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去看的少,干部看的多”现象的一个深层原因,可能还在于有决策权的人,只想着对领导负责,而不想着对村民负责。
据半月谈报道,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村史馆、村史长廊、脱贫攻坚陈列馆等乡村文化设施如雨后春笋,蔚然成风。但一些新建村史馆不接地气,甚至“变味走样”:老百姓去看的少,干部看的多;展品中,本村特色的少,全国通用的多;展板上,本村内容少,领导照片多……一些村史馆不仅缺少“乡土气”“文化味”,还劳民伤财,滋生形式主义。
该报道刊发后,在网上引发不少共鸣。随着中国乡村整体经济水准的提升,文化需求的出现顺理成章。目前在网上随手一搜,都能看到一些地方建设村史馆的热潮。可正如半月谈报道中提到的,一些地方在具体操作中,将乡村文化振兴简单等同于建村史馆,将村史馆建设简单等同于模式化的展板和老物件,缺少对村史的生动挖掘展示;一些地方并不考虑村史馆接不接地气,有没有人看,建村史馆就是为了完成任务,匆忙上阵,政府花了钱,老百姓还不认同。
这种现状的出现,原因也不难想见。建村史馆,其实是一件“精细活儿”,不是头脑一热就能建,也不是只要有钱就能建好的。既然叫“史馆”,就意味着必须有相当的“史料”,要有能真正反映村庄发展历程、展现村庄独特精神气质的资料。可现实中,一些村庄过去未必有这样的意识,当时没有留存珍贵资料,时过境迁如果硬要凑一个史馆,那实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些用全国通用资料、用领导照片的村史馆,这一点可能是重要原因。
如果再说得“残酷”一点,不是所有的村庄,都有必要建村史馆。正如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值得自己骄傲的记忆,可不是每个人都有必要写一本传记。给村庄留下记忆的方式很多,没必要都采取村史馆的形式。现在影像技术如此发达,网络空间无限,有多少影像资料都可以留存。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实物资料要存储,是否要盖一座实体的村史馆,值得深思熟虑。
如果把展现乡村文化等同于盖村史馆,本身就是偏狭的理解。从提升乡村文化生活丰富性的角度来看,有些地方建形式主义村史馆的钱,不如拿来盖座图书馆、建个文化广场或者体育馆之类,可能更有意义。
对任何具体的村庄来说,公共资源都是有限的,如何把钱用在刀刃上,比较考验基层的治理能力。而好的基层治理,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应该是尊重村民的意见。如果给村民投票权,相信那些贴满领导照片的村史馆就不会盖出来。“老百姓去看的少,干部看的多”现象的一个深层原因,可能还在于有决策权的人,只想着对领导负责,而不想着对村民负责。
所以,要治理充斥形式主义的村史馆,最为治本的方式,可能还是完善基层的治理模式,让村干部等最基层的权力执掌者,真正接受村民的监督,每一个重要决策,都经受村民的集体把关,切实做到为民服务。
“让农林特色植物资源从粗放加工转变为以健康为主题的深度开发利用,提升资源价值,拓展资源应用领域,服务大健康产<[详情]
《全民健康大讲堂融媒矩阵》广东广州讯 (央舆三风融媒中心)2023年7月10日,全民健康大讲堂公益活动协作诊<[详情]
《三农之声》山西太原讯(央舆三风融媒中心)2023年6月23日,由深圳融洪健康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以下简称<[详情]
《三农之声》山东烟台讯(央舆三风融媒中心)6月19日至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全民健康大讲堂副<[详情]
《全民健康大讲堂融媒矩阵》河北石家庄讯(央舆三风融媒中心)2023年6月3日,由深圳融洪健康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详情]
《三农之声》河南宝丰讯(三农之声融媒中心)1月27日下午,大连理工大学“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寒假实践活动<[详情]
《三农之声》北京讯(三农之声融媒中心)2022年12月8日下午,央舆三风传媒(北京)有限公司与北京市东方科奥<[详情]
《三农之声》北京讯(三农之声融媒中心)2022年12月7日下午,央舆三风传媒(北京)有限公司与北京恒康天仁能<[详情]
《三农之声》广东东莞讯(三农之声融媒中心)近日,全民健康大讲堂广东社区工作人员首届培训会经过相关部门疫情安全<[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