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文艺

文艺

“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

时间:2021-03-23 11:45 |编辑:三农之声|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助于夯实语言文字认同这一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石,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国家认同和国家形象的重要标志。

       从历史文化看,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成为人类历史上绵延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形成并保持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总体格局,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拥有统一的语言文字。可以说,在中华民族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宝库中,多元多样的语言文字是要素和动力,朝向一体的发展进步是主线和方向,二者辩证统一。从秦朝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到北宋将楷书作为正体;从汉代扬雄《方言》中所谓通语,到宋代《广韵》、元代《中原音韵》、明代《洪武正韵》、清代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再到近代白话文运动,其中有一条清晰可见的历史线索,就是不仅需要一种全国通用的书面语,还要有一种大家都能懂能说的共同语作为口头交际工具,亦即从多元多样的语言文字中找寻天下通语,实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通用。这是中华文明赓续绵延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从基本国情看,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73种语言,30个有文字的民族共有55种现行文字,其中正在使用的有26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只有书同文、语同音,方能心相通、情相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我国语言文字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言文字事业发展道路。正是借助于多年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从乡村到城市,从西部到东部,各族群众在全国范围流动更加频繁,各民族各地区之间交往交流更加密切,经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精神文化生活融合更加深入。通过充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交往、加深交流、拓展交融,符合各族人民的利益福祉,已经成为各族群众的共同需求,有利于促进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繁荣发展,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从实际效果看,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让各族群众提高了交流交往能力,拓宽了信息渠道,增强了致富本领,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为各族群众打开了一扇窗,有助于了解外面的世界,发现广阔的天地,实现美好的向往;架起了一座桥,有助于提高职业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助力个人成长;插上了一双翅膀,有助于掌握文化知识,增强就业创业能力,获得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特别是随着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深入实施,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已成为各族群众的广泛共识。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统一的语言文字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发展和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文化根基。有语言学家说,宽阔的语言文字大道,是获取知识、赢得机遇的坦途。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无异于拿到了一把打开出彩人生的钥匙,必将助力各族群众追梦圆梦,让大家的美好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注:本文转载自人民网-人民日报,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