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三农网读

三农网读

德孝中华周刊推荐:“魏公班”的不凡人生

时间:2020-11-25 16:20 |编辑:三农之声|

文/徐东风

  云台山脚下的河南省修武县城,有个名声飞扬的“魏公班”。他开发研制的古典家具,格调典雅,工艺精良,结构合理,坚固耐用,既能完美地体现明清家具的风采神韵,又能很好地满足现代人的生理特点和审美情趣,产品销售红红火火。

  这位“魏公班”,就是修武县魏氏古典家具当代传承人魏自传,今年72岁,从事木工行业逾五十年。

580×386 

  魏自传老家是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陈桥镇人。18岁那年,受家庭熏陶,师从家兄魏自河学习木工。大哥魏自河,是解放前后开封四大木工名师之一李祥的关门弟子,1958年曾参加过北京火车站建设,木工技艺精湛拜大哥师学徒后,亲兄弟俩在河南焦作和山西阳城一带,走村串乡,助家户做房屋门窗和桌椅板凳、老式箱子、三斗桌、八仙桌、条几等常用家具。也做明清式仿古家具,全手工,全实木,榫卯结构。在谁家干活,就在谁家吃住。与大哥朝夕相处的日子里,魏自传细心揣摩,得到了真传实教,很快掌握了古典家具和一般实木家具的制作技艺。

  1971年过春节时,大哥魏自河语重心长地对魏自传说:“三弟呀,你的技术已学得差不多了,也到了婚娶的年龄,自己单干吧,早挣钱,早成家。”魏自传望着两年里朝夕相处的大哥,充满自信,含泪应允。

  首次出行,他结伴同村同学,选择相距封丘一二百公里的博爱县一带那里他在学徒时曾过,民风淳朴,注重家饰,民众喜爱古典家具,可以练手。果不其然,不到一年时间,他们就做了不少官帽椅、八仙桌、裙边床、条几、凳子等仿古家具。

580×386 

 1972年秋后,魏自传跟随老乡前往宝鸡,在几个新建厂矿家属区做木工。城市家庭空间狭小,每次做活前都需将床铺、饭桌、板凳等原有家具移开或摞起,腾出几平空地方。好的是每家提供的木材都是成型板材,不需要拉大锯。从上海搬过来的秦川机械厂,从东北搬过来的宝鸡桥梁厂、宝鸡钢管厂等家属区,都留下了魏自传的足迹和洒下的汗水。

  过完春节,魏自传在家短暂停留,将家中的三间老房子进行了翻盖,由破烂不堪的土屋茅草房换成了土砖木瓦混合结构的新房子。

  建好房子,过了麦罢,魏自传再次外出做活儿。这次他与同伴来到山西太原南郊小店镇,在一个家属院做木工活儿。1975年春节回家一趟。春节后,重又返回小店镇。又过了四个月,他与一位徒弟承揽了一所学校的房屋建造。徒弟先后从家乡招来几十名各类工匠。工程还未结束,全国农业学大寨进入高潮,各村让在外工匠返家的电报一封接一封。这时已接任生产队长的大哥也抗拒不了当时的形势,给魏自传下了最后通牒:若不马上回来,一天必须上交5钱才能抵顶生产队的一个工。之前,魏自传都是每月上交15元,抵一个月全工。在此情况下,接近春节,勉强将学校工程建设完工返回家乡

  1976年春节后的两年里,因学大寨农活紧和父母年迈有病,魏自传未再外出农忙参加生产队劳动,农闲在本地做些木工活儿。

  1978年春节后,魏自传重整行装,再次前往宝鸡一带做木工。这次来宝鸡,市场上已有三合板、五合板、刨花板等现代板材家居。家具样式也发生变化,风行捷克式大衣柜、写字台、低组合。对于这些变化,靠养家糊口的魏自传只能适应市场的变化

  1980年至1983年,魏自传在新疆阿勒泰第二牧场和农十师183团、187团从事家具制作。这是他出行最远、时间最长的一次。思乡与繁劳同在,汗水伴随着孤独。但是,每当一件件家具的打成,一户户主家露出了微笑,亲如一家的多民族大融合给予他的温暖,使他远在边疆硬是一日日坚持了下来。

