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帮扶

帮扶

鹤城镇坑尾村推进精准扶贫,引入产业帮扶项目 贫困户荷包鼓了还住上新房

时间:2020-08-06 17:41 |编辑:三农之声|

1.jpg

吕金培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善,住上了新房。

“我在茶园干活,每天有150元的收入,多了一份收入,日子越来越好,生活也更宽裕了。”近日,鹤山市鹤城镇坑尾村贫困户吕路雄的妻子练美连说。据了解,吕路雄一家四口,妻子练美连患有智力残障,两个女儿仍在读书,家庭的重担都压在了吕路雄一个人的肩上,脱贫之前,一家仅靠低保金和他打散工的收入维持生计。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在各方帮扶下,吕路雄一家于2018年实现稳定脱贫。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伴随“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嘹亮号角响起,鹤城镇紧紧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这一目标,扎实推进扶贫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长效帮扶机制,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其中扶贫电商、光伏发电、扶贫工作坊等“造血式”扶贫项目收益稳步提升,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增收,向着小康生活稳步迈进。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谌磊

通讯员/凌伟新

引入草龟养殖项目 贫困户生活得到改善

“我每天都要带儿子去江门市中心医院看病,医药费是笔不小的数目,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医保能报销大部分,村里的干部也帮我们想各种办法减轻负担,日子一天比一天有奔头了!”鹤城镇坑尾村贫困户吕金培说。

吕金培一家六口,是鹤城镇坑尾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吕金培一家最沉重的负担就是看病,吕金培的妻子患精神二级残疾,大女儿患智力三级残疾,小儿子患智力一级残疾。而且,小儿子的身体不好,经常需要接受治疗,一笔又一笔的医药费曾经让吕金培颇为苦恼。“那时,家里有1亩鱼塘,种了1亩地。我还在南洞市场搞卫生、打散工,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看着别人盖新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我的内心五味杂陈。”吕金培说。

精准扶贫给吕金培一家带来了希望的曙光。据了解,自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鹤城镇坚持党建引领,扶贫党员干部经常主动上门了解他的情况,不断鼓励他树立脱贫信心,积极帮他制定脱贫方案。

2017年8月开始,鹤城镇与一家养龟企业合作启动草龟养殖产业帮扶项目,最早选择5户贫困户家庭为试点,帮助他们在家里建设小型温室龟舍,并提供龟苗和养殖技术,草龟养成后由公司回购。吕金培就是受益的贫困户之一,2018年,仅靠养龟,吕金培就增收4000多元。

“养草龟不是很难,我养了500只草龟苗,养殖期间,鹤城镇扶贫办和鹤山市运通龟业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定期上门,为我提供养殖帮助和辅导。”吕金培笑着说。在精准扶贫的好政策下,吕金培一家的生活得到改善,2019年,吕金培一家的家庭可支配收入超过12万元,家里也住上了高两层半的新房。

得益于“造血式”扶贫

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要让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就要变“输血式”为“造血式”扶贫。近年来,鹤城镇先后推出了扶贫电商、光伏发电、扶贫工作坊等“造血式”扶贫项目,为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提供了渠道。

鹤城镇坑尾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吕志威带领村部分党员,牵头成立了鹤城镇龙威茶叶专业合作社。今年初,坑尾村的一座山头上新开辟出了一个面积近200亩的茶园。

据了解,在鹤城镇坑尾村,红茶种植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曾是这里的人民赖以生存的活计。但村民种植茶叶较为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应,销售渠道、品牌建设等也不完善。

“以前坑尾村种茶的多,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茶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种茶的人越来越少,茶树也荒废了。我想通过科学种植技术,通过统一管理、统一销售,重新打开鹤城红茶的销路,带动大家通过种茶致富。”吕志威说。

目前,坑尾村已有6户精准扶贫对象加入龙威茶叶专业合作社。吕路雄的妻子练美连现在茶园做工,每天可以获得150元的收入。吕路雄则成为了鹤城镇的一名巡河员(公益性岗位),每月也有了一笔固定收入。

此外,吕路雄家房屋位于一个小陡坡上,没有水泥路,上下坡十分危险。“今年5月,村里为我们家门口铺上水泥路,走起来更安全了。政府的政策好,咱们奔小康的速度也快起来了。”吕路雄说。

注:本文转载自江门新闻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