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天南地北 新疆

新疆

新疆哈密:“派出所民警的电话我都有”

时间:2022-07-30 19:39 |编辑:三农之声|

《三农之声》新疆哈密讯(姜中华)“宁嫁流浪汉,不嫁矿井男。”这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

 今年69岁的罗怀银老人就是当时典型的“矿井男”。罗怀银是江苏泰州人,1971年响应国家的号召支援新疆建设,离开了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来到了满目苍凉的大西北,成为了巴里坤县明鑫矿业的一名煤矿工人,而这一呆就是50年。

 哈密边境管理支队二红山边境派出所的民警韩鹏超对于罗怀银老人的情况非常熟悉,老人患有腿疾,长期独自生活,是派出所的重点帮扶对象。

15.jpg

 7月25日,笔者跟随韩鹏超一同来到了居住在二红山社区的罗怀银家中走访。老人居住的小院不大,但干净整洁,不到60平米的两间平房内,生活物品和家具也都摆放的很整齐。

 如果不是事先听韩鹏超讲过老人的腿脚不方便时,很难想象这是一位独自生活的残障老人。

 走进房间时老人正倚在床头看电视,看到有人进来就要起身,而这时韩鹏超已经来到了老人的身边。

“叔叔,您就别起来了,我们来看看您,今天感觉怎么样?”说话间就坐到老人的床边熟练的开始为老人做腿部的按摩。老人好像并没有注意到我这个外人的存在,满眼都是韩鹏超。

 看他们在亲切交流着老人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笔者也就没有插话。

16.jpg

 韩鹏超看出了笔者的不自在,就示意笔者坐下说,“叔叔年轻的时候是矿上的‘大拿’,井上、井下的活叔叔全能干,但当时的生产条件实在是太简陋了,一次在井上作业时失足跌落矿井,导致左小腿骨折,现在还有很重的后遗症。”

 老人接话说:“当时的矿井作业环境恶劣,安全生产的条件难道得到保障。所以,当地人才有了‘宁嫁流浪汉,不嫁矿井男’的说法。”

 罗怀银介绍到矿井作业的特殊性,也道出了他始终未婚的原因。

 2009年,老人退休以后,在哈密当过几年保安。然而,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和腿疾带来的困扰,老人于2019年回到了二红山。

“我的手机里,他们每一名派出所民警的电话我都有,我回来的这几年都是他们在照顾我,有的调走之前还专门跑到我这里跟我道别。”老人难掩激动的情绪,流下了两行热泪。

 为了能够更好的照顾老人,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派出所定期与镇卫生院的同志一起为老人进行定项检查,每年还会陪同老人到巴里坤县医院做身体的全面检查,派出所民警在下管区工作时,都会来到老人家中帮助做一些家务。

17.jpg

 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新疆的建设事业。

 热聊中从老人口里得知,在那个火热的年代里,一群年轻人抱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来到大西北,就是为了要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美好。

 说起这些,笔者看到老人的眼中满是骄傲,“现在矿上的条件好了,我们的祖国也强大了,我们所做的一起就都值得。”话语间老人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笔者也被老人的话深深的感动着。

 临走前老人紧紧抓着韩鹏超的手不放,实在是因为还有别的工作需要完成,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老人。

 看着老人眼角泛起的泪花,笔者的心里也是一酸。不过看到老人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精神状态,也倍感欣慰。

18.jpg

 据韩鹏超介绍,在7620平方公里的管辖范围内,像明鑫矿业一样的企业还有17家,他们坐落在辖区的各个角落,最远的距离派出所有上百公里。

 据了解,当地派出所民警始终把服务矿企高质量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与驻地基层党支部签订了联创共建协议书,成立了联合党员服务队,集中优势力量为辖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为矿企发展保驾护航。

 走访的沿途中,笔者看到在辖区的醒目位置都张贴着派出所的民警联系卡,笔者又想起了罗怀银老人的那句话,“派出所民警的电话我都有!”(新疆哈密边境管理支队供稿)

注:本文转载自三农之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