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到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已经整整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而在这段时期,有一群人他们始终活跃在历史舞台之上,虽然从未登上时代巅峰,却是生生不绝,从无断层过,这群人,他们叫农民。
古人将社会阶层分为四等,士农工商,农民是仅次于世族子弟的良民,封建社会被推之后,农民更是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直到新中国成立,农民群体第一次以领导者群体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
然而,尽管国家每年都在颁布一系列文件,旨在提升三农水平,但是仍有很多人对农民群体不屑一顾,而这其中,还有一位经济学博士后,王福重。
王福重其人
从百度百科上,我们可以看到王福重的一系列头衔,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教授,世界经济学理事会常任理事,被外媒称为中国为数不多的有良心的经济学家。
谁也不会想到,拥有这一系列头衔的经济学专家曾经当众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农民彻底放弃土地,国家才能更加强大”,而紧接着这句惊人之语的是“中国只有彻底消灭农民,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倘若外人不知,甚至会以为王福重家务世代和农民有仇,然而事实是,这位享誉国内外的经济学专家最初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出身,谁也没想到,功成名就之后的他却当众发表出这样惊世骇俗的言论。
那么,王福重为何会有如此惊人之语呢,他的多翻演讲究竟是为了国家强盛,还是为了出一时风头。
首先,在王福重看来,农民阶级应该算是封建社会的残余,因为自农民诞生之日起,就意味着社会分工的不合理化,农民从事耕种这样的低端劳动,只需要体力,大片土地被用于耕种,农民使用效率低下,大大减少了国家对土地的使用效率。
其次,为何王福重坚持农民应该放弃土地呢,在他看来,农民群体在当今社会仍然占据着相当的比重。
而这群人之中,虽然以中老年人居多,但是青少年也有相当比例,如果这些劳动力资源可以被应用到社会其他领域,那么所得应当比耕种要多的多。
而且,他通过一系列的数据研究表明,中国如今距离发达国家的差距,重点体现在农业生产上,农民依旧采取原始的耕种方法,不仅产量低下,而且耗费人力物力。
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早就进入智能化时代,他们负责耕种的群体不是农民,而是农场主。
除此根本原因之外,他还提出了当今农村社会出现的种种弊端对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比如农村的脏乱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农民群体之中仍然存在的种种陋习严重影响着和谐社会的进程,凡此种种,皆是他坚决舍弃农民的原因。
反驳与批判
然而在他这两场演讲结束之后,很多人都对他的言论表示否定,并且列举了一二三四等论据。
首先,农民群体为何不能放弃,无论是从社会进程还是世界各国的农业发展历程来看,农民群体始终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无论是美国的农场主还是中国的小农民,归根结底他们都属于农民这个群体,唯一不同的是耕种方法的演进。
其次,关于劳动力效率低下问题。中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却仍然紧缺,但是造成这种紧缺的原因并非是农民群体的比例占据过多,而是社会分配的不公,农民群体是其必须要素。
中国是有名的粮食大国,但是每年仍然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粮食补给,倘若将农民群体彻底消除,请问以后庞大的粮食供给都依靠进口吗?
最后,关于一系列的琐碎问题,比如生态环境恶劣,影响市容市貌,或许王福重教授已经多年没有回过自己的故土,当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农村确实遗留着各种各样的弊端,然而在这些年政府的支持下,农村面貌已经焕然一新。
虽然偏远地区依然会有一些尚未完全改善的农村,但是大部分农村已经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了。
至于传统陋习这一方面,其实不仅在农村有所遗留,城市也有其问题。
只是因为随着经济发展,城乡经济水平的差距逐渐拉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农民群体抱有异样的眼光,然而这不是农民群体的错,而是这个社会风气的歪斜,当年新中国成立,人人都以祖上三辈贫农为荣,如今却成了别人嘲笑的谈资。
所以,我们应当改变的是这个社会的不良风气,而不是对农民群体的刻板印象。
以上观点几乎完全驳斥了王福重教授的观点,甚至有相当多的人在为农民群众发声,认为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用辛勤的汗水供养了我们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所有人,他们值得我们尊重。
网络热议
关于王福重教授的演讲,网络上也呈现了两面倒的风向。虽然大部分人都认为他的发言有失偏颇,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了农民群体为国家作出的突出贡献。
但是也仍有一部分人为其发声,认为他已经摈弃了简单的小爱,站在国家蓝图的宏伟格局上俯视,所以才有了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换得整个国家的昌盛之意。
然而这种言论很快被打压下去,毕竟人之根本,衣食住行,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若论生存,还要数食物,然而源源不断供给我们食物的就是农民。
倘若有一天农民消失了,我们的食物从哪里来呢?如今网上之所以能够出现这些不堪的言论,还是因为城乡发展差距过大,城市凭借便捷的交通,优秀的人才一骑绝尘而去,而农村除了依靠农民,别无他法。
幸好,随着时代发展,仍然有一部分怀揣信仰的青年之士带着知识和技术来到农村,他们虽然未能有王福重那样的学历,但他们看的却比他要远的多,所有人都在拼命挤向城市。
然而城市的奶酪就算再多也经不起这么多人的分割,相反,农村这片市场,前景广阔,有伯乐来挖掘,一切就会截然不同。
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王福重教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为何能够说出这样语意犀利的言辞。
有人称之为来自童年的噩梦,我们不能否认,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来自农村,却厌恶生养他的这片土地,他们看见它的落后,知道这里的人是多么愚昧,他们或许曾经发誓,若有一天,能够远离此处,一定永不回头。
然而,再无法直视的故乡也终究是生养我们的故土,你以为自己早已忘记童年的阴影,所以你始终没有回头,这正是如此,我们都知道,你永远也无法忘记。
农民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和土地最接近的人,他们质朴纯善,没有城市中人的精明灵气,他们面对的是麦苗和嫩芽,他们坚信汗水能够收获粮食,他们用着最笨重的方法做着最神圣的事业。
然而,他们也不知道,原来在同一片土地上,也有很多人,是如此的希望他们离开。
我们无法轻易的评判一个人的是非对错,但是我们有理由坚持深藏于我们心中的原则底线,感恩农民,是他们给予了我们粮食,是他们,给予了我们未来。
《三农之声》北京讯(央舆三风融媒中心 李玉磊 索飞)2023年3月13日,央舆三风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央舆<[详情]
《三农之声》河南禹州讯(姜宏伟 方兰兰 韩同瑞) 2022年12月1日是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详情]
《三农之声》新疆奎屯讯(玛迪娜 王倩)6月29日,由新疆老年体协主办,奎屯市文旅局、新疆老年体协健身球操专项<[详情]
《三农之声》新疆奎屯零距离讯(李杨)为推进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奎屯市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扶持各类商业活动火<[详情]
《三农之声》新疆奎屯讯(梁奕 陈世健 王倩)为提升奎屯市医保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奎屯市医保局采取“走出去”的<[详情]
《三农之声》新疆奎屯讯(赵启帆)近日,记者在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培训会上获悉,开发区人<[详情]
《三农之声》新疆精河零距离讯(马海玲)6月9日,“大美精河 游我来讲”首届讲解员大赛启动仪式暨讲解员培训在精<[详情]
《民声面对面》山东潍坊讯(张海亮)农民工讨薪难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已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详情]
《三农之声》新疆岳普湖零距离讯(合麦提江 阿迪力 阿孜古丽)端午节小长假期间,岳普湖县达瓦昆沙漠旅游风景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