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石英财经网1月9日文章,原题:如果中国不再想当世界工厂,谁将取而代之?中国向世界制造强国的转变令人瞩目。当初加入世贸组织时,中国还是全球制造舞台上的一个小角色,此后几年就成为世界低成本工厂,为全球制造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玩具、服装等。对中国来说,这些行业是跳板,使之得以发展经济并进入电子产品等更先进生产领域。但如今中国希望专注于更高端制造业,依靠国内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并将生产廉价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工作留给别国。
若中国的计划奏效,谁将取而代之成为世界工厂?这是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经济学教授戈登·汉森在近来为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撰写的文章中试图解答的问题。在审视最有资格的候选者、并研究正发生重要变化的中国自身能否继续保持该角色后,他坦承“谁将取代中国仍是谜题”。
或许填补缺口的最显而易见竞争者是亚洲新兴出口经济体。但过去20年来,只有孟加拉国、柬埔寨和越南在全球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中占比显著增长。“孟越增长最迅速”,汉森说,“若必须说谁是下一个中国,就是这两国。但问题是它们的规模完全不足以像中国在当初那样取代东亚的生产。”考虑到经济生产力时,中国更是令其相形见绌。而罗马尼亚、波兰、摩洛哥、土耳其等欧洲、北非和中东的候选者,就更不起眼了。
那中国自己是“下一个中国”吗?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仍将留在中国,但正经历巨变——技术上尤其是自动化。事实上,中国是使用工业机器人的领军者,但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等领域,低成本商品行业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应用动机。
汉森认为还有另一种可能性。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或将分散到中国其他地方,“如此一来,中国或将最终取代自己”。二战后的美国曾出现类似发展。但在中国,企业并未迫切地从沿海迁往内地,后者缺乏工业基础设施或将抑制生产力。
尽管一些公司努力扩大在中国以外的采购,但发现放弃中国代价太高。这导致“中国+1”战略兴起,即公司继续将大部分制造业留在中国,把部分业务分散至越南等地。但中国制造业基础设施依旧无与伦比,且性价比极具竞争力。(作者马克·贝恩,丁玎译)
《三农之声》北京讯(李艳丽)2022年1月23日,来自三十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公益人士在中国首都北京参加了2<[详情]
日前,农业农村部在全国范围内认定首批115个产业集聚度高、生产标准高、出口附加值高、品牌认可度高和综合服<[详情]
新冠肺炎疫情给粮食安全保障带来挑战,加之蝗灾、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安全及短缺问题更加严峻。在联合<[详情]
4月27日,记者从2021(第十一届)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秘书处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本届矿业论坛<[详情]
导读 2015年,作为中国与欧洲发达国家之间最大的农业合作项目,中德作物生产与农业技术示范园成功落户江苏<[详情]
众所周知,毛泽东主席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一著名论断武装了中国人民的<[详情]
也许许多人都认为俄罗斯与美国的差距非常大,实俄罗斯正在发生不小的变化,尤其是在农业部门,现在可以说是俄罗<[详情]
据巴西媒体当地时间4月11日报道,位于巴西北部亚马孙河流域、被称为“北部弧线”水运经济带上的城市港口的农<[详情]
新华社多哈3月26日电(记者 杨元勇)沿着蜿蜒的沙漠公路,驱车由卡塔尔首都多哈向北行驶约1小时,一道围墙和数<[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