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红色传承

红色传承

酎酒秘密——一个酿酒世家的红色故事

时间:2020-08-30 11:12 |编辑:三农之声|

文/河南长垣  王自亮

  这是一块平平常常的土地,这也是一块让我敬畏的土地。就像这块土地的乡人一样,平淡无奇的外表下,你越了解,越能感知它的厚重和华彩。

  这块土地洋溢着酒香,平坦的沃野平原,黄河水的浇灌,让它宜于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有粮食就有酒,酒是粮食的精华。这里也就有很多酒家。据有关资料记载,这里曾经河水清清,河两岸酒家林立,酒香飘十里,来来往往的客商、连通南北的官道,让这里十分繁华,在这里歇歇脚,喝上一盏,是不是他们疲累人生的一大享受呢?

  正如茨威格所说:命运给你的所有礼物都早在暗中标注了价格。丰厚的馈赠也必然会招来忧患。这块土地是平坦的、广袤的、肥沃的,可是,平坦如砥的形胜位置,也让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加之濒临黄河,让它像苦命的孩子,兵灾水患,似乎成为它挥之不去的夙命。

微信图片_20200830095756.png

  谢氏家族就是从明末迁移到这里的。那个时候,明朝初建,刚刚从战乱中走出来的农民帝王朱元璋忧心忡忡。如果说之前更多考虑杀伐,现在他考虑更多的是怎么安定他的帝国,巩固他的江山。面对着帝国雄鸡一样的浩大版图,他盯着空荡荡的中原河滩,又把目光投向重峦叠嶂的山西,他拈笔一抹,中国历史上就开始了史无前例的人口大迁移。历史就是这样玄妙,看似山崩海啸、惊天动地的历史,其实就只取决于一个大人物一次轻微的举动。蝴蝶的翅膀会形成飓风,帝王的一个咳嗽也可能就会形成一场杀伐。

  父弃子、娘抛儿,泪飞如雨、哭天跄地。山西洪洞大槐树,成为中原人挥之不去的乡愁;山西洪洞至中原,也成为令人难忘的一条“血路”“泪路”。至今,解手仍是蒲地上厕所的代词,而还有中原人见面,就会看看脚掌的小趾,复趾是迁来的,单趾是本土人。在蒲地,一个人衍生出了个村庄,一对兄弟成就了一个家族,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他们留下的,除了那血脉绵延,已经叫不出他们名字的儿孙,还有就是村外一方历经风雨沧桑的土包和石碑了。历史用它那柔软而无情的手,在不动声色中将一切抹煞。

微信图片_20200830095814.png

  考究谢家族谱,说是最早迁到滑县,后又从滑县迁到了大堽呢。我想,这绝不是偶然,如果你考察这块土地,你就会明白谢氏先人的聪明与心机。毫无疑问,大堽是宜于酿酒的。土地平坦肥沃,河水甘甜清冽,近邻官道,交通便利,商贩辐集。村子里有酒祖杜康的陵地。这样的地方,真是天造地设的好地方。而谢氏家族就是一个酿酒世家,据传,谢家先人从汉朝时就开始酿酒了。或许,表面上看来,是谢家选择了这里,而内在,或许是冥冥中酒神的召唤,或者是天性中对酒的吸引呢。

  谢家搬过来以后,就开始了酿酒,开起了自己的酿酒作坊。从此,大堽林立的酒坊中又多了一面杏黄旗帜,大堽缭绕的酒香中又多了一种奇异的芳香。这香味像丝带,飘呀摇呀,能一直飘到历史的深处。谢家是宜于酿酒的,凭了灵性和骨子里的肝胆,他们的酒很快就独树一帜,酿制的玉醴大曲“名驰冀北八百里,味压江南一酒家”,驰誉一方。还留下了醉八仙的神话。

  其后数百年,谢家的酒店一直生意兴隆,规模越来越大。豪爽仗义的谢家人也一直以忠厚侠义、乐善好施闻名乡里。他们的酒香里,洋溢着谢家人的赤诚和肝胆。

  清朝末期,统治阶级腐败,帝国入侵,民不聊生,灾害迭起,各地战乱频仍。其中有一支叫捻军,乃太平天军余部,活跃在山东河南等地,后捻军在清廷围剿下失败,捻军首领张宗禹兵败后,被清军追击中神秘失踪。据传就是藏到了谢家,被谢家先祖人称谢老亮的收留,这谢老亮曾拜张宗昌为师,学习武功,后来在师傅遭遇危险后,冒着灭门的危险,收留并养老送终。如今还流传着浮棺的传说,据传就是谢老亮为了安葬师傅,躲避清廷耳目,就暗地制作棺木,夜里将师傅入殓后送至上游,清晨河水漂过来,谢老亮就将其打捞安葬于家族墓地。张宗禹有个妹妹,嫁入谢家,更名为贾氏,至文革时家族还有她遗存的宝剑和铁拐。

微信图片_20200830095825.png

  历史更迭,岁月变迁,灾难飘摇的岁月,幸福并没有眷顾这片土地,越来越多的苦难,让它越发贫瘠,但是山河仍在,酒香仍在,谢家仍在。

  谢家是不甘寂寞的,抗战时期,谢家谢济众、谢济圣兄弟参加了党的革命组织,接受了进步思想,积极宣传革命,投身革命活动。他们利用家族酒店,掩护救治伤员,给解放区运送药品等物资,并且还多次组织召开党的秘密会议。谢家酒店俨然就是党的红色地下交通站。有一次,受组织委托,酒店来了一个特别的解放军伤员,他声音又尖又细,人又白净瘦小,就被称为小太监。这小太监还真和太监有渊源。他的爷爷就是清廷的酿酒太监,清帝逊位后,他爷爷走出皇宫,在北京开了家酿酒作坊。后来日本入侵,酒店被霸占,父亲带了他出逃。辗转奔走之中,陈玉荣接受了进步思想,加入了解放军。在战斗负伤后,被组织安排到这里养伤。

