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种田、粮食与人
虽不事农业已有多年,但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农民的子孙,我始终没有忘却父辈及自己亲身侍候田地的那段岁月。
我一直认为,种田刨地作为原始劳作方式之一,是最值得敬重的一种职业。过往生活的真相让我倔强地认为:向土地刨要生活是一切不同方式生活的基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耕耘与收获的因果关系随四季轮回,续延着尘世炊烟。服侍田地的人无惧阳光雨露,冰雪风霜,只管用叩拜土地的头颅触碰泥土,换回滋养生命的粮食,践行扎根泥土对土地的虔诚。农民,根植于土地种田翻地,他们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是最有价值的。一碗米饭,一笼馒头,让人类传承千万年而不弃,这才是最了不起的劳动成果。
粮食包含着天地日月之精华,是自然之神奉献给人类的礼物。辛勤的农民在田里默默地插秧、割稻、收麦,那近似叩拜的姿态总给我强烈的震撼,令我深感其庄严。
浩瀚星空下,趁着夜色行走在田埂泥土上,看落在谷叶和麦芒上的露珠,它们是跳动的精灵,爬上叶尖昂首高歌,对视月亮数着星星,表白憧憬与希望。
种田人与土地、农作物,从远古至今无数个春冬风雪,他们彼此间心心相印,肝胆相照,没有半丝的马虎与糊弄。侍候庄稼的那双手,干裂粗糙,却沾满谷花麦香,沾满细碎阳光。插进泥土里每一棵嫩绿的秧苗,在那双干裂粗糙的手用心照看护理下踏步每一个生命中的节气,茁壮成长,由开始的嫩绿成长为深绿、苍绿,最后变成饱满成熟的金黄,变成种田人那张黝黑褶皱的笑脸。不难想象,每一个种植田地的人,对脚下的这块土地,对常日里耳鬓厮磨的庄稼与粮食,他们是心存敬畏的。在一个又一个节气里,这些顶天立地的肋骨伫立在一条条熟悉的田埂上,他们习惯了沉默不语,只是用脚丈量,用心敬畏,用眼瞭望田野上被风吹动的风景。
我发自肺腑的认为,种田的人是最懂得敬畏粮食的人,他们惜粮如命,对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深情与无比的珍惜。“粒粒皆辛苦”,对他们而言,不是念在口里的诗句和教诲,而是一种责任和良心。他们认为,粮食来到这个世上,是上天的恩赐养活我们生命的,是祖祖辈辈向土地磕了无数个头换来的,谁要是糟蹋了,哪怕一粒粮食,头顶上的苍天和脚下的土地都会知道并给予责备的。这种节俭惜福的行为,传递出我们对天地的感恩,对农民的深情,对粮食的敬畏。
粮食养活了我们,我们当以珍惜。不可否认,获取粮食,与是否参与种植劳作无关,但对粮食的珍惜应该事关每一个人。珍惜粮食是一种美德,与贫富无关。对待不把粮食当回事的人,我只想说:钱只给了你购买的自由,并没有给你糟蹋粮食的权利。糟蹋粮食是对自然的不尊敬,对种植粮食的人不尊敬,是受到谴责的。
人类是自然之子,人类与自然的一切深层联系是通过粮食来实现的,因为自然的粮食供给了人类的生命与健康。现时代,人类可以制造出各种各样的高科技产品,但绝没有能力像自然造物主(土地)一样创造一粒米出来。这不是科技无能,而是粮食太神奇。
我世居的乡村还在,只是村口外那片曾经养活乡村的土地,带走了谷物的金黄,以另外一种形式去履行新的使命。岁月如河,炊烟依旧,那些浸透谷香的汗水,那些素朴的日子,我都用心珍藏着,留存在记忆里,细细咀嚼。
(作者:魏勇强,南昌人,现为中国乡村作家,“缘来页友”文学社创作组成员)
《三农之声》北京讯(央舆三风融媒中心)2023年7月24日,“弦动我心,记忆留夏”音乐游乐场2023暑期音乐<[详情]
日照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黄海之滨,是新兴的一座港口城市,地理位臵优越,海、山、古、林兼备;文化历史悠久,文化<[详情]
一、诗词文化是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灿烂瑰宝 诗词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是传统文化宝库<[详情]
《三农之声》山东济南讯(央舆三风融媒中心)近日,“行走花间•第四届长河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济南市隆重举行。邯<[详情]
《三农之声》山东济南讯(马晓康 周念)春夏之交的泉城,到处洋溢着诗意、澎湃着诗情。5月7日晚,由北京长河文丛<[详情]
老外交官李健生先生近日听闻几地有医护人员累倒在岗位上。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特吟: 医护,可爰的人 作者/李健<[详情]
文图/曹子清 2022年11月30日,全国人民爱戴的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因患白血病不幸逝世,听到这个噩耗<[详情]
韩军,女,1960年出生。山东日照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自幼热爱绘画,师从当代著名书画家田世增老先<[详情]
文/唐平 魏建文 宋崇武 有人说这个老战士怎么可以随随便便就说什么什么厂长给了他第三次生命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