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南原阳 薛宏新
前几天,县文联主席、作家协会主席赵光岭先生给我打招呼,说剧作家刘建华先生以我县原驻陡门乡回湾村第一书记毛爱菊为原型的剧本《情系黄河滩》脚本杀青,想一块儿坐坐,聊聊剧本,谈谈文字。闲聊中,一说到戏剧,就触动了我的思绪,一下子不由自主的回到儿时,倒回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岁月里,回到大宾集店上每年春节最为热闹的场地——大宾大礼堂的大戏台。
那时春节一过,附近十里八村的男女老少,都会搬个小凳子,到大宾大礼堂大戏台看大戏。大戏还未开演,戏台下早已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台上锣鼓家伙一响,戏幕拉开,“生、旦、净、末、丑”各路角色一出场,台下立马安静下来,抑或也会有人窃窃私语,更有懂戏者为戏盲讲解戏剧情节,演员唱到精彩处,台下掌声雷动。
大戏台上,场地不大,却可国可家可天下,演员可为帝王将相亦可为凡夫俗子,“台上六七人可抵雄兵百万,上台三四步走遍万水千山”,“剧情演说因果善恶终有报,戏曲唱尽古今忠奸始分明”。大戏台似乎就是那个时代人们消谴娱乐的场地,劳作了一年的农民,终于能在年关前后享受一下难得的戏曲故事和文化熏陶。
大宾的大礼堂大戏台始建于何年,我己无记忆,也没有去考究,只记得后来屋顶曾有过多次的修缮。印象中,给我的感觉,大宾的大礼堂,可容万人,在当时的记忆中,它是那么的雄伟,那么的气派,那么的豪华。
戏台前台宽大,后台窄长,台中央地面由厚实木板铺砌,猛跺几脚,沉闷声“咚咚”贼响,四周为平整水泥地面,后台为蓝砖铺砌,台顶屋脊由拔地而起的数十根立柱和椽梁搭建,布置的整齐有致,显得空间格外的宽敞,台口正面左右对称,两边的水泥墙面上,堆塑着代表"铁锤和镰刀”,显得劲道有力,顶沿正中一颗大大的五角星“熠熠生辉,光芒四射”,台前下沿弧形曲面凸起,约1.7米高度,内墙用白灰粉刷,外墙则为蓝砖的本质灰色,整体布局和色调倒也显得十分大气。大戏台下的看场,是清一色的黄土地,平坦、坚硬、宽敞。
大戏台也曾是我儿时的乐园。一年中除了过大年这个时段,其它时间大戏台除了开生产、批斗大会,还是闲置的时间较多,这自然就成了半大小子们嬉戏打闹的游戏场地,偶尔也有调皮捣蛋者“登台亮相”,学着戏里面的人物,像模像样的在台中央“呛呛呛”地走上几个来回,口中还呜呜啦啦怼几句不太完整的唱词,惹得大伙捧腹大笑。
依稀记得,早先时候,村里每年的样板戏排练演出,本族中两个爱说爱唱的嫂嫂曾先后出演过许多角色。从豫剧的《铡美案》中不可一世的皇姑,到《华木兰从军》中英姿飒爽的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从《十五贯》中可怜蒙冤的“尤葫芦”之女苏戌娟,到曲剧《屠夫状元》中的党凤英......等等。
大戏台气场巨大,场面恢弘,演员演的过瘾,台下观众看得如醉如痴,激情澎湃。
在我的记忆长河里,大戏台后来很长时间也没有演过一场戏。大戏台上演的是各种各样的批判大会。儿时的我,整天纳闷儿,为啥昨天有的干部还站在大戏台上,带领台下干部群众高呼革命口号批判走资派,一眨眼,造反派红卫兵又把这位领导押上大戏台,戴上一米多的高顶盔,胸前挂一块写着姓名打着红叉的大纸牌子,胳膊被几个红卫兵拧成飞机式,紧接着一个个愤怒的声讨者上台批判,声讨者满腔怒火,吐沫星飞溅到被批判者的满身满脸,更有甚者,像是有杀父大仇夺妻大恨一样,飞起一脚将被批判者踹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被批判者满脸满嘴是血,台上主持批判大会的,也会趁此机会高呼革命口号,台上台下疯狂的声讨声、口号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那个年代,三天两头召开各种类型的批判大会,甲方批完乙登场,保皇派被批倒,反革命被押上台。无论是那帮造反派,还是哪一方红卫兵,似乎都是最红最红的,都是最最革命的派。
乱套,一切都乱了套。那时的情形真像一位著名诗人形容的“东西南北错了位,太阳稠来星星稀。”大戏台,成了召开批判大会的代名词。你听人们当时的对话,“伙计,明天弄啥?”“大宾大礼堂大戏台。”“怼谁?”“黑五类”。一年四季也有换样的时候,就是每个季节召开一次公捕公审公判大会。台上执法人员手脚麻利,五花大绑犯罪(那时候还没有嫌疑人一说)人,法院法官依法判处犯罪人员有期或无期徒刑。
铺天盖地的大批判会也有喘口气的时候,这时,各村各单位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敲锣打鼓,高呼口号,身穿绿军装,腰扎武装带,雄赳赳,气昂昂,高举红旗奔向大戏台。个个演出队都拿出看家本领,快板,三句半,京剧打虎上山唱段,更多的是毛主席诗词朗诵。令我最难忘的是公社供销社一位女员工唱的“看见你们格外亲”,那扮相,那嗓音真叫一个绝。我想,那个年代如果有“星光大道”这个节目,这个女员工一定不会比大衣哥差。时代造就人才,时代也会埋没人才!
