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红色传承

红色传承

三农之声推荐:红色家族的红色传奇

时间:2021-03-03 17:30 |编辑:三农之声|

/王自亮 曹道伟

  在长垣东北,有一个叫大的小村。不起眼的村庄,却藏着太多波澜壮阔的往事。这一切,都和村内的谢氏家族有关。

  谢氏家族是一个酿酒世家,自明初就开始酿酒。酿造出独特风味的玉醴大酒,有“名驰豫北八百里,味香冀南第一家”的美誉。

  图片1.png

  或许是酒的基因,谢家一直有豪爽仗义之风,清朝末年,酒店第十八代传人谢利丙,江湖人称谢老亮,为人爽快,乐善好施,名闻一方。相传太平天国梁王张宗禹兵败,付重伤携妹潜逃于此,被谢老亮暗中收留,后张宗禹病死,谢老亮将其埋于村外西南地里,张宗禹之妹则嫁于谢老亮之子。

  到了20世纪抗日战争时期,醴丰酒店第22世传人谢济众、谢济众兄弟,受中共地下党组织影响,积极参加革命工作。据《长垣县志》载,醴丰酒店成为我党的地下秘密联络站,曾给八路军冀鲁豫四分区十七团提供过大量情报,又暗中购买许多枪支、弹药及药品送往前线,还掩护照顾数十名伤病员在酒店疗伤康复,曾多次受到冀鲁豫四分区领导的表扬。

  当时,有一位名叫陈玉荣的八路军伤员曾在醴丰酒店养伤,得到谢家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非常感激。陈玉荣有个别号叫“小太监”,原来他老家在北京,他的曾祖父陈寿山曾是清末宫廷里的伺膳入监,谙熟古代传下来的酎酒酿制工艺。光绪年间,陈寿山因为年老离开皇宫,住在海淀,开设酿酒作坊,专门酿制酎酒供应宫中,同时还开设一个义仁店,卖普通的白酒以维持生计。他收养了一个嗣子取名陈安,就是陈玉荣的祖父。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陈玉荣和父亲逃离北平,投奔了八路军。陈玉荣后来到了冀鲁豫边区十七团,参加了邯郸战役和卫南战役,在战斗中负伤,被上级组织安排在醴丰酒店养伤。他在伤愈之后,把秘传于家中近百年的宫廷御酒——酎酒秘方,无偿送给了谢济圣、谢济众兄弟。陈玉荣还写了一篇《小技献战友,借此表家缘》的长诗:我叫陈玉荣,别号小太监。俺的曾祖父,自幼在清宫。酿酒当太监,年至花甲年,借机离宫前。单身一孤汉,海淀把家安。……(我)奉命征卫南,挂花住酒店。战友谢同志,舍己掩护俺。报答阶级情,御酒秘方献……酿造金波液,战友掌握全。昨日出御酒,今日送俺团。慰劳八路军,俺贡武乡县。王家峪总部,留念万古传。”但陈玉荣说,“别看酒方我家已祖传四世,但真正做好这种酒并不容易,你们能不能做好,看造化。”

  由此,揭开了酎酒与谢家的神秘渊源。

  第二年,在陈玉荣的帮助下,谢家兄弟把按照秘方制成的酎酒,送往冀鲁豫军区,慰劳指战员,得到了八路军供给处的好评。根据地的卫南县长耿挺舟,八路军新四路司令员李静宜,以及赵紫阳、雪涛、铁英等领导人,多次题词留念。——谢家至今仍留有首长的赞酒墨迹。

  醴丰酒店后来因叛徒出卖,谢济众、谢济圣出逃,酒店毁于大火。但是这一珍贵酿酒秘方,谢家一直珍藏。酎酒出现在这里,可是冥冥中的天意。解放后,谢济圣、谢济众兄弟二人都不再酿酒,开始从事教育工作。改革开放后,谢林相作为谢家23世传人,为生活所迫,他16岁便到长垣县政府招待所,拜师学习烹饪技艺。但是他不论是在家务农还是操刀舞勺,心中始终有一个梦想不灭,那就是继承祖业,酿造佳酒。1992年,谢林相带着祖辈的重托,毅然放弃了操持10多年的烹饪行业,走上了酿酒之路。这是一条充满艰辛和困难的路。为了研制,他六年不进县城,为了研制,他经受家人白眼;一锅锅的粮食被抛弃,而孩子却吃不饱肚子,他忍受着贫穷和精神的双重煎熬。历经12年反复近百次试验,2004年冬,老谢终于试酿成了“酎”。当卧病的父亲谢济众再次品尝到酎那一刻,沉默良久,眼睛湿润了。

图片2.png

  创业艰辛百战多。如今,经过艰苦创业,谢家的酎丰酒坊已经建起,酎酒也声名声鹊起,成为酒中珍品。根据酒厂建设规划,中国酎酒文化博物馆正在酝酿建设,谢氏家族的传奇故事与红色基因,将随着这喷香的美酒,一道延续,永放光芒。

注:本文转载自三农之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