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农商行给我的这种无抵押的信用贷款,让我一年比一年更有奔头!今年我又可以赚20多万元了!”五十岁的重庆石柱县龙潭乡木坪村满延林高兴地对记者说,他今年又种了50亩烤烟,这几年每年都从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重庆农商行”)贷款来一步步扩大种植规模。
据悉,石柱县种植烤烟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烤烟种植对于农民脱贫致富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农民在烤烟种植过程中,因种子、化肥和劳务成本,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又苦于没有符合要求的抵押物很难从银行贷到款。为满足烟农的融资需求,重庆农商行总行专门为其量身定制“烟叶种植贷”这一免抵押的涉农贷款产品。
近日,记者在重庆农商行解到:多年来,该行始终坚持“改名不改姓、改制不改向”的庄严承诺,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推出多项务实举措旨在为小微“三农”注入更多的“金融活水”,矢志做“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贴心人”。
心系“三农”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有着3000多万人口,发展潜力巨大。县域及农村地区,是重庆农商行金融服务的主阵地。记者得知,多年来,该行持续将人员、资源、服务等向县域及农村地区倾斜,积极助推城乡融合发展,做“三农”客户的“贴心人”。
据了解,重庆农商行为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已成功搭建起了物理网点、电子渠道、农村“便民金融自助服务点”、流动银行服务车、线上电子平台等全方位、多模式的金融服务网络,形成了“乡有网点、村有服务、家有手机银行”的三级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重庆农商行1770多个营业网点中,在重庆县域就设有营业网点1400多个,县域网点占比达80%以上。截至2020年6月末,该行在县域地区已上线480多个农村“便民金融自助服务点”、70多个24小时自助银行、600多台多媒体查询机、2900多台现金自助设备及线上电子渠道开展金融服务,确保县域地区能够便捷、及时、有效地获得金融服务。
与此同时,重庆农商行坚持把践行社会责任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加大涉农产业和“三农”金融服务力度,积极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近年来,该行瞄准县域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发展,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推进银政、银担等合作模式,打造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的产品体系。针对从农户到农村各类市场主体的不同类型客户需求,该行创新推出了烟叶种植贷、农产品鲜储保证贷、小企业订单贷、支农创投贷、扶贫收购贷等50多款乡村振兴信贷产品,形成了从农户到覆盖农村各类市场主体、从传统存贷汇到新型投融资的完整产品线。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超过1600亿元,约占全市涉农贷款总额的30%。
重庆农商行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图为该行支持的重庆新兴齿轮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情牵小微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重庆农商行在从顶层设计强化金融服务保障的同时,狠下“创新”功夫提升金融产品及服务,坚持聚焦小微企业,坚持做其成长壮大的“助推器”,为广大小微企业送来了一场场融资“及时雨”。
总行层面上:该行设立了小微金融条线,在其下又设小微金融业务部,致力打造专门条线、专属产品、专有流程、专职队伍、专项考核“五专”机制,为小微企业提供更优质、更专业、更综合的金融服务。分支行层面上:一方面,该行先后在小微企业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专业市场、成熟商圈等地设立了14家小微企业专营支行,为小微企业客户提供专业化、综合化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在全辖40多家分支行设置小微办贷机构900多个,小微客户经理数突破 2200人,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网络,建立了一支“懂企业、懂业务、懂技术”的客户经理队伍。
缺抵押、缺担保物是造成民营及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鉴于此,该行积极探索银政、银担合作模式,积极构建风险补偿及分担机制。如,该行先后创新推出订单贷、发票融资、税易贷、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科技成长贷、增信贷及医保贷等多款弱担保信贷产品,有力破解了广大小微企业因为缺乏足值抵质押物、担保物而出现的融资难题。截至2020年6月末,重庆农商行已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网络,小微企业贷款近13万户、余额近1500亿元。
“下一步,重庆农商行将持续发挥地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作用,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不断加大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创新力度,矢志加强金融科技创新及运用,不断提升客户金融服务体验度与获得率,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注入更多的‘金融活水’,倾力助推重庆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重庆农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