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文摘

文摘

老兵精神别样红:八十一面锦旗传诵着河北沧州一群退役军人的故事

时间:2020-09-13 09:39 |编辑:三农之声|

《德孝中华周刊》河北沧州讯(李光宇 黄子岳 刘俊达)在华润电力沧州热力公司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脱下军装,勇往直前,是工作的突击队;他们保持本色,积极向上,是同事的排头兵;他们拼搏奉献,排忧解难,是群众的贴心人。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急难任务,这群退役老兵总是齐声回答:“没问题!”“我们上!”“坚决完成任务!”。他们铸就的老兵精神在全公司及社会上广为传颂,带动了广大党员和职工砥砺前行,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580×433

  河北沧州热力公司担负着市区2530万平方米、20万用户的集中供暖任务,占全市供暖面积74%以上。公司热力党支部有党员64名,其中退役军人50名,退役军人占党员总数的78%。这群退役军人骨子里的忠诚奉献、勇于担当精神,赢得了群众的赞誉。热力公司共获得社会各界赠送的锦旗、匾牌81面,感谢信64封,先后获得河北省、沧州市、华润集团、华润电力等荣誉27项,其中“先进集体”14次、“先进基层党组织”4次,涌现出多名“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580×386

  公司老兵群体开展扶贫帮困活动。

  三年前的夏天,天气非常炎热,气温高达摄氏四十度,地面温度近摄氏五十度。为给公司多节省一些经费,热力公司外网抢修班承担了一条大街降管改造任务。共产党员、退役军人赵铁树带着同是退役军人的翟建忠、崔国利、陈洪亮、赵广斌几名同志,日夜坚守在施工现场,高温酷暑,湿热交加,人站在马路上,不干活都热得喘不过气来。

 580×386

  公司退役老兵奋勇当先。

  热气蒸腾的桑拿天,他们用人抬、用肩扛重达几百公斤的管道,在坑里爬上爬下。翟建忠师傅“全副武装”蹲在路边焊接管道,他是机务班里年龄最大的,也是技术最好,经验最丰富。崔国利是班组里最胖的,负责气焊气割工作,这样的天气真是难为他,一会儿气焊,一会儿气割,火星在他周围乱窜。陈洪亮、赵广斌和李培忠三个人在班长赵铁树的带领下挖坑,工装上下都湿透了。管道坑中,焊花与激情四溅,汗水与泥水融合,他们苦战一星期完成了任务,为公司节省了十余万元资金。

 580×386

  公司老兵志愿服务队访民问暖。

  党员、退役军人邓建华有句口头禅:“敬业是我的本份,保证正常供热是我的责任。”他负责的小区大多是老管网,供暖管网陈旧,管网堵塞情况经常发生。邓建华经常一个人骑摩托车往返多个换热站和小区之间。一次,南新村小区暖气管道发生堵塞,但顶层用户说工作忙没时间,不同意修。他晚上等用户下班回家,耐心和他沟通,楼上楼下协调,帮助一楼用户挪东西,白班连夜班,忙到晚上8点多钟,及时恢复了这个单元的供暖。

  说起工作那认真劲,共产党员、退役军人、生产部副部长许志远的原则是,工作没做完没做好决不收兵。有一次用户管道漏水,施工场地在地下井室里面,地方小施工难度特别大。当时室外温度在零下,井室内蒸汽热水呼呼往外冒,他二话不说就钻进去了,等干完活浑身湿的就像落汤鸡一样,一出井室他来了句:“这洗桑拿就是比洗淋浴舒服。”一句话逗得大家累意全无。

 580×386

  群众送的锦旗摆满了公司荣誉室。

  有一个换热站的换热机组结垢严重,影响了正常供暖。为了让设备运转,许志远扛起了冲洗板换这项艰巨的任务。人员少不成问题,向其他班组借调;时间短没关系,他们加班加点;设备缺乏不要紧,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在许志远的带领下,一千八百多片板换在他们手里拆卸、酸洗、清水洗、抹胶粘条、再回装,整整翻了五遍。十几天连续加班干活,许志远和工友们都是满手的血泡,满手的伤痕,看着一片片崭新锃亮的板换,许志远有些激动:“让用户在家过一个暖和的冬天,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共产党员、退役军人黄博文,由部队正连职转业到发电厂上班,从一名上尉军官到企业的一名普通员工,在很多人看来有很大的反差,但他没有过多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坚决服从组织分配。他说:“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单位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共产党员就要有比普通群众高一层次的觉悟,不能光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

