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25日讯农村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烦一直是农业金融发展的难题,山东省农业担保公司直击痛点,以破解城乡冷链“最先一公里”为切入点,构建数字供应链增信平台,实现农业信贷担保增信、分险、赋能。
1
姜义业是蒙阴县旭日绿果合作社负责人。以往最让他头疼的,就是水果采摘后无法长期储存。无奈之下,每次采摘的蜜桃都是七成熟,甜度不够,口感不好。而现在,这一点已经不再成为难题。他说冷库预冷解决了蜜桃保鲜储存的难题,现在的蜜桃都是九成熟采摘,好的口感引来不少回头客。
姜义业口中的冷库,指的是山东省农业担保公司在乡村田间地头建立的模块化组合式冷箱,可以一键开机进入预冷模式。7月3日开始布箱,到最终成功调试,前后仅用7天。设立这类冷箱,资金压力不大。他告诉记者,除去国家30%的贴息,自己投入资金在20万左右,享受国家政策性贴息贷款。
水果蔬菜采摘后放入其中,可以实现保鲜储存。鲁担城乡冷链产融有限公司资深物流副总傅宙传说,通过移动冷库全程冷链储存,蜜桃损耗能够减少20%-30%。
记者来到蒙阴县旭日绿果合作社果品分拣中心,看到鲜嫩的黄桃铺满一地,村民正忙着将这些黄桃分拣入箱。现在正值蜜桃销售旺季,鲜甜多汁的黄桃得以妥善储存,让村民尝到了增收的甜头。姜家沟村村书记姜本平笑着告诉记者,今年是近几年中蜜桃价格最好的一年,从三块四五可以涨到五块五,果农生活有了盼头。
据了解,模块化组合式冷箱是山东农担公司构建城乡冷链产融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农业担保公司董事长魏华祥告诉记者,农业领域的商流、物流、资金流高度分散,这种数据信息的不对称是导致农业金融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烦的主因,“最先一公里”冷链缺失则是数据信息不对称的痛点所在。这个痛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无法依靠物流这种单一手段解决。比如农业丰果期短,田间地头也没有可建冷库的建筑用地,即便是有,土地指标难以审批。
这一说法在孙健经营的果满园专业合作社那里得到印证。孙健告诉记者,合作社目前设立的模块化组合式冷箱能存十万斤左右的蜜桃。如此大容量的需求,他曾经考虑过建设一个大型仓储建筑冷库,然而就土地指标这一项,便让他止步。他告诉记者,当地土地指标非常紧张,大型仓储建筑冷库所需的建设用地难以审批,而模块化组合式冷箱只需要农业设施用地,非常方便。
蜜桃产期结束后,孙健会将模块化组合式冷箱北移到苹果、板栗等商品产地,继续自己的产品流通业务。这正体现了城乡冷链产融平台“追花逐蜜”的理念。山东省农业担保公司董事长魏华祥表示,这等于把一个大冰箱拖到田间地头,当农民用完以后,再拖到下一个需要的场景中。在这个过程中,上游的种植户、中间的流通商和下游的消费者、给消费者提供服务的销售商,都可以获得农业信贷担保贷款。在整个过程中,山东农业担保公司便可以获取商流、物流、资金流的数据。
据了解,山东省农业担保公司进行国企数据资源市场化运作,成立城乡冷链产融公司和数据科技公司,以融资担保工具联通金融机构和用户,由此构成数字供应链增信平台,为“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提供高效精准低成本服务。山东农业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后,银行通过山东农担数字化渠道,将金融活水浇灌向我省农村。
这种创新型融资模式区别于传统融资方式,不再要求贷款申请人以实物为抵押,而是看人、看事、看发展。山东省农业担保公司战略发展部部长李玉林告诉记者,现在是诚信社会,首先要确保贷款申请人没有征信问题,不能涉黑涉法涉诉,农业主体拥有正常生产经营能力,有稳定预期收入,最后就要预判农业主体经营的项目有没有发展前景,是否能够获得较好经济收入。
董事长魏华祥表示,要让银行来认可农民有什么,而不是一味要求农业去够银行门槛。通过数据市场化运作,将农业主体信息升级为金融可信数据,实现农业信贷担保增信、分险、赋能的功能,从而建立农政银担合作机制。
闪电新闻记者 王小茜 临沂台 郭铁映 蒙阴台 张冰 蒙阴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