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三农要闻

三农要闻

农业农村部:正在组织编制“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

时间:2020-11-02 03:57 |编辑:三农之声|

2016年到2020年9月,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8.64万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66倍。

10月27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正在组织编制“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积极谋划实施一批基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农业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围绕高标准农田、现代种业、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数字农业农村、动植物疫病防控、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支撑。

 刘焕鑫表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有现代化设施作支撑。“十三五”期间,中央1号文件连续五年都作出具体安排部署,持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实施了一大批重大建设项目,带动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增加。2016年到2020年9月,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8.64万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66倍。今年以来,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农村投资的不利影响,我们推动各地加快发行用于农业农村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9月已累计发行1202亿元,有效拓宽了农业农村投融资渠道。“十三五”以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物质技术装备条件加快提升。四个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

 一是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十三五”期末,完成8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亩均粮食产能提高约100公斤。实施耕地地力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启动退化耕地治理,2019年全国耕地平均等级达到4.76等,较2014年提升0.35个等级,农业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加快建设,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9。

 二是国家良种生产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建设以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为核心,52个国家级制种大县和100个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为骨干的种业基地“国家队”,农业用种供给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即将建成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能力达150万份,保存能力和水平居世界第一。现代种业“芯片”不断创新突破,主要农作物新一轮更新换代成效显著,自主选育品种面积超过95%,实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三是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农业机械物质装备水平加快提升,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28亿千瓦。已建成453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加快推进,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超过70%,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机械化率分别达到34%和30%,农业机械化正在从耕种收环节向植保、秸秆处理、烘干等全程延伸拓展。

 四是畜牧水产养殖设施加快升级改造。畜禽圈舍、自动饲喂、疫病防控等设施设备加快建设,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64.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3%。大力实施奶业振兴计划,支持奶牛养殖场设施改造,建成一批优质饲草料基地,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4%。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5400多个。

注:本文转载自央视三农之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