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三农网读

三农网读

古代地广人稀,农民为何却宁可被地主剥削,也不去开垦荒地?

时间:2021-02-17 22:04 |编辑:三农之声|

 在我国古代,农业一直是生存之本,社会科技不发达的年代,粮食则是生存最大的保障,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并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自然是过不上那种衣食无忧的生活。

图片48.png

 自然,种地才是生存之本,但是我们无论是从史书上了解,还是从影视作品中,我们都能经常地看见农民被那些土地主无情的压迫剥削,以至于根本没有粮食能够撑过一年一家人的生活。

 但是在中国古代,地广人稀,为何没有农民选择自己去开垦荒地,自己种植,这样岂不是不用看地主的眼色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一点呢?

 其实在开荒的背后,更多的是艰辛,开垦一块荒地或许不是很难,但是在后续的问题上就是问题频发。在过往的封建主义思想统治的历朝历代,“重农抑商”这样的政策一直在流传,但是百姓的生活却从来没有一种好的改变,说到底还是与这种封建思想息息相关。

图片49.png

 理想中的能够自己开荒种地,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但是现实总是十分的残酷,各种各样的问题是一个农民无法改变的。

 就拿垦荒的成本来说,这是一个农民所无法承受的,虽然在现如今的社会来看,开垦一块荒地是十分的简单的,只需要将机器开到这里,很快就能将一片土地开垦出来。

 但是在中国古代,首先是没有这样的机器,有人就会说,不是有耕牛吗,牛不也是很快就能将一块土地耕种好吗?

图片50.png

 但是要知道,在中国古代,社会生产都是十分的困难,一头牛的价格自然是普通人无法想象的,在《宋会要》记载中,北宋年间,一头牛的价格大约是三贯钱,但是在后来逐渐增加为十贯钱,都后来的四十贯钱,这样的价格是让很多人都是无法触及的,当时的县令最高一个月也只有十五贯钱左右,更不用说农民了。

 其次就是你得有土地才行,当时的社会,大部分的土地是在地主的手上,他们把控着最肥沃的土地,对于耕种有着天然的优势。

图片51.png

 对于广大的土地,政府也是不许轻易地开垦,在一些大荒年间,才会出行政策容许开荒,但是大部分人是没有这样的运气能够碰得上。退一步来说,政策容许你但是靠近水域的土地你肯定是 没办法得到的,这些土地都是会被地主牢牢地把控。

 即使你开垦了荒地,但是没有水源的话,依旧是没办法进行耕种的,或许你会说,可以通过挖井的方式得到水源,但是挖井对于人工的投入是十分巨大的,当时被压迫剥削至深的农民是没有办法做到这点的。

图片52.png

 又或许有人会说,不妨去一个偏僻靠近水源的地方开垦荒地,这也许会成功,但是地处偏远,你来回自然是十分的不方便,倘若是搭建一座房子居住,成本代价又是十分的高昂,这是一般人所无法接受的。所以这些原因都会导致问题变得十分的困难。

 即使上面的问题都能解决的话,还有这样一个始终都绕不过去的大山——赋税,当时的朝廷也许会为发展农业经济,适度放低税收。

图片53.png

 但是在很多时候,税收的重担都是在不断加压的。在以仁爱著称的宋仁宗年间,这样的民间税收依旧是没有减轻过,在日常的“二税”外,农民使用的农具,盐,铁等等很多的东西都是需要额外交税的,这样繁重的税收也就导致宋朝年间,爆发了四百多次的农民起义。

 不仅仅是宋朝这个朝代,在历朝历代中,繁重的税收一直都是农民始终无法解放的沉重枷锁,使得千千万万的农民迫于税收的压力,逐渐被地主受压迫剥削,生活自然是十分的困难。

图片54.png

 封建思想统治的王朝,农民不是不愿意自己开垦荒地,而是这其中的代价是十分的高昂,唯有一句身不由己可以说明他们内心的无奈。

注:本文转载自央视三农之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