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三农企业

三农企业

“滴滴农服”平台显身手 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时间:2021-04-04 20:05 |编辑:三农之声|

 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标识和主页。资料图

 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超90万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16亿亩次,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超9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户7000多万户。

 一年之计在于春。从南到北,神州大地开始了春耕的进程。

“现在想要种好地,可不是一家一户单打独斗能够完成的了。”如今,农业生产过程中,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合算的事情,都有服务组织的助力。

 作为小农户,自己周边到底有哪些服务组织,他们各自能提供怎样的服务,服务价格如何?作为服务组织,辐射范围内究竟有多少小农户需要服务,他们具体需要哪些服务项目,能接受的服务价格是多少?对此,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简称中国农服平台)应运而生。

 需要什么、提供什么——数据匹配 精准对接

 2019年4月,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授权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并运营中国农服平台,利用“滴滴打车”机制,把社会上能够共享的资源共享起来,构建一个“滴滴农服”大平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中国农服平台是将众多分散小农户的个性化需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的多样化服务有效对接的服务交易平台,是对‘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创新发展。”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云鹤介绍。

 平台的服务供给方是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需求方是农业经营户,其中最主要的是小农户。搭建这个平台,就是把小农户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线上对接、线下服务,把小农户引领到现代农业的发展轨道。

 基于此,中国农服平台采取扁平化设计,所有功能集中在一个平台实现,区域性功能特点则通过服务范围的区域化实现。打开平台主页,“需求”和“服务”两个关键词引人注意。

“生产者发布需求;服务商发布服务。平台开设了需求大厅和服务大厅,简单直观地将供需双方的相关信息整合发布。”工作人员打开页面,详细地介绍,“这是一户小农户发出的一亩地旋耕需求,目的是收获地下中药材,要求收获深度最深能达到60厘米。登录后,具体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等都能看到。”简单的页面布局、实地拍摄的图片、精确的信息,将小农户的需求直接传达。

 转向服务大厅,工作人员任意打开一个页面,“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帮豪智慧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可以提供机耕、机播、机防、机收的服务,也就是水稻的全程托管服务,每亩的服务价格是550元。”

 在“服务详情”一栏中,还有关于该服务组织的具体服务标准:“作业机手严格按照机械调试标准进行规范操作,确保托管环节作业到位;‘耕’要深浅一致,纵到边横到面,不留死角,作业面平整;‘种’要下籽均匀,深度适当,不断点,不遗漏;‘防’要农药配施到位,作业区内喷洒匀称无死角,无人机平缓作业;‘收’要无明显漏收漏割,籽粒破损率在最低范围内。”除此以外,页面上还显示成交记录和服务评价,服务组织的相关情况也可查询。

 查询—联系—下单,这样一来,服务供需双方之间的通道得以打通,信息线上对接、线下服务能够有效运行,小农户得以共享现代农业的“红利”。

 总数多少、质量怎样——名录入库 动态管理

 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超90万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16亿亩次,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超9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户7000多万户。这90多万个服务组织具体是哪些、服务的内容和范围是什么、服务规模和服务能力怎样、在全国的分布情况如何?

 为了更好地了解每个服务组织的详细信息,中国农服平台特意辟出名录库一栏,这是做好平台管理和应用的基础资源。

“所有服务组织通过平台申报,填写申报信息,经当地主管部门审核后方可进入名录库。”张云鹤介绍,服务组织可通过手机APP或者网页端完成申报。各地区的服务类农业企业、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服务能力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专业户等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按照平台要求上传信息,再由各地工作人员审核。

“管理账号包括省、市、县各级经管主管部门,使用者通过上级分配的账号登录后可进入后台管理。”平台技术人员进一步介绍,“名录库为服务组织提供全国认证通用的功能,组织名录展示平台主体信息,用户可点击主体名称进入主体个人主页进行信息查看,点击服务组织‘近期交易量’和‘总成交量’则可以查看主体的具体交易量信息,为用户下单作参考。”

 进入名录库页面,不仅可以看到通过验证的全部服务主体,还可以根据省(市、自治区)进行分类查看、关键字搜索。在这一张庞大的数据表上,服务组织名称、承担项目情况及年度、联系地址、农机总数、GPS农机数、联系人、联系电话、认证状态等一一清楚罗列。

“后台管理除了审核申报外,还有黑名单管理的任务。也就是说,服务主体进入名录库后实行动态管理,受各方监督,一旦核实有违规行为,就会被拉入黑名单。”工作人员说,想要从黑名单中移除,就要根据相关要求进行整改,达到标准后才可以再次进入名录库。

效果如何、满意与否——项目实施 高效透明

“中国农服平台兼具公益服务和市场服务功能。公益服务为核心,旨在更好地管理生产托管项目,督促中央财政资金用到实处,降低地方政府管理项目成本,减少社会化服务主体申报项目材料的难度;市场服务为辅,旨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营造良性发展氛围,为平台各方特别是社会化服务主体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服务资源,并解决社会化服务主体企业内部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张云鹤所提到的项目管理,是中国农服平台一项重要的功能。

 项目管理是指管理部门对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包括实施方案、项目管理、任务监督、资金发放等四个子版块。

“实施方案分为省、市级账号和县级管理账号两个类型,登录省、市级管理账号可以进行项目任务分配和资金分配管理,并可以查看管辖范围的项目年份、任务面积、补助金额以及对应的出台文件等;登录县级管理账号,左侧可以查看不同年份项目任务和执行进展,右侧可以进行添加上报本区县对应年份项目的政府文件和执行方案。”技术人员打开对应版块介绍道。

 项目管理是由县级管理部门进行操作,主要是在平台上添加具体项目和项目承接的服务主体;任务监督则是查看本区域项目执行进展和明细;资金发放的信息主要包括项目名称、服务组织名称、补贴实施面积、金额、发送时间等,这些都是由县级管理员统一填报,填报完成后即可自动生成资金统计图表。

“依托中国农服平台,开展生产托管项目实施情况监管,可以探索解决监管成本高、核查难度大等财政支持项目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张云鹤说。

 不仅是项目,在中国农服平台,服务作业也能得到有效监管。“服务主体需要上传服务合同的相关信息,包括合同的电子版和纸质版照片、服务记录、服务评估和合同摘要。”技术人员介绍,通过端口接入,在平台上可以直接查看农机的作业轨迹、作业时间等。

 公共服务平台、名录库、项目管理平台是中国农服平台的三大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之上,平台还提供技术培训、农业资讯、农机租赁等延伸服务。各类生产要素在平台上汇聚、优化、对接,满足小农户等生产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需求,促进多元服务主体融合发展。

“下一步,平台将继续探索金融、保险等更多类型的服务,同时也将针对区域特色产业以及地方需求实现平台的功能菜单化和特色化定制。”张云鹤说。

注:本文转载自三农之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