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了几个自媒体拍摄“三农”主题的账号,感觉视频拍摄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没有任何主题,只是拍摄家庭日常生活的vlog。这类视频拍摄不会存在没有拍摄内容的问题,去地里摘个菜,在家做顿饭,去接孩子放学,老公发工资,都可以成为视频拍摄内容。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日常生活里面经常出现的场景就那么几个,无非是衣食住行。在拍摄了一段时间之后,视频拍摄者自己都会感觉到乏味,何况观众。所以,最后很多都会人为的制造一些家庭矛盾,通过拍摄家庭矛盾,增强视频拍摄内容的冲突,提高观赏性。比较有代表的自媒体账号起名,多为“**在农村”、“农村**”等,同质化比较严重。
二是以拍摄农村小吃、相亲、老光棍或困难群体为主题的视频。说实话,这里面最具观赏性的可能还是相亲题材,毕竟开始的时候观众还是带有猎奇的心理的。大部分拍相亲视频较早的自媒体账号吸粉能力还是很强的。但这类视频同样存在创作内容循环、重复、乏味的问题,一个自媒体账号,也就一个女主,拍来拍去都是媒婆介绍、去相亲、去吃饭、出去玩或者是去相亲对象家等场景,很容易造成粉丝的审美疲劳
三是比较有特色的一类,比如以酒会友类的,比如拍摄地方特色美食类的,这些相比较于前两种有自己较为独有的特色,吸粉速动也很快。主要的问题除了拍摄成本相对较高外,除了吃就是喝,没有什么情节和矛盾冲突,也很难对粉丝形成持续的吸引。
总之,从一个观众的角度看,撇开技巧不论,对于视频创作者而言,面对日益激烈的自媒体拍摄竞争,如何让视频拍摄内容能像一棵大树一样,在发展壮大的同时能够推陈出新,才是通过自媒体拍摄获取持续收益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