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2020年上半年,安徽利辛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监管理念,全面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筑牢食品药品安全底线,有力保障了全县人民饮食用药安全。
一、科学部署,举全局之力,防控疫情保民生。
大年初二,听从指挥,立即进入“战时”状态,全局抽调105名包保人员,以16个市场所为基础,划分出45个大网格和153个小网格,每日开展市场巡查,确保全覆盖、无死角。一是全面清理市场。关停活禽交易市场35处,浴池185家,仅保留药店、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等民生必须场所1200余户,一律落实“测温、消毒、戴口罩”制度。二是开展食品全链条监管。指导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严格执行原料采购、设备设施消毒、人员健康管理等制度,严禁采购野生动物、来源不明和其它不合格的食品原料进行生产加工。派驻各大商超志愿者7名,协助督促落实防疫主体责任;要求小型商超采取隔断式经营、外卖式经营,禁止顾客进店采购。约谈饿了么、美团等网络订餐平台,要求全员体检、配送“无触点”,积极对接县人民医院为260多名骑行供餐人员接受咽拭子检测。禁止餐饮单位提供堂食,劝退或取消宴席包桌3000场次。三是开展防疫药品、用品检查。开展全品种、全覆盖监督检查,每天对全县300多家药房所售药品的实名登记信息进行汇总上报,向县城38家药房发放政府统一调配的应急性非医用口罩101500只。严厉打击口罩、体温计、消毒水等卫生用品和药品市场价格违法行为,办理价格投诉128起,立案查处7起。
二、及时谋划,盯重点领域,依法履职促“六保”。
按照党中央部署,及时转战复产复工,抓“六稳”促“六保”,排查食品药品薄弱环节,开展夏季食品安全和全县药品药材专项整治。一是扎实推进小作坊改造提升。日常监督检查83家食品小作坊,规范提升食品小作坊15家,风险分级完成率82%。二是开展为期一年的猪肉产品市场的监管工作。约谈经营户365户,检查751户次,立案查处14起,全环节覆盖抽检猪肉50组。三是开展三文鱼、冷冻肉专项整治,检查农贸市场281家次,商场、超市573家次,餐饮服务单位1319家次,冷库121家,水产品及海鲜产品经营户151家次,抽检水产品10组、肉及肉制品5组,均已协助完成核酸检测。四是确保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配合县教育局共检查学校食堂450余家次,校园周边餐饮单位600余家次。五是药品药材生产经营综合整治工作。制定《利辛县药品药材生产经营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疫苗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成立了利辛县药品安全委员会。共检查医疗器械经营单位28家次、医疗器械使用单位156家,乡镇以上医疗机构21家次、疫苗接种单位20家。六是加强执法办案。上半年办理各类食品药品案件131件。
三、数字赋能,创监管新路,常管长治提水平。
一是加强网络平台监管。建立了网络交易监管平台,纳入全县2家网络订餐服务平台的905家供餐单位,网络销售预包装食品的经营单位16家,实现了24小时动态监管。严格贯彻落实《电子商务法》和《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加强法律法规宣贯,不断提高电商平台经营者法律意识,及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已查办网络案件6起。二是完善快检过滤网功能。全县建成33家食品安全民生工程检验室、快检室,覆盖全县各大商超、农贸市场,每日开展食用农产品、预包装食品检测,实时上传检测信息,分析预判食品风险,充分发挥了食品安全初级“过滤网”功能。上半年,该县快速检测食用农产品6大类40项共90635组,其中不合格56组,均已处置到位。三是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模式。建立远程视频监控中心,已将20余家学校食堂纳入远程视频监控范围,实时检测其原料库、食品加工区、洗涤消毒区等重点区域。全面建成后,执法人员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APP,时刻关注食品安全。同时创建完成50家养老机构和526家小餐饮示范店“明厨亮灶”工程。
下一步,利辛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结合市场监管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切实抓牢抓紧、抓细抓实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化解工作。(陈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