  转业23年来,黄博文始终工作在生产一线,负责热力公司290多公里的地下管网的巡视检查,沿线1900多个阀门开关维和。每天骑车穿梭在市区的大街小巷,市郊的各条新建主管线上,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单位配发的一辆自行车他骑了15年,一辆电动车骑了8年,改造更换了200多个存在安全隐患的主管线阀门,避免了多次热网泄漏事故和大面积停暖事故的发生,大大提高了热网的安全系数。

 580×386

  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感人故事。

  党员、退役军人孔德亮是分区班长,他工作细致、有条理、亲力亲为,遇到困难总是冲在前面。更让大家感动的是,他对同事的关心与诚恳,无论是正式员工,还是临时工,他都手把手教,给予充分的信任,尽快让他们成为独挡一面的技术能手。供暖季工作忙,工作时间不确定,员工们经常不能按时回家吃饭,孔班长就经常自掏腰包给大家买水果、买饭、添菜,安排好工友们吃饭的事。在他看来吃饭是大事,供暖一忙大家就顾不上吃饭,让不能回家的同事吃上热饭,自己心里踏实,大伙心里也热乎。

  多年的工作,孔班长对用户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每每接到报修电话,他总是交待员工:“赶紧去,给用户解决好,不要让用户再打第二次电话。”他说,“不管是不是我们的责任,我们都应该第一时间给用户积极回应,让用户首先在心里感到热乎。”

  2017年,热力党支部提出了 “军人党员标准”的行动承诺,设立了7个党员供暖责任区和8个党员示范岗,组建了两个党员抢险突击队。福鑫家园小区是保障性住房小区,有租住户2472户,很多是低保、特困、身体残疾和孤寡老人,公司的老兵、党员与老弱病残用户结对子,定期上门走访,帮助解决用暖问题遇到极寒天气,他们提前上门检查暖气,考虑到特殊用户的困难,甚至自己花钱给买些小零件为用户解决问题有一次,党员、退伍军人赵殿刚带着零件和工具主动上门为一对聋哑夫妇维修暖气阀门,他修好了漏水的阀门,把注意事项和操作流程都写下来,一点一点地教会用户这对夫妇十分感激,竖起大拇指为赵师傅点赞。

  今年春节,正是集中供暖的关键时刻,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热力公司积极响应号召,全面打响防控疫情阻击战,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诠释“老兵精神”。

  春节刚过,共产党员、退伍老兵黄峰值班的两个小区出现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人员情绪受到影响。黄峰闻讯主动请缨,拿来洗漱用品、换洗衣服和锅碗瓢盆,把“家”搬到值班室,半个多月不回家,晚上和衣而睡,随时准备处理各种险情。

  214日,天降大雪,多个小区受天气影响,供暖设备跳闸停运,黄峰冒着漫天飞雪紧急赶往现场处置故障。这样的情况在深夜、凌晨随时发生,不管是什么时候,黄峰总是在第一时间赶过去解决,保证了用户的正常供暖。“谁没有家、谁家没有老小,疫情面前就得舍小家顾大家,这是一个共产党员、退伍老兵应该做的。”黄峰如是说。

  在供暖季的每一天,这样的故事经常上演。人们说供热是一个给别人温暖的职业,热力人出于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努力把服务做好、做细。退役军人由部队到地方,由战场到市场,转变的是身份和角色,不变的是情怀和本色。沧州热力公司党委书记龚正说,正是因为公司有这个自带发光体的退役军人群体,始终坚守着初心使命,在团队建设中发光发热,感染带动着身边的同事,催生了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团队力量。

  他们给予群众热情和温暖,也收获了感动和感激。每年最冷的季节以这群退役军人为代表的热力干部职工,迎着风走向千家万户,守护每一个家庭的温暖这些逆行而上的身影正是老兵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华润电力党员干部践初心、担使命的最好体现。

注:本文转载自德孝中华周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