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帮扶

帮扶

新疆乌鲁木齐市爱心园:心中有爱不孤独

时间:2022-06-05 15:13 |编辑:三农之声|

《三农之声》新疆乌鲁木齐讯(陈默)6月1日,笔者走进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残疾人联合会10楼,立刻感受到满满的爱意:60多名3--6岁的特殊孩子分散在多个教室,接受着一对一或小组集体训练。他们都是来自全疆各地的孤独症孩子,他们或静或动、或哭或闹、或沉默寡言,一个个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的所思所想不为外人知晓,但他们却不孤独,不缺少关怀。因为,他们有乌鲁木齐爱心园特殊教育中心(以下简称《爱心园》)的暖心呵护。

 因爱生爱因爱建园

 说起爱心园,不得不说起创始人郭丽。今年已入不惑之龄的郭丽,看上去是那么韵致干练,温婉的性格和靓丽的外表以及坚毅的目光难掩她内心的强大和对事业的追求,也让人很难想到她也是一位孤独症患孩子的母亲。

 20年前,郭丽还是一名某航空乘,正当她憧憬未来,对生活充满希冀时,发现自己的孩子患上了自闭症,这一突如其来的噩耗击碎了她所有的希望,她仿佛坠入深渊,失去了生活的阳光,感觉天塌了下来。

 看着可爱的孩子,她的心碎了,她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得孤独症。她带着孩子四处求医,跑遍了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把一腔心血都倾注在了孩子身上,哪怕孩子有些许进步她都是那么开心与激动。然而,孩子症状发现的太晚了,已经达到了重度自闭程度。

 多年的求医经历,让她目睹到了许许多多孤独症孩子家庭的痛苦和无奈,也让她与孤独症孩子家长有了同病相怜的感触:一个孩子,三个家庭,孩子就是三家人的天。一个孩子患了孤独症,不仅三个家庭经济上难以承受,精神上和心理上更是备受打击,从而失去生活的信心。

 2003年,为了自己的孩子和千千万万个同病相怜的家庭,郭丽辞毅然去了当时令人羡慕的高收入职业,四处奔走,多方联系,到处筹措资金,立志要开办一所特殊培训学校。来拯救千千万万个遭受自闭症困苦的家庭,让全疆孤独症孩子能够在本地接受康复训练。

 2004年,郭丽在家门口办起了第一个爱心园孤独症康复训练中心,开始接受孤独症孩子的康复训练。

 2012年,在沙依巴克区残联的支持下,借用残联的场地,郭丽开办了第二个孤独症康复训练中心,广泛接受来自全疆各地的孩子; 2016年,随着孩子越来越多,两个培训中心已不能满足全疆的需求。从而,又在米东区残联及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她又在米东区成立了第三个大龄智障青年培训中心。目前,郭丽在乌鲁木齐市已运营了三个民办公助的爱心园。

 倾尽爱心悉心培育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患病孩子一般表现为语言发育和人际交往障碍。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像星星一样孤独,也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和包容,只有社会都付出爱,他们才能融入社会。

 因此,来自新疆多个城市2—6岁左右的孩子,若在该中心接受康复教育,会得到乌鲁木齐市残疾人联合会给予每人的1.2万元补助。而孩子家庭出资的那一部分一部分,主要用于支付老师的工资。

 截至6月1日中午,我们待在爱心园时,正赶上午休时间,孩子们大都回去了,也有零星的个别家长铺个瑜伽毯在教室或走廊里休息。而所有的老师却依然在忙碌着,有的打扫教室、有的整理教具,有的撰写孩子的评估材料。

 他们没有午休时间,吃饭就地解决,甚至席地而坐,吃上几口饭。课程安排的都很满,上午四节课,下午五节课,一天共有九节课。

 该中心教务主任王秀梅说,“孤独症孩子在开始正式课程前,先要入园适应,适应环境,适应老师,等适应后,在进行专项评估,根据其认知、情绪、感知觉等的表现做出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

 笔者走进感觉统合教室时,看到八九个孩子跟着老师在做操,每个孩子旁有一位家长,指导帮助。通过练习模仿,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

 张嘉慧是该中心的一位老师,已工作三年。她每天要给孩子上语言课和游戏课。

 语言课上,她一对一练习孩子识读水果卡片,她说出水果的名字,孩子要拿对应的卡片,一般重复10次,7次至8次拿对就换卡。

 一周一个游戏,套圈是常玩的游戏,让孩子了解规则,进行情绪认知训练。

“孤独症的孩子表面上看不出和正常孩子有什么不同,他们很聪明,只要愿意学,就可以学会,但调皮,注意力不集中。”张嘉慧说,“因此,要想让他们跟随、模仿、交流,就需要付出很多,需要特别的有耐心。”

 看到这一切,爱心园办公室主任王志军介绍说:“从事特殊教育的确很辛苦,这些孩子不同与一般孩子,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有爱心、耐心、恒心,更要细心。对每一个孩子只能悉心呵护,不能训斥。老师不论多累,都要给孩子一个笑脸,和颜悦色地耐心辅导,把爱心融到孩子的心灵深处。”

 携手点亮星星之光

 据了解,每天,阿利亚·阿布都克里会在上午9:30准时将自己的孩子送到爱心园,开始一天的学习。

 她是伊宁市人,两年前她的孩子确诊为患有孤独症倾向。经人介绍,她带着孩子来到爱心园接受系统专业的康复训练。“

 刚来时,孩子连‘啊’的声音都发不出来,乱跑多动,生活不能自理。”阿利亚曾十分迷茫,几乎抑郁了。

 三个月后,她发现孩子的症状有明显改善,更看到了希望。“现在,孩子已治愈了一半,生活可自理,认知水平大有提高,能和我交流,多动没有了。”她告诉笔者,今年8月,计划带孩子回伊宁市上小学,结束这里的课程。

 就这样,在爱心园不止老师,还有家长,同样需要付出爱心和耐心。已退休的新疆神经外科专家叶尔肯·努尔丹别克如今也在这里全身心投入到照顾孙子的工作中,陪读陪练,让他的儿子安心工作。

“半年多了,孩子的症状已经好了20%。” 叶尔肯·努尔丹别克说:“爱心园老师每天工作近10个小时,既教学生,也教家长,他们的默默付出和坚持,给我们信心和力量。”

 孩子是家长最长久的陪伴。郭丽表示,“心中有爱不孤独,我要让这些特殊的孩子生活在充满爱的阳光里。我也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关爱孤独症孩子,让他们沐浴着爱,来成长。在这里我要感谢各级残联的支持和帮助,感谢社会爱心人士的无私帮助!”

 据介绍,截至目前,爱心园由最初的一名老师发展到目前的八十多名专业教职员工。

注:本文转载自三农之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