪一族。
2020年8月21日,重庆市忠县金鸡镇新学村民在优草堂中药材股份合作社分拣中药材白芷。黄玥摄
在木坊村,村支两委充分利用永(忠县永丰镇)青(梁平区青垭口)连接318国道横穿全村,G5515高速公路金鸡出口相邻的交通资源优势和村内优越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中药材青蒿、枳壳,养牛、鸡等种、养殖产业,使全村96户贫困人口脱贫对象在收入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成功引进国家级专业合作社——向妹撑绿竹专业合作社、自立林业有限责任公司、砖厂,产业落户木坊村,他们在搞好种、养殖业增收的同时,大部分家庭能就近进厂上班,加入到工薪一蔟行列,增加了家庭稳定的经济收入。
在新学村,村支两委因地制宜,四位村干部发动有经济头脑的四位村民一起,于2018年8月分别投资2万元,共同组建成立起忠县优草堂中药材股份合作社,在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提供技术指导支持下,走“公司+建卡贫困户+非贫困户”的模式发展中药材产业,与重庆、成都两家中药材公司签订购销合同的前提下,公司在村内流转土地300亩种植中药材吴茱萸,并在吴茱萸下套种中药材白芷50亩。
2019年,优草堂中药材股份合作社套种的50亩白芷喜获丰收,实现经济效益高达13.75万元。同年,新学村为实现全村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利用财政扶贫资金完成股权化改革,投入27万元建成中药材烘干房和相关配套设施。
2020年,新学村中药材种植在优草堂中药材股份合作社示范、村支部引领、党员干部带动下,不仅让40户脱贫农户尝到种植中药材白芷的甜头,全村还新增零散中药材种植户达到100家,白芷种植面积新增近100亩。目前,成都中药材商已经到新学村坐等收购白芷,新学村在脱贫农户和村民增收的基础上,还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
据金鸡镇政府相关负责人提供的数据显示,镇劳保所为全镇71名脱贫农户提供了全日制、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就业。其中,18个全日制岗位每人月薪达到1700元,非全日制岗位每人月薪达1120元,使他们拥有了相对稳定的经济来源。镇经发办还为2个贫困边缘户提供月薪分别为500元的公益性岗位。
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温氏股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打造绿色生<[详情]
《百姓中国周刊》福建讯 (俞礽建 陈生)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为帮助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提高校园消防安<[详情]
4月20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2021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种业博览会同步启幕。 <[详情]
我们对于动植物进化方面的大部分知识和概念都是建立在遗传信息从父母传递给后代的基础上。然而,这些本已经得<[详情]
无人驾驶智能插秧机、智能化叶龄诊断、智能化浸种催芽、智能化控制灌溉……记者近日走访黑龙江、山东、湖南、安<[详情]
《三农之声》广东广州讯(李绪发 郑文良)广州市2021年春季农业科技下乡咨询活动暨黄埔区春耕备耕现场会日前在<[详情]
中新社记者 岳依桐 “种子是种植业的生命线和发动机,应持续推动相关领域自主科技的创新、应用,实施种源‘卡脖子<[详情]
《央视三农之声》陕西讯(叶晓娟)学校寒假也是农闲时节,而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各个试验示范站和基地,50余名专家<[详情]
当前,“立春”将至,气温回升,黄淮海等主产区冬小麦即将返青,正是加强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搭好丰产架子<[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