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他乡拍客

他乡拍客

你在他乡还好吗?实在不行回家吧,爸妈一直在等你

时间:2020-08-06 20:15 |编辑:三农之声|

在全民崇尚富二代的当今社会,不知何时给农民的孩子贴上了农二代、甚至农三代的标签。姑且不论这种标签背后隐藏的贬义,远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你们在城里过的好吗?面对未来,是不是也有着迷茫的惆怅?实在不行,咱就回家吧,至少爸妈还在一直等你。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打破了等级森严的城乡壁垒,农民开始“撞城”入城,亿万农民为了养家糊口背井离乡,纷纷涌入城市打工、经商。这也就是所谓的“农一代”。他们一直以农民的身份奔走于城乡之间,农闲时进城打工,农忙时回家耕作。他们从事着高强度的劳动,工作时间长。时至今日,随着“农一代”的渐渐老去,农民工队伍渐渐的也进行着更新换代,“农二代”已经成为了城市打工的主力军,他们年龄轻,竞争力强。据统计数据显示, 80后、90后的“农二代”已经将近1亿人,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他们大部分从16岁初中毕业后就跟着父母进城打工,长期留在城市,早已适应了在大城市的生活,与自己的乡村疏离,一年到头也就过年回老家呆两天。

但是问题也就来了,虽保留着农民的身份,但没有承包地,宅基地也申请不了。“农二代”还不会做农活,父辈的乡村他们永远回不去了。“农二代”们努力的工作,但始终无法融入城市中,首先便是无法平等地享受城市的社会福利,虽然国家给出了很多政策,但农民工的身份始终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这也造就了亿万“农二代”归属感的缺失。城市高昂的房价让他们望而止步,他们正彻底的耗费着自己的青春,到头来可能一无所得。

“农二代”现在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就是他们已不再年轻,80后的他们已快40,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困惑和迷茫将倍增。游走在城乡的“农二代”,人生变成家乡不愿意回,异乡大城市留不下的窘境。再加上社会保障机制的缺失,城乡文化的冲突,常年被边缘化带来的心理畸形变化,更重要的是巨大的贫富差距产生的心理失衡,将会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还有一部分 特殊的“农二代”不得不着重说一下,在当今中国流传着这个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要想混出名堂,要么上学,要么当兵。无论当兵还是上学,现在看来也已经无法出人头地了,随着大学的普及,大学生也似乎不是以前的天之骄子,大学四年毕业后,还得加入打工大军,也没有铁饭碗能端,只是多了个文凭,暂时脱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但工资比体力打工者低很多,一个月的工资除去租房、生活费所剩无几,更别谈什么理想抱负,慢慢的也就被现实磨平了棱角。有的家庭花光所有积蓄供出来的大学生,到头来还不如打工的工资高,着实让人接受不了。所以现在读书、上大学已渐渐失去对农村家庭的吸引力,这也加剧了城乡文化层次的差别,上学不一定有用,但不上学就真的没有用。

与其这样备受煎熬的苦苦支撑,倒不如退一步想想新的谋生之路。大城市固然好,但残酷的现实又不得不去面对。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党和政府大力扶持新农村建设,相继颁布许多惠农政策,鼓励农民工进行创业和再就业。再加上地区工资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小,“农二代”返乡就业利用自己在外面学习到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为自己致富,还能带动周围乡亲共同富裕,何尝不好呢?

最后也建议政府要制定完善保护农民工的法律,给他们提供一个平等的成才环境,能够享受到社保、住房、子女教育等社会福利,让亿万农民工能够在自身努力付出后,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

注:本文转载自百家号,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上下篇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