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三农网读

三农网读

什么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时间:2021-02-15 14:19 |编辑:三农之声|

 孟子曰:

“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孟子说古代贤明的君王都是好善而忘势的,也就是做决策的时候心中只衡量能否对国家、社会、百姓产生好的影响,而完全不在意是否有损自己的权势。

 这是一种很难得的情怀,孟子认为一个真正贤明的君王一定要具备这种情怀。

 而对于有修养的读书人来说也是如此。

 自己得势了,能够忘记自己的权势,而如果自己没有得势,则忘掉别人的权势。

 这是古代的士大夫精神,心中只有道义,无视权势。

 如果王宫贵胄们希望得到士大夫们的帮助,却没有尽到礼数,那么士大夫们甚至都不会接见他们,更不要说臣服了。

 故而后来西汉刘向曾赞扬古代士大夫说“天子不能臣,诸侯不能友”,纵是天子拥有再高的地位和权力,也不能够随意令士大夫称臣,诸侯再贵为一方霸主,也不能随意与士大夫做朋友。

 其实这种气节与信仰,在当下的社会,是十分欠缺的,就“忘势”这一点来说,就没几个人能够做到。

 人都有自己得意的方面,比如当官的心里一定多少会对自己的权位有所得意;高学历的人毕业之后到哪里都爱拿自己的学历说事;爱健身的人出门就喜欢穿些修身的衣服来显示身材;甚至很多女人买个名牌首饰或者包都要玩弄心机去赚取羡慕的眼神等等。

 这都是虚荣心搞的鬼,是傲慢的心理。

 但其实真正厉害的人应该忘掉自己的这些得意,自我标榜和刻意炫耀只会遭来反感,而自我得意更是会阻碍我们进步。

 且炫耀名牌最多遭人反感,但若是身处高位的官员心中总是装着“官大”的念想,那么恐怕他不仅官威不小,决策和政令的制定也绝不会非常公正。

 甚至平日里做事都总是一身官气,如此一来迟早是要出问题,网络上经常爆出的那些官员因“耍官威”而被处理的案例便是这个道理。

 所以,古人提倡的“好善而忘势”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效法的。

 而对于士大夫“忘人势”的精神也是一样,做人不应该看到别人有权、有钱便去巴结,以谋私利。

 但同样,我们也不能为了彰显自己的正直而抵触权贵,故意不去接触那些有钱、有权的人,搞成了假清高。

 这样的傲气便又成了自卑的表现。

 真正的士大夫精神是要“尊德乐义”,有自己尊德的崇高的自尊心,心中坚守自己的道义。

 安贫乐道,用平等心看待一切人与事,安心面对自己的生活,不羡慕奢华,不歧视弱者。

 若道不同,纵是高官权贵亦不与为伍。若有所长,街边乞丐亦可为师。

 如此“则可以嚣嚣矣”,胸中坦荡畅快,逍遥自在了。

 最后孟子为我们总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我们人生在世,难免起伏不定,当我们得志的时候,要利用自己的资源去为社会和百姓做贡献。

 但如果不得志也无所谓,不要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保持住端正的品行修养,坚守自己的信念,提升自己等待机会的到来。

 这两句是孟子流传千古的名言,是为我们中华儿女树立起来最为正确的人生观。

 当下的社会物质文明日趋富足,但精神文明却没有跟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物欲的浪潮中迷失人生的方向。

 纵观全社会,人人皆追逐着“我势”、“人势”,可到头来人们不仅没有因这些追逐来的物质生活而感到幸福,反而将自己的内心搞得愈发不安。

 而孟子的话总是能一针见血的戳中社会的弊病,他如同茫茫大海上为我们指明方向的灯塔,是化解我们心中焦虑与浮躁的古方良药,是扭转社会风气、推动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值得我们好好品读和思考。

注:本文转载自央视三农之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