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文艺

文艺

德孝中华周刊推荐:小房记忆

时间:2021-02-06 23:13 |编辑:三农之声|

文/崔成龙

  儿时的你是否也喜欢过年,因为有新衣穿;

  儿时的你是否也盼着过年,因为有美食吃;

  儿时的你是否也急着过年,因为有压岁钱收;

  …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的不再喜欢吵闹的人群,不再喜欢喧嚣的繁华,儿时的欢乐也变成了奢求,浓厚的年味也一去不返,是时代的变迁,还是社会的变革所导致,追溯其由,应该是岁月的变换和久经的阅历在从中作“梗”。

  而当下,又逢新年来临之际,让我不禁又想起了童年,想起了陪伴自己快乐成长的那个小房(南房)。陕北这种小房居多,大部分都座落在家户正房对面,由于陕北的冬天非常寒冷,小时候大多家庭没有冰箱,所以这种小房是大家选来用作储藏粮食,存放农具和日常用品的最佳之地。     

  自家的小房也并不例外,它与生我养我坐北朝南的窑洞面对而居,很清晰的记的自家小房是典型纯砖房,方方正正,虽然面积仅有十几平米,但是小房里却藏满我儿时的欢乐和过年的味道。

  小时候,每逢年步临近,母亲都会把过年要用的吃食和提前购置回来的年货存放在小房里,又害怕被野猫和老鼠糟践,所以会将食物放置在瓮中,再拿石盖将瓮口盖严实或将食物挂在墙的高处防止被野猫老鼠糟践。

  陕北有个习俗,就是年初岁月不大动灶火,所以家家户户要把年初吃的食物直接做好或是加工成半成品,以备年夜饭或者年初招待亲戚朋友所用。每年过了小年(腊月二十三),大街小巷家家户户就开始大扫除,陆陆续续准备过年用的黄馍馍、炸油馍、凉菜、炸丸子、炸糕、炸鱼、烧肉、饮料等食物,以备春节期间方便所用。最让我垂涎三尺的美味佳肴便是母亲做的炸鸡腿、红烧肉和肉丸子,还有小房里高墙上悬挂着的炸鱼。肉丸子和红烧肉是为大年初一用来做粉汤烩菜和饺子一起吃而准备的;炸好的鱼是为了年夜饭做红烧鱼提前准备的半成品。除了这些肉食,还有炸虾片、饮料、花生米、瓜子糖小零嘴食品都会在小房存放。

  一时间,小房就成了自己“偷腥”的好场所,每逢家里来亲戚或者父母去邻家串门不在意的时候,自己就开始出动“偷腥”。这些吃食虽然每次都会被母亲刻意的藏起来,但也经不起我费尽心机、翻箱倒柜之力,最终让我把它们一一抓到现形。那时候肉丸子会冻的像冰球一样,饮料瓶里多半是冰渣子,但是每次能偷偷吃完肉丸子再来一口冰镇雪碧或者可乐,真是一种透心凉,心飞扬的亲身体验,感觉拿再多的钱都不换。每天早饭用完,出去找伙伴玩耍之时,还要趁着母亲洗锅刷碗之际,在小房里偷偷给自己兜里装满花生瓜子糖,备足自己出征玩耍之时的粮草之需,也是为了用自己的东西和其他小伙伴手里的美食进行互换交易。那时候吃虾片纯属是为了舔虾片上那点白砂糖。每当寒假作业做完后,成天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在外边溜着不回家,整日里活的像个小土匪一样,过着不愁吃、不愁穿神仙都羡慕的日子,哪怕吃的满嘴油腻,衣服玩的脏兮兮,也不会管他有什么形象可言。

  最让我好奇的就是小房里的秘室,也是我儿时最喜欢去的地方—陕北的地窖,地窖里存放着秋收过后的土豆、胡萝卜、白萝卜、红葱。因为这些食物害怕风吹日晒,所以每年秋收晒干以后,农家都会这些食物存放在地窖里,再用地窖里的泥土包裹住,这样的土豆和萝卜存放的时间会更长还容易变质。每到年根前,鲜肉胡萝卜扁食(饺子)是陕北人大年初一必备的美食,而这时我就派上了大用场,大人们总会派我前往地窖寻找美食的原材料。此时的我会一手拿着蜡烛,一手拿着箩筐,下到五六米深的地窖里去把存放许久的胡萝卜、白萝卜、土豆、红葱从泥土里挖出来放到箩筐里,再让父亲用扁担把箩筐拽出地窖。每逢到了地窖里,就不愿出去,感觉自己到了世外桃源,总会好奇的左右打量墙上有没有武功秘籍,等待着地窖里出现像小说天龙八部里无崖子一样的厉害人物给我传授绝秘神功,现在想来真是可笑至极。

  又是一年的岁末年初,老家的窑洞和小房已经被拆了大约二十多年之久,但小房依旧清晰的存活在我的心中,因为它陪我度过了整个童年,它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童年的回忆,它还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许真的像白岩松老师说的那样,故乡是你年少的时候天天想离开的地方,而岁数大了天天想回去,却怎么也回不去的地方。

注:本文转载自德孝中华周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