也难怪,七个样板戏翻来覆去地演,又有几个人看?那个时代的革命群众最爱看电影,哪放?大戏台。电影银幕现成的,戏台影壁又白又光,宽银幕电影也能放。记得朝鲜宽银幕电影“卖花姑娘”就是在大戏台放映的。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到现在都历历在目,电影银幕宽大,比普通电影看着过瘾,从心里觉得新鲜,别的老电影在大戏台也没少看,当然还是战争题材的多。外国的电影也有,前苏联的“列宁在十月”,越南的电影真枪真炮,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朝鲜的电影又哭又笑,中国电影加片“新闻简报。别管怎么说,那个年代的大戏台也丰富了人们荒芜的文化生活,也给我这个少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像。
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大戏台热热闹闹。历史是时间的过去,时间是历史的继续。过去的时间,造就了一段历史,创造了历史的辉煌,写下了历史光辉的一页。大戏台成就了那个时代的一段历史,究竟给人们留下了什么,谁都心知肚明,又似乎什么也说不清。大戏台是历史的宿命?还是宿命的历史?我相信史学家没那个功夫,就是最近几年撰写的县志也没对大戏台有任何的记载!
虽然,小时候对剧中的唱词似懂非懂,但数年下来,倒也记住了几个剧本的主要剧情。对剧中时而高亢激昂,时而悲愤凄凉,时而浑厚深沉,时而欢快明朗的旋律铭记难忘。现如今我对戏剧仍有浓厚的兴趣,河南卫视《梨园春》节目从开播到现在,一期不落,每期必看。也因此与省内外好多戏剧大师结缘,并成为挚友,正是源于儿时的耳濡目染,现在闲暇之时,仍会听上几曲名家名段,哼上几句梆子腔。
岁月在变迁,数年过来,儿时的大戏台渐渐的失去了儿时的辉煌,往日雄壮的大戏台,似乎低矮了许多,过年也不再有大戏的上演。
虽然后来我在乡政府工作多年,大礼堂和老戏台什么时候被拆的,一点印象也没有了,当年的旧址上,呈现的是新农村的时代广场和商街店铺,昔日热闹兴旺的大戏台,终究没有迈过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步伐,早已消失在了社会更新的长河中。(责编/曹道伟)
《三农之声》北京讯(央舆三风融媒中心)2023年7月24日,“弦动我心,记忆留夏”音乐游乐场2023暑期音乐<[详情]
日照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黄海之滨,是新兴的一座港口城市,地理位臵优越,海、山、古、林兼备;文化历史悠久,文化<[详情]
一、诗词文化是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灿烂瑰宝 诗词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是传统文化宝库<[详情]
《三农之声》山东济南讯(央舆三风融媒中心)近日,“行走花间•第四届长河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济南市隆重举行。邯<[详情]
《三农之声》山东济南讯(马晓康 周念)春夏之交的泉城,到处洋溢着诗意、澎湃着诗情。5月7日晚,由北京长河文丛<[详情]
老外交官李健生先生近日听闻几地有医护人员累倒在岗位上。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特吟: 医护,可爰的人 作者/李健<[详情]
文图/曹子清 2022年11月30日,全国人民爱戴的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因患白血病不幸逝世,听到这个噩耗<[详情]
韩军,女,1960年出生。山东日照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自幼热爱绘画,师从当代著名书画家田世增老先<[详情]
文/唐平 魏建文 宋崇武 有人说这个老战士怎么可以随随便便就说什么什么厂长给了他第三次生命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