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食药

食药

发展中医药,“十四五”怎么干?官方回应

时间:2021-03-31 16:31 |编辑:三农之声|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众所周知,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疗效显著,作用突出。但不可否认,中医药发展还存在着优质中医药资源总量不足、标准体系还不健全,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中医药究竟该如何传承精华,守正创新?2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直击要害,一一解答。

600×450

  聚焦七大领域,全面提升中医药特色优势

  于文明表示,十四五”期间,国家中医药局将以编制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为两大抓手,围绕七个聚焦”,推动七大领域的建设,全面提升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

600×45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

  具体来讲,这七大领域包括:

  加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建立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和特色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强中医药传承保护和科技创新的支撑力度;

  健全中药质量保障体系,促进中药产业和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

  弘扬中医药文化,加快中医药博物馆建设;

  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让中医药走出去”

  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和监测统计能力建设,推动中医药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于文明介绍,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国家发改委、卫健委、财政部、科技部等有关部门支持下,启动了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布局一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

  传统中医药要想发扬光大,既需要传承精髓,也需要大力创新,科技不可或缺。

“‘十四五’期间,我们要进一步加快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强中医药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守住中医药传承的根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说,要加快《中华医藏》编纂出版项目的实施,推进中医药古籍文献的调查、保护和研究工作,推动建设国家中医药古籍和传统知识数字图书馆,研究制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等。

600×45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

  其次,要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中医理论、中药资源、现代中药创制、中医药疗效评价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等重大慢病以及妇科、皮肤、免疫等优势病种和针灸以及其他非药物疗法等特色疗法,建设10-20个国家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其协调创新网络,依托中医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建设30个左右的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

  第三,要加强中医药科技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组织实施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组织遴选一批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和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培育一批具有多学科交叉创新素质和能力的青年拔尖人才队伍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孙志诚介绍,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通过长远规划的引领、重大工程的实施来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疫病防治、中西医结合、专科特色等能力,从多个层面来谋划和开展工作,支持中医药的振兴发展。具体来说:

  一是打造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按照揭榜挂帅”的工作思路,开展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建设,努力把它们打造成引领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前沿医学研究高峰、优秀成果的转化高地以及顶尖人才的培养基地。

  二是加快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

  三是打造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重大基地。

  四是大力开展中西医结合有效模式的探索和推广。

  五是促进省域优质中医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

  六是继续加强重点脱贫地区县级中医医院的建设。

  七是大力支持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此外,中医药振兴发展离不开重大工程项目的支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刘群峰介绍,十四五”时期,国家将重点实施以下的中医药重大工程项目:

  一是以基本建设为重点的中医药重大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名医堂工程、县级中医医院建设等;

  二是以能力提升为重点的中医药重大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中医优势专科、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中医康复服务能力提升、中西医结合临床协作能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及特色人才培养工程,也就是歧黄工程”,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中医药海外弘扬工程等。

  构建三结合”的中药审评证据体系

  中医药的疗效关键在于药材,如何提升中药材产量和质量,破解中药新药获批上市数量少等制约中医药发展痼疾?

  李昱表示,十四五”期间,国家中医药局将联合农业农村部、国家药监局、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就中药材的种质源头加强管理,加强中药材种植、工业生产、流通等全过程的管理,实施好道地中药材质量提升工程,提高中药材规范化的种植水平,完善构建中药材的检验检测体系,加强中药材质量风险评估与风险监测,为中药材、中药工业、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让人民群众放心用中药。

  在中药审评审批及新药研发等方面,将配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继续完善中药的审评审批改革,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中药产业发展。

  一是坚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推动建立与中药临床定位相适应,体现其作用特点和优势的疗效评价标准,鼓励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疗效评价。

  二是推动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研制,组织研究制定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意见,建立与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特点相适应的审评模式,简化审批手续。

三是构建三结合”的审评证据体系。重视“人用经验”对中药安全性、有效性的支撑作用,按照中药特点、规律和临床实践实际,构建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审评证据体系,为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路径。

注:本文转载自百姓中国周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