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中国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减贫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中方愿与坦方分享在农业发展、粮食安全、扶贫等方面的经验。”1月13日,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王克在中坦合作“小技术大丰收”玉米增产项目的线上交流会上发表讲话。
“玉米密植增产技术”是中国帮助非洲国家提高粮食产量的典型案例,也是非洲小农可以在现有生产条件下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
王克大使线上发言
莫罗戈罗省省级行政秘书埃曼努埃尔·卡洛贝洛(Emmanuel Kalobelo)在13日的交流会上指出,通过玉米增产项目,当地农民种植的玉米产量从每公顷2吨增至每公顷3吨,使用改良种子的农民数量也有所增加,农民与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互动频率也大大提高,农民可以获得作物改良的建议。
“在农业合作方面,坦桑尼亚是中国的好伙伴。我们看到中国在坦桑尼亚农业领域的投资有所增加,更多的坦桑尼亚农产品正在进入中国市场。”王克大使表示,“作为坦桑尼亚的农业基地之一,莫罗戈罗在中国与坦桑尼亚的农业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去年12月15日,中坦两国领导人进行了历史性的通话,就深化中坦两国现有的友好关系和互利合作达成了共识。在通话后不到一个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再次派遣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正式访问坦桑尼亚。双方同意加强包括农业在内的各领域务实合作,增加中国对坦投资,促进更多坦方优质农产品对华出口。王毅外长还宣布了中非合作升级的七点规划,其中提出中非共建“收获非洲”,中国将加强非洲粮食生产的农业合作,帮助非洲加强粮食安全。
莫罗戈罗省领导为十佳农业技术推广员颁奖
今年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还发布了《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其中指出,我国应在尊重受援国意愿的前提下,遵照“受援国提出、受援国同意、受援国主导”的原则进行援助,如在中坦两国的农业合作项目中,就有中国农业大学在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开展的玉米增产示范项目,该项目眼下已从开始时的两个示范村扩大到了十多个村庄、一千多户村民,帮助更多农户接触到了高产的农业种植方式。中国农业大学玉米增产项目由当地主导的特点,也符合新时代中国开展国际发展合作的政策主张。
此次交流会由坦桑尼亚莫罗哥罗省委省政府、中国农业大学、坦桑尼亚苏科因农业大学共同举办,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王克、中国农业大学领导、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省长及相关领导、坦桑尼亚苏科因农业大学校领导、坦桑尼亚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中国农业大学师生等出席了会议。
《三农之声》北京讯(李艳丽)2022年1月23日,来自三十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公益人士在中国首都北京参加了2<[详情]
日前,农业农村部在全国范围内认定首批115个产业集聚度高、生产标准高、出口附加值高、品牌认可度高和综合服<[详情]
新冠肺炎疫情给粮食安全保障带来挑战,加之蝗灾、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安全及短缺问题更加严峻。在联合<[详情]
4月27日,记者从2021(第十一届)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秘书处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本届矿业论坛<[详情]
导读 2015年,作为中国与欧洲发达国家之间最大的农业合作项目,中德作物生产与农业技术示范园成功落户江苏<[详情]
众所周知,毛泽东主席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一著名论断武装了中国人民的<[详情]
也许许多人都认为俄罗斯与美国的差距非常大,实俄罗斯正在发生不小的变化,尤其是在农业部门,现在可以说是俄罗<[详情]
据巴西媒体当地时间4月11日报道,位于巴西北部亚马孙河流域、被称为“北部弧线”水运经济带上的城市港口的农<[详情]
新华社多哈3月26日电(记者 杨元勇)沿着蜿蜒的沙漠公路,驱车由卡塔尔首都多哈向北行驶约1小时,一道围墙和数<[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