  或许是酿酒家族天性相近,陈玉荣被谢家兄弟的精心照顾感动,将祖传的酿酒秘方献给谢氏兄弟,但陈玉荣说,这就是宫廷的玉泉酒(据专家考证,清宫玉泉酒即酎酒),这种酒配方十分复杂,有了秘方也不一定能酿制成功。在陈玉荣帮助下,谢氏兄弟反复酿制,一年后终于酿制成功。这酒酒香逼人,色如琥珀,饮之五味俱全,回味悠长。他们将酒敲锣打鼓送到边区,献给驻军和首长,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可。很多边区首长还进行了题词。

这是谢家永远的光荣和骄傲。

微信图片_20200830095837.png

   抗战胜利后,国内革命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谢家被叛徒出卖,酒店被焚,谢氏兄弟出逃。数百缸酒埋到谢家院落地下。酒店的那段红色历史被尘封于记忆。解放后,谢氏兄弟成为人民教师,谢家数百年的酿酒的事业中断了。但是,几百年来,酒香已经沁入谢家人的骨子和基因了,复原家族酿酒、重开酒店一直是谢家人心头的夙愿。

  上世纪八十年代,谢家后人谢林相走出了家门,他到外面学厨,谋求生计。谢林相秉承了谢家的聪慧与坚韧。他聪明好学,心灵手巧,很快就学得一手好厨艺。先后在安阳、濮阳等地为厨,特别是他的刀工,雕龙刻凤,堪为一绝,名闻一方。但是,在谢林相心中始终有一个不灭的夙愿,那就是酿酒。他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要参加一次厨艺展示大赛,谢林相精心准备了一夜,雕刻了一件精美的龙凤作品。但是,展示过后,就毁坏了。他很是失望,他在想,这有什么价值,他要做能长存的、有价值的事情。另一方面,来自家族长者的嘱托,也让他心神不安,他的伯父在过世前反复嘱托他:咱家酿酒还要兴起,不能中断了,中断太可惜。这些弟兄中,就你有这个灵性,又有这个钻劲儿。

  谢林相在经过反复思考后,终于下定决心,辞去收入丰厚的厨师,钻入了家里的坛坛罐罐之中,开始酿酒,与酒神对语。一切从头再来,谈何容易?一次次失败,让家里穷困至极,而亲友不解、妻儿抱怨,他一度难以为继。但是对酒的热爱让他如痴如魔,酿酒家族的责任与使命让他不顾一切。他在酿制成功家族的几种酒后,又开始酿酎。经过数年艰辛,酎酒终于酿制成功,并且得到国内外专家高度认可。谢林相父亲品尝到儿子酿制的酒后,高兴地说:昔日玉液天子饮,今朝美酒百姓喝。谢林相成为省级非贵传承人,酎酒酿制技艺已经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微信图片_20200830095851.png

  他的这个钻劲儿与痴劲儿,也作用于他的儿子向亚。这也是一个聪慧能干仗义的小伙,为了继承家族酿酒事业,为了长辈的托付,飒然放弃了待遇优渥的白领,携妻返里,重新开始投身于家族创业,致力于家族酿酒事业的推广。他侠义豪爽,粗中有细,广交游,爱交友,待人赤诚,而且多才多艺,心思灵秀。在谢氏父子努力下,酎不但龙起中原,名闻华夏,以它浓郁的醇香赢得世人称赏,以它夺目的光华惊耀世界。谢家酒厂也已经建立,谢家的酿酒事业也红红火火、蒸蒸日上。以酎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正在一步步以它厚重的底蕴,发扬光大。

  但是,有谁知道在酎这中国名酒、帝王御液之后的红色往事呢?

  三年前,因为冥冥中的机缘,我认识了谢氏父子。他们的为人、他们的侠义、他们的肝胆、他们的执着都让我深为敬佩。孔子说“宴平仲善于人交,久而敬之”,谢氏父子也是这样,与他们相识越久你越尊重他们,越敬佩他们,越亲近他们。我为他们这个家族敬仰痴迷。他们堪称真正的君子,谢家也堪称真正的侠义仁厚的传奇家族。将酎酒的秘密写出来,将谢家家族的侠义传奇故事写出来,将谢家的红色往事写出来,一直是我的心愿。这不但能让我们更了解这个传奇的家族,了解这个家族英雄的人,还有助于我市革命历史的挖掘,补上一段酒香飘逸的红色革命史。实在是利莫大焉,功莫大焉。怀抱着这样的想法,与向亚交流,得到了向亚大力支持,更坚定了我的信心。虽然才力不逮,笔力不继,但为了这份责任和使命,我愿意倾尽全力。

  酒香里有故事,酒香里有文化,酒香里有豪气,酒香里有荣耀。在酎酒那琥珀一样深厚的面容里,藏着刀光剑影的红色往事,藏着一个家族的忠肝义胆。就让我们随着酎香,走进谢家,在酎酒那深沉的面容中,感悟一个民族数千年博大精深的酿酒文化,感悟一个地区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历史,感受一个家族济危助困的侠肝义胆,还有那刀光剑影的风云往事。(责编/曹道伟)

注:本文转载自央视三农之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