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天津市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党委委员、总经济师杨青松围绕补齐困难村“三农”短板等工作做介绍。
杨青松说,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为坚决落实天津市委、市政府关于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的部署要求,天津市农业农村委立足“三农”本职工作,聚焦1041个困难村的短板弱项,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精准帮扶,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全力补上困难村“三农”领域短板,为打赢打好结对帮扶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首先,大力实施产业帮扶,以产业振兴带动强村富民。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始终把实施产业帮扶、强化“造血”功能,作为困难村和农民群众稳定脱困、长久脱困的重要途径和治本之策,制定印发《关于支持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结合困难村实际情况,给予每个困难村150万元的市级产业补贴资金,指导各区立足镇、村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按照“区负总责、镇域统筹、镇村联动、一村一策”的原则和“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思路,精准确定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休闲旅游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扎实推进品牌强农,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实施消费帮扶,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困难村农产品优质优价。探索创新村级合作经营、产业基地运营、龙头企业入股、农业企业带动、固定资产租赁、乡村旅游开发、社会服务收益、“互联网+”销售八大产业帮扶带动模式,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困难村和农民群众分享产业项目收益。截至目前,困难村共确定帮扶产业项目117个,项目总投资26.6亿元,其中市级财政补贴资金13.61亿元,109个产业项目已建设完成,完成率93.2%,联农带农2万余人,剩余产业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均能按期完成建设。通过产业帮扶,困难村主导产业发展壮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多元化的产业布局正在逐步形成,困难村自我“造血”能力显著提升,农民群众通过产业带动,调整种植结构,促进转移就业,拓宽增收渠道,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依托产业项目和其他增收措施,预计2020年底,1041个困难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将全部达到20万元,困难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困难村人居环境。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将困难村全部纳入“美丽村庄”建设规划,结合困难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给予每个困难村平均150万元的市级补贴资金,聚焦道路硬化、街道亮化、垃圾污水处理无害化、能源清洁化、绿化美化、生活健康化“六化”和村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便民超市、村卫生室、村邮站“六有”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采取多级财政投入和帮扶单位投入结合的方式,全面实施困难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工程。认真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部署要求,大力实施垃圾处理设施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扎实开展“厕所革命”,实施旱厕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推动重点区域无害化卫生公共厕所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农村清洁整治战役和农村环境清脏治乱集中攻坚行动,聚焦卫生死角,强化路边、河边、田边、村边、屋边“五边”整治,实施“层级有序、标准明确、全域覆盖”的三级网格整治管理,彻底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
截至目前,困难村累计投入“美丽村庄”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1亿元,完成建设项目4019个,新建改造户厕22.4万座、公厕1469座,1029个困难村达到“美丽村庄”创建标准,完成率98.8%,剩余困难村预计7月底前全部完成建设。通过3年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困难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出行快捷通畅,水冲厕所干净卫生,做饭取暖方便实惠,村庄环境优美宜居,便民服务快速周到,困难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城乡差距大幅减小,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第三,下步工作措施下一步,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将继续推动困难村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努力克服疫情和汛情影响,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为天津市打赢结对帮扶攻坚战、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一是深入开展“挂牌督战”。严格按照天津市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领导小组部署要求,持续加大工作推动力度,针对未完成的建设任务,开展“挂牌督战”工作,进一步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加快剩余产业项目和“美丽村庄”建设进度,及时掌握、反馈和解决各区在推动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进度缓慢、完成目标有难度的项目,列入重点督导名单,进行重点督办,确保各项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二是严格监督验收工作。加强对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监管,确保各区资金使用规范、合理、高效、安全。严格按照项目验收办法,通过聘请第三方专业公司等方式,做好项目的审计、验收和绩效评价工作,严把验收程序和验收标准,确保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效果,使帮扶成果得到农民群众的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三是持续发挥帮扶成效。对产业项目加强运营管理和监督,强化科技支撑,打造特色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影响力,不断提高项目收益。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挥产业项目带动作用,将困难村和农民群众融入产业发展链条中,通过产业帮扶,持续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加强基础设施后续管理工作,坚持“建管并重”,下足“绣花功夫”,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各项设施建的好、用的好,充分发挥便民效应,确保帮扶成效持续稳定。(吕兴龙、龙洲)
《三农之声》湖北武汉讯(邓秋耿)12月11日,由爱心诚信企业俱乐部联合谈笑基金会共同发起了“武心依旧 爱洒江<[详情]
《三农之声》新疆哈密讯(聂久贵 何鹏飞)金黄的季节,载满了秋收的喜悦和哈密瓜的香甜。7月29日下午,在新疆哈<[详情]
《三农之声》北京讯(贺利花)为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中央农办、国家乡村振兴局等30个部委《关于继续大力实施消费<[详情]
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后,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富裕富足,是全党和全社会<[详情]
《三农之声》新疆乌鲁木齐讯(陈默)6月1日,笔者走进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残疾人联合会10楼,立刻感受到满满的<[详情]
《三农之声》四川绵阳讯(杨宁 李玉磊 曹道伟)岁寒情愈暖,年近爱更浓。1月29日,在虎年新春佳节即将到来前<[详情]
《三农之声》四川绵阳讯(曹道伟)“人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这句话用在绵州燕姐的身上恰到<[详情]
10月17日,勐海县鹏程茶厂、紫芯阁茶叶有限公司受上海来伊份公益基金会邀请赴上海市松江区来伊份零食博物馆<[详情]
《百姓中国周刊》河北唐山讯(张雪 张丽)2021年7月24日周六上午八点徳孝中华河北曹妃甸爱心小院组织志愿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