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文艺

文艺

这位记者写出了轰动世界的独家报道,我从他身上学到了……

时间:2021-02-24 13:44 |编辑:三农之声|

作者/马海燕
       一个记者有多少机会写出轰动世界的独家报道?又有多少机会留在新闻史上?当这些机会来临时,我们是否能抓住呢?

 他率先向世界报道了兵马俑

 1974年5月,记者蔺安稳从北京回陕西临潼探亲。在临潼县文化馆工作的夫人与之闲谈时提起,秦始皇帝陵附近出土了陶俑。作为对西安历史文化有深入了解的记者,蔺安稳对此深感好奇。当他看到几个形同真人、身披铠甲、手执兵器的陶俑时,立即意识到这是秦代士兵的形象,是国家的稀世珍宝。

 一个多月后,他回北京写出《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陶俑》一文,引起中央高层重视。有关单位立即行动起来,抽调专业人员,组成了考古发掘队,结果有重大发现。正如秦俑考古队队长袁仲一所说,“这是关于兵马俑的第一篇报道,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巨大的反响。全文只有五六百字,却像一部鸿篇巨制,引发了一阵波澜。”考古专家王学理说:“此新闻稿一经刊登,一石激起千层浪,竟惊动了中央的高层,在中华大地上迎来的将是一历史的新篇章。”

微信图片_20210224101127.jpg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展出的蔺安稳撰写的稿件 张远摄

 后来历经多年陆陆续续发掘,一座巨大的陶俑坑展现在今人面前,几千件陶俑、陶马,组成一个雄伟壮观的地下军阵。当时国家经济虽然困难,还是决定拨出巨款修建博物馆保护这批文物。197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30周年大庆之际,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叶剑英元帅为博物馆题写了馆名。

 秦兵马俑的发现很快引起世界关注。1978年9月1日,时任巴黎市长、后来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参观兵马俑后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由此而来,它的发现被公认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始皇帝陵及兵马俑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今这里已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接待游客已过亿人次。

微信图片_20210224101132.jpg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内,游客正在拍照。张远摄

 如何发现“爆款”?

 蔺安稳是中新社前辈,我与他建立起联系,是为了完成今年考古百年的选题。在微信里,在邮件里,他陆陆续续发我一些资料,都是些不大可能在外面见到的内容。里面有关于发现兵马俑这一“爆款”的偶然,当年引起重视的时事背景,也有如烟往事背后的人事纠葛。虽然在单位《业务通讯》上也看过他写的当年新闻发现的过程,但看到如此多角度、多细节的新闻之外的新闻,还是让人唏嘘感慨。

 这篇500多字的作品,可谓字字千钧,让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为世人所知晓,是一篇写进教科书的新闻作品。用今天的话说是一篇“爆款”。

 发现爆款的同时也可能承受压力。可以想见,在当地还没有上报的时候,在物归谁属还没确定的时候,在文物私自买卖瓜分还不鲜见的年代,这样一个发现竟然不是系统内层层上报的。

微信图片_20210224101138.jpg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展出的“将军俑”  张远摄

 发现爆款要有爆款的准备。蔺安稳在看到兵马俑的第一眼就和秦始皇联系起来,这得益于他对历史的熟悉。他在看到两座陶俑和旁边的一堆碎片时,下笔审慎地用了“一批”,既准确又留有余地,确实后来近8000件的地下兵阵轰动了世界,也没有与“一批”相悖,体现了记者深厚的学识和功力。

 记者的严谨和认真也处处可见。他的报道不仅介绍了秦俑的出土情况及其意义,明确指出这是秦始皇帝陵的一部分,还指出当时秦始皇帝陵园出土的遗址、遗物没有予以妥善保护等一些问题,对文物保护意义重大。

 新闻需要发现

 蔺安稳将他申报高级业务职称时写的《业务自传》发给了我。他在《业务自传》中说:“新闻需要发现,没有发现就会坐失良机。”

 他采写的《北京市长焦若愚在开会时吸烟受批评后立即改正》、《胡乔木为老学者金瑞霖端杯喂水》、《波哥大时闻枪声》等稿,都是从采访事件之外发现的新闻。《北京市长焦若愚在开会时吸烟受批评后立即改正》这条独家新闻,采访于1982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北京市人代会。市长吸烟受批评,本是小事一桩,人们一般是不会在意的。他从会议简报上得悉之后,立即去后台休息室采访了焦若愚市长。写作时,选择积极的角度,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后,领导干部的民主精神。此稿被收入《全国短新闻选》。

微信图片_20210224101145.jpg

 ▲蔺安稳撰写的《北京市长焦若愚在开会时吸烟受批评后立即改正》

 新疆楼兰在1981年出土一具女尸,同时还有一些陪葬品。一中央媒体和日本《每日新闻》都称,这是6470多年前的一位少女,并配发了大幅照片。蔺安稳看到报道后认为,六千多年前,中国还处于传说时代。倘若这具女尸真是六千多年前的少女,那么中国历史就得重写。因此,他专门就此事走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所组织了重新测定,证实女尸距今只有2100多年,与原来的测定相差了四千多年;原来测定的年代是墓葬中一块木片的数据。

 蔺安稳说,作为一名记者,平时要多读书,积累文化知识,要富于追求,要有新闻敏感。他总结自己的新闻生涯说:“如果没有新闻记者的敏锐,没有对历史知识的积累,没有年轻人的富于追求,再好的机遇也是会错过的。”

 蔺安稳已80岁高龄,但他还在读书学习,写诗填词。他曾写过一首七言绝句《咏秦兵马俑》:“金戈铁马扫群雄,一统中华万世功。不是诸君捨生死,秦皇那得傲苍穹!”

微信图片_20210224101153.jpg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内播放的蔺老视频资料  张远摄

 他从中新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岗位上退休后,仍然关心秦兵马俑的考古研究,醉心秦史,学习秦篆。曾有电视剧戏说历史,竟将兵马俑作为芈月(秦宣太后)的陪葬。他严肃地指出这是“胡编乱造”。他强调,兵马俑为“千古一帝”秦始皇陪葬的结论,是毋庸置疑的。

 文字的力量有多大?新闻的意义在哪里?做一名记者,要有发现新闻的眼睛,“处处留心皆学问”,才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这是前辈给我们的启示示。

注:本文转载自采访编辑圈,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