  1984春节后的几年里,为了照顾家庭,他在距离封丘不远的修武县山区一带从事家具制作

435×580 

  1988年正月十六,魏自传再次远征。这次,他与同伴来到了青藏高原腹地青海格尔木。这里海拔高上楼、快走和干活都会气喘吁吁。但他很快克服了高原反应,日不错影地给铁路家属及当地汉民、藏民一家家打家具。

  青海回来后不久,因为家庭的变故,他举家落户修武。之后的10年里,他重振雄风,开办家具店,创建木器厂,生意做的顺风顺水。遗憾的是,受现代家具市场的冲击,魏自传终身喜爱的古典家具制作停滞下来。为此他如病未愈,非常苦恼。

  没有想到,经过时间的沉淀,古典家具抖落历史的封尘,重新又回到了家具舞台上,魏自传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

  20155他在购买的一处倒闭公司院内,购买来全套工具,有手锯、手刨、大锛、手凿等全手工的,也有电切割锯、合缝锯、开榫机和智能雕花机等机械化的,开启了魏氏古典家具事业很快,魏氏古典家具已拥有生产车间1300平方米、展厅400平方米、仓库1500平方米,形成了涵盖研发制作和销售流水线作业基地。

  魏自传制作的古典家具,在材料选择上以中原地区常见的落房榆木梁檁为主,兼用槐木、椿木、果木和山木。榆木材幅宽大,木性坚韧,刨面光滑,弦面花纹美丽,硬度与强度适中,一般透雕浮雕均能适应。通达清楚的自然纹理,就像一幅幅重山叠翠的风景画,给人静和美的享受。且这种材质木性稳定,不易变形,原木花纹,绿色环保,成本低廉,售价适中,经久耐用。

  在制作技艺上,以精密巧妙的榫卯结合部件、手工制作为主,缝隙严密,无现代板材,无金属钉子,工艺精细,坚实牢固,保留了明清家私的造型,收分有致,不虚饰、不夸耀、不越礼,方方正正、方中带圆,自然得体、挺拔秀丽、刚柔相济,洗练中显出精致,古朴中透出时尚。

580×386 

  整体风格沿袭明式家具的朴实、简洁、大方。装饰以素面为主,局部饰以小面积漆雕或透雕,以繁衬简,朴素精美。用线一气贯通而又小有变化,线条雄劲而流利。

  在品类形态上,各种坐椅、床、沙发的长、宽、高,较明清家具均有所调整,所有家具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比例协调,适应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观。

  雅俗共赏的老榆木家具,以自己坚韧的品性,厚重的性格,通达理顺的胸怀,占据着当今家具市场巨大的份额,赢得了众人一致的好评和赞赏。

  魏自传得到名师相传,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摸索和技术积累,古典家具制作水平不断提升,日臻完善,已经形成了“以材显艺,技承古法,结构合理,榫卯精密,缝隙严实,雕刻细腻,美观雅致,朴素大方”的“魏氏风格”,其制作的每一件古典家具,无论在艺术欣赏方面,还是在使用价值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是民间传统文化的隗宝,传承价值巨大。

  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古典家具榫卯结构复杂,制作技术难于掌握,需要学习三到五年,年龄大的学不了,现代年轻人不愿学。同时,由于社会的变革,现代板式家具以样式美观、颜色绚丽、款式多样和价格低廉等诸多优势,给古典家具市场带来了全方位冲击,致使古典家具濒临灭绝,很多深具才华的老艺人由于后继无人而人亡艺绝,造成古典家具制作人才后继乏人。

  如何把这一传统工艺与现代时尚气息相融合,将家居文化传统瑰宝能够薪火相传、世代传承,是魏自传孜孜不倦而努力追求的目标。为此,他留住跟他从业多年的儿女,动员孙子、孙女、外孙女,以及愿意学习古典家具的其他年轻人,言传身教,竭尽全力奉献于此,矢志不渝保护古典家具制作这一文化遗产

580×386 

  2016年,魏自传以“魏氏古典家具”之名,进行了工商注册。20171月,以“魏公班”之名,对其古典家具进行了商标注册。2018年和2020年,魏氏古典家具制作技艺,分别被文化部门授予县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年过古稀的魏自传,本该到了颐养天年的年龄,享受天伦之乐。可是,因钟爱明清古典家具这一民族瑰宝,每天忙碌不停,全身心倾注,以造福百姓、造福社会他的这种勤劳执着精神,值得我们敬仰、点赞!

注:本文转载自德孝中华周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