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帮扶

帮扶

补齐“三农”短板:天津农业农村委推进产业帮扶和基础建设

时间:2020-08-06 17:28 |编辑:三农之声|

7月22日,天津市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党委委员、总经济师杨青松围绕补齐困难村“三农”短板等工作做介绍。

杨青松说,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为坚决落实天津市委、市政府关于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的部署要求,天津市农业农村委立足“三农”本职工作,聚焦1041个困难村的短板弱项,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精准帮扶,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全力补上困难村“三农”领域短板,为打赢打好结对帮扶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首先,大力实施产业帮扶,以产业振兴带动强村富民。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始终把实施产业帮扶、强化“造血”功能,作为困难村和农民群众稳定脱困、长久脱困的重要途径和治本之策,制定印发《关于支持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结合困难村实际情况,给予每个困难村150万元的市级产业补贴资金,指导各区立足镇、村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按照“区负总责、镇域统筹、镇村联动、一村一策”的原则和“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思路,精准确定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休闲旅游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扎实推进品牌强农,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实施消费帮扶,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困难村农产品优质优价。探索创新村级合作经营、产业基地运营、龙头企业入股、农业企业带动、固定资产租赁、乡村旅游开发、社会服务收益、“互联网+”销售八大产业帮扶带动模式,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困难村和农民群众分享产业项目收益。截至目前,困难村共确定帮扶产业项目117个,项目总投资26.6亿元,其中市级财政补贴资金13.61亿元,109个产业项目已建设完成,完成率93.2%,联农带农2万余人,剩余产业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均能按期完成建设。通过产业帮扶,困难村主导产业发展壮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多元化的产业布局正在逐步形成,困难村自我“造血”能力显著提升,农民群众通过产业带动,调整种植结构,促进转移就业,拓宽增收渠道,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依托产业项目和其他增收措施,预计2020年底,1041个困难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将全部达到20万元,困难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困难村人居环境。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将困难村全部纳入“美丽村庄”建设规划,结合困难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给予每个困难村平均150万元的市级补贴资金,聚焦道路硬化、街道亮化、垃圾污水处理无害化、能源清洁化、绿化美化、生活健康化“六化”和村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便民超市、村卫生室、村邮站“六有”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采取多级财政投入和帮扶单位投入结合的方式,全面实施困难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工程。认真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部署要求,大力实施垃圾处理设施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扎实开展“厕所革命”,实施旱厕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推动重点区域无害化卫生公共厕所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农村清洁整治战役和农村环境清脏治乱集中攻坚行动,聚焦卫生死角,强化路边、河边、田边、村边、屋边“五边”整治,实施“层级有序、标准明确、全域覆盖”的三级网格整治管理,彻底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

截至目前,困难村累计投入“美丽村庄”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1亿元,完成建设项目4019个,新建改造户厕22.4万座、公厕1469座,1029个困难村达到“美丽村庄”创建标准,完成率98.8%,剩余困难村预计7月底前全部完成建设。通过3年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困难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出行快捷通畅,水冲厕所干净卫生,做饭取暖方便实惠,村庄环境优美宜居,便民服务快速周到,困难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城乡差距大幅减小,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第三,下步工作措施下一步,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将继续推动困难村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努力克服疫情和汛情影响,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为天津市打赢结对帮扶攻坚战、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一是深入开展“挂牌督战”。严格按照天津市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领导小组部署要求,持续加大工作推动力度,针对未完成的建设任务,开展“挂牌督战”工作,进一步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加快剩余产业项目和“美丽村庄”建设进度,及时掌握、反馈和解决各区在推动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进度缓慢、完成目标有难度的项目,列入重点督导名单,进行重点督办,确保各项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二是严格监督验收工作。加强对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监管,确保各区资金使用规范、合理、高效、安全。严格按照项目验收办法,通过聘请第三方专业公司等方式,做好项目的审计、验收和绩效评价工作,严把验收程序和验收标准,确保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效果,使帮扶成果得到农民群众的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三是持续发挥帮扶成效。对产业项目加强运营管理和监督,强化科技支撑,打造特色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影响力,不断提高项目收益。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挥产业项目带动作用,将困难村和农民群众融入产业发展链条中,通过产业帮扶,持续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加强基础设施后续管理工作,坚持“建管并重”,下足“绣花功夫”,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各项设施建的好、用的好,充分发挥便民效应,确保帮扶成效持续稳定。(吕兴龙、龙洲)

注:本文转载自中国网视窗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