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26日,2018全国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在全国农业展览馆拉开帷幕,近500个贫困县、2000多名供货方、1300多名采购商齐聚北京,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优质农产品销售,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产品出村,助力脱贫。这里是2018全国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暨首场对接行动产销对话的现场。今天《三农会客厅》有幸邀请到北京市交易规模最大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新发地农产品市场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玺做客我们的产销对话现场。
主持人:朱瑞
本期嘉宾:张玉玺
新发地农产品市场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玉玺
主持人:非常感谢张总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我知道您刚刚从启动仪式下来,方便透露一下刚才签了一个多大的单子吗?
张玉玺:刚才和河北的赤城县、河北的阜平县、广东的田东县,一共签了10.06亿元的交易额的订单。
主持人:这10.06亿可以帮助当地不少农户实现脱贫致富。新发地今年成立30周年,30年来在扶贫上做了很多的工作,您跟我们简单来介绍一下。
张玉玺:我总结新发地成立30周年其实就干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给北京的消费者造福。30年前,北京吃的东西很简单。现在我们每天蔬菜的品种是260个,水果的品种270个。我们保证每天蔬菜得够1.8万吨,水果得够1.8万吨,尤其去年的进口水果突破200亿。 第二件是给全国农村的种植者造富。通过在全国建立的300多万亩基地,我们去年销售1618万吨,长期担负着北京80%的农产品供应。我觉得在脱贫上,我们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主持人:我觉得您说得特别好,给消费者造福,给农户造富。在与贫困地区农产品对接的过程中,为什么农户有着很好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呢?问题在哪?
张玉玺:贫困地区的农民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重种植轻销售。在过去计划经济的时候,我们种植了就能卖出去,现在我们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农产品极大丰富,消费者选择性特别多。这会儿如果还按照过去传统的方法去种植,不走进市场,农民想致富就很难了。我希望贫困地区的农民不能在家光会种,还要走出来,走进市场。第二,现在中国消费者对农产品产生一种信任危机。人们看的是品牌,关注吃的是不是安全。所以,贫困地区的农民,有了好的农产品之后,一定要打自己的品牌。品牌代表实力,品牌代表诚信,品牌代表质量。第三,贫困地区都是好山好水出好果,出了好果还要好吆喝。通过宣传,让消费者知道你的农产品是有品牌的,是有优势的。通过产销对接,把农产品卖出去脱贫问题也就解决了。
主持人:我觉得你刚才提到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品牌建设。新发地在帮助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打造的过程中,有哪些好的做法?
张玉玺:比如我们现在兰考的一些做法。我们到兰考之后,发现那里的盐碱地沙地种出的蜜瓜特别甜。但是农民光会种,有时候卖不出好价钱,农民就不愿意种了。我们就让人去当地专门种蜜瓜。前年是带头种,从去年开始,我们就不再种了。我们育哈密瓜苗,当地农民去种,这样我们把哈密瓜发展到二万多亩,然后到新发地来销售,这样自然就解决了农民致富问题。
主持人:在农产品消费端,新发地又做了哪些创新呢?比如现在买菜,有很多小的门店都写着“新发地直供”。
张玉玺:我们走出了两条路。一是新发地便民店。“便”字是一个多音字,一个是方便,第二是便宜。新发地是北京一级批发市场,它价格应该是最低的,我们通过新发地一级批发市场直接到消费终端,这样就便宜又方便,还安全,老百姓不出小区就能买到农产品。另外,我们设立直通车,把直通车派进没有便利店的小区。我们已经“占领”了北京一千多个社区,方便消费者,消费者还是比较满意的。
主持人:你可以跟我们讲一讲接下来还有什么新的动作或新的期待吗?
张玉玺:新发地现在在全国建了12个产地市场,建了300多万亩的基地。我觉得只要是好的农产品,北京消费者都欢迎。我们把关口前移,在产地建基地,保证质量,另外还通过授课的方式告诉种植者北京消费者的需求,叫种植者有的放矢地去种植。这几年都发展得不错。今后我们主要在国家级贫困地区、贫困县去建基地,去建市场,通过市场销售,把精准扶贫工作做好。
主持人:您刚才特意聊到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在这方面新发地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把关和监管的措施呢?
张玉玺:农产品进入新发地市场是有条件的。第一是要有产地证明,要当地的检测证明,最后还要食药局进行抽测、检测。我们每天要抽测1200-1500个标本的农产品。我们从1998年就开始抽检,经过逐年发展,检测合格率超过99%,不合格的绝不在新发地销售。
主持人:新发地承担较多的是鲜果类,在保鲜、保质以及速度上、物流上您有没有一些建议?
张玉玺:现在全国农产品基本都实现了冷链物流。不管是海南的、广西的,还是云南的,水果蔬菜都是带着冷链设施来的。新发地现在已经建了十万吨冷库,我们最近还要建12吨的冷库,确保所有农产品都经过冷链运输,减少损耗,确保质量。
主持人:您觉得政府在帮助贫困地区农产品走出去可以做哪些引导,对企业有哪些帮扶?
张玉玺:政府主要搭平台,起一种纽带作用。像今天举办的这个产销对接活动多好,把种植者请来了,把贫困县请来了,把消费者也请来了,把市场都请来了,编在一块儿,双方一交接,双方一订单,买的认识卖的了,卖的认识买的了,我觉得这种方法特别好。这种方法一定要长期有效地发展,形成一种规律性。这种事要长期坚持下去,经过五年或者十年的发展,好农产品没有卖不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