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文艺

文艺

“准00后”看《山海情》:最“土”的,也是最浪漫的

时间:2021-02-01 21:20 |编辑:三农之声|

  电视剧《山海情》的故事开始于1991年,比我的出生早了近10年。

  简陋破烂的住房、黝黑脸上厚厚的灰、乡土味浓重的方言,以及,质朴如尘埃的生活。在这个流量时代里,怎么看都不像会火的样子。可就是这部土的掉渣的剧,不仅从头到尾紧紧揪着我的心,并且在年轻用户居多的豆瓣,收获了9.4超高评分

《山海情》讲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固人民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在福建的对口援建下,艰苦奋斗、脱贫致富的故事。这是一部跨越了25个年头,大开大合、扣人心弦的时代史诗。

  直观来看,剧中的方言、人物造型、房屋、生活用品、环境都在努力地还原真实历史,这与剧组、演员们艰苦、严谨的浸入式体验密不可分;更细致一点,剧中人物的一句话、一个眼神,甚至一个小动作、一个语气词,都让我感觉到这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

  看似故事有些遥远,却会刷爆网络、好评如潮,让无数9000后为之着迷,正是因为它呈现出的不仅是历史,也是当下;扶贫之外,更是我们每个人生活最本质的内核——就算生活本身足够悲壮,我们也都在努力过得好一点。

  这,正是《山海情》能把历史的故事写进年轻人的心的秘诀”——透过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与命运变迁展开历史画卷,用有筋骨、有温度的故事把年轻人带入历史现场,这样的剧才是会被年轻人喜爱的动心剧,也才是对年轻人、对历史、对时代负责的良心剧。

  对像我一样的年轻人来说,除了认识、了解了一段历史以外,《山海情》带给大家的震撼还有很多。

  一是艰苦、奋斗、坚持这几个从小就在说的词,挣脱扁平化的概念,刻画出清晰的形象,并留下了荡气回肠的回响。漫天的黄沙、崎岖的山路、臭气熏天的蘑菇棚,像是一个个拷问——这样的苦你能吃吗?你有什么理由抱怨累而不奋斗;而海吉女工们不懈努力终于成为合格工人,以及从吊庄前的未来是个啥到整村搬迁后的未来真的来了,都提醒我们,想要担当重任,就不能浮躁冒进、急功近利,厚积方能薄发。

  二是理想与奉献带来的热血沸腾。剧中得宝、水花、大有叔等普通村民们,他们没有高学历、没见过大世面,即使一粒汗珠摔八瓣,即使黄土滩上多坎坷,也一直不曾放弃让生活更好的梦想。还有说着菇民任何问题都是我们要无条件解决的大事的凌教授,把一生奉献给乡村教育、即使自己受处分也要为孩子们负责的白校长,以及以马得福为代表的基层干部,恪尽职守、昼夜奋战,躬行着一切为百姓着想的承诺。我们因奉献而感动,他们因理想而浪漫。

  再用心想想,最崇高的理想背后,其实是俯得最低的身子。剧中多次提到了扎根。无论是村民、基层干部,还是福建帮扶人员,都深深把根扎于脚下的土地——认认真真劳动,踏踏实实工作,全心全意服务,俯下身去,扎进土里。正是因为有着这无数扎根基层的人,祖国的建设步伐才走得更稳,青年的价值也在时代进步中得以实现。

  电视剧结尾部分,看着在镇上开了超市的水花,得福感叹水花的日子终于翻过来了。实际上,日子翻过来了的又何止水花?又何止电视剧里的水花

  电视剧外,闽宁村原村支书谢兴昌回想起当初村子在一篇戈壁滩上破土动工、还年轻的他在奠基仪式台下掉眼泪的景象,很是感慨,虽然那时闽宁村还是一片荒凉,但我知道搬出山沟沟就一定会有希望。再看如今的闽宁镇,宽阔干净的公路、整齐的建筑、热闹的集市,作为移民区镇容镇貌已经超越了不少当地乡镇。

  放眼望去,无数个青年谢兴昌正在基层一线埋头苦干,为建设闽宁镇尽心尽力。而正是无数个闽宁镇,组成了我们的中国,我们脚下站立的土地。

  今天中国的成就,凝聚了一代代前人的血、汗、泪。未来中国的画笔,握在新时代青年们的手中。站在十四五的起点,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铺展的时代画卷为广大青年带来的是机遇,更是责任与担当。坚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守住信仰与初心,坚守理想,铭记奉献,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可能正是《山海情》想要告诉我们的。

注:本文转载自百姓中国周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