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传媒(记者 谢臣仁 文/图)
红色甘孜,底蕴丰厚
飞夺泸定桥的壮举打通了
红军北上抗日通道
第一个博巴政府见证了
红色政权的建设历程
藏民独立师标志着
第一支藏民族革命武装的诞生
……
红军长征2年,甘孜停驻15个月
甘孜人民在革命时期书写了
鱼水情深的壮丽诗篇
历史悠然,永续传承
红色精神引领甘孜各族人民
继承和发扬革命光荣传统
在“创”字上争一流
在“实”字上做文章
在“融”字上生合力
为新时代的双拥工作发展谱写华章
01 “创”字上争一流 双拥赢得“满堂彩”
授予甘孜州“四川省双拥模范城”称号;
授予泸定、丹巴、理塘、石渠“四川省双拥模范县”称号;
授予九龙县三岩龙乡田根村村民张明华“四川省爱国拥军模范”称号;
授予康定市“四川省双拥先进城”;
授予巴塘、乡城、九龙、德格、雅江、色达“四川省双拥先进县”称号;
授予州委办公室、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州政法委、州退役军人事务局等9个单位“四川省拥军优属先进单位”称号;
授予张冬蓉、郭杜平、春莲等8人“四川省拥军优属先进个人”称号。
7月9日,四川省双拥模范命名表彰大会在成都举行,我州双拥工作获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30个荣誉。
闪亮登台,满堂喝彩。一个个荣誉见证了我州双拥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在这片红色沃土上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我州双拥工作由来已久,作为退役军人事务局就是继续把双拥良好传统接力传承。”去年2月,甘孜州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开创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新局面,从双拥创建开始。州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丁淑娟话中的“由来已久”,让我们读懂甘孜双拥光荣传统的厚实、厚重。
一块荣誉牌,分量重千钧。着力“争创”,创建意识深入人心,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创建活动如火如荼,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参与、党政齐心协力共创的浓厚氛围——
始终坚持将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全州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把拥军优属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任务;坚持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相结合,进一步密切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
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领导配合抓、军地协调共同抓的良好格局,有效推动了双拥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国防教育被纳入全民教育体系,每年坚持利用重大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活动,建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坚持每年清明节、全国烈士公祭日、八一建军节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创新机制,强化实效。大力宣扬优秀退役军人、好军嫂等先进人物事迹,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军队、情系官兵、支持国防的政治热情,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军民之间建立了坚如磐石、鱼水相依的深厚情谊,奏响了“军爱民,民拥军”新时代强音。
笃定前行、真抓实干,一手强基本、一手抓创建,甘孜州双拥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02 “实”字上做文章 “落地生根”优服务
我州现有旅团级以上驻军单位24个,退役士兵和其他优抚对象共1.6万余人,拥军优属工作千头万绪。
千好万好不如落实好,千条万条不落实就是“白条”。“原本以为要一周才能办理下来的手续,没想到两天就办好了,这让我们太感动了。”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李峻羽盛赞州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高效。
登家门、解难题、送温暖,下到村、走进门、见到人、握到手、问到心、不漏户,把工作想到深处、落到细处、做到实处,让每一项工作达到最佳效果——
2019年至今,我州安排17名退役士兵上岗,移交安置20名军休干部,办理76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手续,培训67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安置1名军转干部,认真做好军休、军转干部定期增资、调资核算,发放100名企业军转干部困难补助92.61万元,兑现自主择业干部医疗保险补助279.39万元。
全州走访慰问驻训驻州部队共106批次,发放慰问信近万封,走访慰问退役军人、军人家属和优抚对象4500余人,为牺牲烈士寻亲4起,累计赠送慰问品及纪念品近400万元,赠送慰问金100万余元,召开纪念建军92周年座谈会170场,开展思想政治和形势政策教育66次,切实取得了“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社会效应。
切实为部队建设解难题出实效,大到营地土地划拨,小到军人亲属“家务”;远到几十年前的“旧账”,近到每天每日的“作业”,事无大小,无论远近,办法总比困难多,心之所至,一桩桩难题、一件件难事,迎刃而解。
难题一一解,处处体现温暖。近四年州、县政府支持军队建设投入达3000多万元,援建国防重点工程2个,为驻州部队赠送慰问金、慰问品总价值1400余万元,赠送图书5600册,培训科技人才35人,为强军兴军提供有力保障。2019年来,与驻州驻训部队召开座谈会128场次,赴基层连队和高海拔边防哨所开展政策宣讲6场次,走访军队退休干部、转业干部、退役士兵、烈军属及其他优抚对象1000多人次,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安置、现役军人、烈士子女、因公牺牲和病故军人子女入学入托优待工作,安置随军家属13人,解决187名军队干部子女难题,建立州和各县(市)困难退役军人关爱帮扶专项基金,总额达2700多万元,帮助重点优抚对象解决了“三难”问题帮助解决困难问题。
03 “融”字上生合力 军地共建展示新气象
如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袭击高原,甘孜州道孚县疫情严峻。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道孚县每天出动200余名民兵临危不惧,服务社区居民、值守乡村卡点、搬运抗疫物资,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道孚民兵的身影,为人民群众构筑起了一道道抗击疫情扩散的坚固防线,“迷彩色”成了抗疫一线的绚丽风景。
抗疫是一场大考,抗疫一线交出优异答卷,“第二考场”书写动人答卷——
甘孜军分区主动与地方党委、政府密切配合,第一时间启动军地联防联控机制,发挥民兵“人熟地熟情况熟、就地就近就快”的独有优势,发扬甘孜民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军民一心同舟共济,坚决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甘孜州退役军人事务局及时发布了《捐款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倡议书》,全州退役军人、优抚对象和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者积极捐款助力、为抗击疫情出力,共计捐款805602.8元。
甘孜州退役军人用行动践行“退役不褪色”的军人本色,向社会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退役军人陈万宇创办的康定百草堂骨科医院,疫情期间我州唯一接受“留观人员”的民营医院,暂停对外业务,全力抗疫。退役军人、深圳圣心科技集团董事长陈福全向武汉疫区捐赠物资共计37.88万元。
甘孜州各县(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对伤残军人、军属烈属、企业军转干部等年老多病、出行不便、生活困难服务对象的关心和帮助,力所能及地帮助其解决生活物资、防护物资缺乏等困难,做好特殊时期对特殊对象的关心关爱工作。
视甘孜为故乡,爱人民如亲人。甘孜24个旅团级以上驻军单位展示了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鱼水情。近四年来参加重大抢险救灾300余次、扑灭森林火灾50余次,投入兵力6000多人次,车辆100多台次,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建设、川藏线千里文明走廊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共筹资1200万元,支援重大项目23个,援建医疗机构18个、希望工程3个,植树造林10万余株,向贫困群众捐款99万元、捐物2.2万件,帮助5000余名军烈属、特困户、优抚对象、贫困学生,展现了军民鱼水情深。
鱼水欢歌唱盛世,双拥花艳映高原。军地共建的辉煌成就辉煌时代,军民相亲的动人音符震撼人心。军民一心,鱼水情深,一首气势恢宏的红色赞歌响彻在雪域甘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