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专家周计龙正在向埃塞俄比亚农民讲解如何使用手动玉米脱粒器。(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太原1月22日电(记者吕梦琦、洪慕瑄)“埃塞俄比亚没有冬天,在那里待久了,突然离开会感到不适应。”看着手机里保存的一张去年5月在埃塞俄比亚阿加法农学院拍摄的照片,周计龙说,过去半年中,他常常会想起那里的人和事。
照片上,阿加法农学院门前的合欢花开得正艳,树下草坪上落红点点,几十个教工和农民围在周计龙身边,听他讲解如何使用手动玉米脱粒器。
“那一刻令人难忘。”这位经验丰富的中国援非农业机械专家说。
57岁的周计龙毕业于中国北部太原理工大学的机械专业,从2004年起先后参与了中国援助尼日利亚、马拉维和埃塞俄比亚的农业项目。但新冠肺炎疫情给这项工作造成了冲击。去年,周计龙被迫暂时返回中国。所幸的是,他发明的玉米脱粒器已经免费发放给了当地一些农民,可以继续在那里发挥作用。
“很高兴这个发明能帮到他们,只是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周计龙说,今年下半年,他将返回阿加法农学院完成被迫中断的工作,并继续制作和免费发放手动玉米脱粒器。
玉米是埃塞俄比亚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有水的地方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但脱粒是一项繁重的劳动。由于埃塞俄比亚很多地方不通电,农民只能靠双手搓或是用木棒敲打给玉米脱粒,费时费力。
埃塞俄比亚玉米种植户特斯法说,玉米脱粒器是种植户们急需的工具,它让繁重的劳动变得更加轻松和高效。
手动玉米脱粒器是周计龙当年参与援助马拉维时发明的。
周计龙说,马拉维的主要农作物也是玉米,与自己家乡的情况相似,看到很多马拉维农民仍在用手给玉米脱粒,他很想帮他们减轻负担,就发明了一款操作简便的手动玉米脱粒器。
2014年,周计龙把这个小发明带到了埃塞俄比亚,受到当地农民欢迎。
“去年5月,我们一次就发放了200多个玉米脱粒器,有的农民甚至骑着马从很远的地方专门来领取,现场气氛很热闹。”周计龙说。
在埃塞俄比亚农业部的协助下,2019年周计龙的手动玉米脱粒器获得了埃塞俄比亚的发明专利。但周计龙并没有以此来牟利,而是让当地农民免费使用。
“我们到非洲是帮助这里的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不是来挣钱的。”周计龙说。
对于周计龙来说,发明和制作手动玉米脱粒器只是业余工作,更多时间则是在阿加法农学院授课和进行农业技术培训。他正在参与的援助埃塞俄比亚农业职业教育项目由埃塞俄比亚已故总理梅莱斯发起,目前已经开展了20期。
中国有句老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方便教学,周计龙和他的团队成员还将中国农业经验编成一套适合当地需要的教材,免费赠送给埃塞俄比亚政府作为礼物。
20年来,一共有485位中国农业技术人员参加了援助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项目,先后在当地13所农业职业院校任教,累计教授56门课程,传授70余种实用技术,培养师生和农技人员6万余人。
埃塞俄比亚农业部给中国农业农村部写信感谢说:“中国农业专家向埃塞俄比亚师生们分享知识和技能,展现了专业素养,为埃塞俄比亚农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三农之声》北京讯(李艳丽)2022年1月23日,来自三十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公益人士在中国首都北京参加了2<[详情]
日前,农业农村部在全国范围内认定首批115个产业集聚度高、生产标准高、出口附加值高、品牌认可度高和综合服<[详情]
新冠肺炎疫情给粮食安全保障带来挑战,加之蝗灾、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安全及短缺问题更加严峻。在联合<[详情]
4月27日,记者从2021(第十一届)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秘书处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本届矿业论坛<[详情]
导读 2015年,作为中国与欧洲发达国家之间最大的农业合作项目,中德作物生产与农业技术示范园成功落户江苏<[详情]
众所周知,毛泽东主席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一著名论断武装了中国人民的<[详情]
也许许多人都认为俄罗斯与美国的差距非常大,实俄罗斯正在发生不小的变化,尤其是在农业部门,现在可以说是俄罗<[详情]
据巴西媒体当地时间4月11日报道,位于巴西北部亚马孙河流域、被称为“北部弧线”水运经济带上的城市港口的农<[详情]
新华社多哈3月26日电(记者 杨元勇)沿着蜿蜒的沙漠公路,驱车由卡塔尔首都多哈向北行驶约1小时,一道围墙和数<[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