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医学救治实践中也发挥了许多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中医药发展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中药新药“难产”、 中药材掺假问题频发、中医药产业发展创新不足等。如何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成为业内外人士关注的话题。半月谈记者为此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镜人。
改革新药审评审批机制
近年来,我国中药新药上市数量持续低迷,2016年~2020年获批上市的中药创新药仅有10个,无论是审批速度还是审批数量,均明显少于化学新药。中药新药“难产”,暴露出我国在中药评价体系、质量控制和基础研究等方面的不足,让中医药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徐镜人认为,迫切需要改革和完善符合中医药特色发展的中药新药审评审批机制。
一是完善审评审批配套政策。新的药品管理办法及中药注册分类已经实施,但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滞后,中药企业盼望古代经典名方的新药开发、经典名方化裁的院内制剂及同名同方药的申报条件、指导原则等早日出台,为中药创新发展提供依据。
二是深化中西医结合,增强中药新药普及性。由于许多医院在临床上限定中药使用,一批具有中医临床价值的中药不能广泛造福患者。建议制定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从行政管理方面增强中医和西医之间的业务交流,拓展中医优势领域的诊疗空间和中医中药参与度。
三是加强信息平台搭建。随着MAH(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实施,中药生产批件的转让有了较好的政策法规依据。建议进一步搭建公益性质的中医药成果转化信息平台,加快中药相关数据库建设整合,促进研究成果转化。
加强源头质量管控
当前我国中药材的道地性、稳定性还存在不少问题,中药材掺假、低价恶性竞争现象多有发生。一些野生中药材资源枯竭,大量人工种植的中药材滥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导致品质下降,影响临床疗效。徐镜人认为,这折射出我国传统中药在药材种植和生产环节的质量管控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他建议以“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为目标,加强药材的源头控制,推广产地初加工一体化,尽快出台国家层面产地初加工的政策法规,提升道地中药材发展质效。
徐镜人说,要加强规划引导,尽快出台全国性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指南,优化全国中药材生产布局,限制中药材盲目引种,制定中药材种子种源管理办法,有效解决中药材种源退化和混乱问题,同时,大力推广中药生态种植模式和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
徐镜人表示,目前中医药产业发展既有继承不够,也有创新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社会对传统医药宝库的精华缺少深度挖掘整理,对行之有效的中医药学术思想、诊疗方法等继承应用不够,对中医药文化的宣传不到位。另一方面,中医药学术发展、人才培养相对滞后。此外,缺少符合中药特点的注册管理制度、技术评价体系等也成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掣肘。
徐镜人认为,中医药产业发展必须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坚持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要从质量控制、检测标准、评价体系、科研创新、国际化等全方位下足功夫,作出更大努力和积极探索。
“推动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通盘考虑、着眼长远,重点突出‘高质量’和‘可持续’。”徐镜人说,只有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才能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发展。
《三农之声》北京讯(央舆三风融媒中心)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医学,进一步提升公民健康知识素养,2023年6月9日<[详情]
《三农之声》新疆奎屯零距离讯(秦海兰)6月24日,新疆奎屯市召开食品安全委员会、药品安全协调会、质量强市领导<[详情]
“健康中国”战略明确指出:到203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并将大健康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详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推动中医药改革发展的举措使得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有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当下,中医药实际<[详情]
"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致病。"——孙思邈 中医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详情]
又是一年端午至 槲叶香飘荡在家家户户 陕西秦岭原乡特有的槲叶粽子 家家户户放着的艾叶 小<[详情]
《百姓中国周刊》黒龙江讯(朱善永 王庆海)为把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6月11日,北<[详情]
《百姓中国周刊》广西电(潘超平 刘清永) 6月15日,由桂林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主办,桂林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详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执法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