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天南地北 新疆

新疆

新疆和静:巧手剪出浓浓师生情

时间:2022-07-20 06:15 |编辑:三农之声|

《三农之声》新疆和静讯(邹焰忠)从未谋面的杨爱凤、阿孜古丽·卡的,一见如故。一个感到像自己的长辈、一个感到像自家的姑娘。因为彼此都钟情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相逢何必曾相识,只是他乡遇故知。

 今年的古尔邦节之前,几个看似不相关的人因事“巧合”,却是缘份使然。汤丽的“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的剪纸作品入围全国主题剪纸大赛;张爱为、阿卜杜斯米·阿卜力孜的庆“七一”剪纸作品完工;芦叶伽参加新疆库尔勒市文化馆剪纸培训班的作品通过审核……。因缘“巧遇”的他们,都是杨爱凤的学生。

1.jpg

 杨爱凤是巴州级剪纸非遗传承人,从2014年至今,她已手把手地教了2000多名学生。“这些学生中哪些人给您留下的影响最深?”面对询问,杨爱凤脱口而出,道出了以上学生的名字。因为喜欢,因为缘份。时间回溯到2020年12月。

 新疆尉犁县文化馆组织了一期剪纸培训班,请杨爱凤授课,一下有20多人报名参加,没有想到最具中国特色的剪纸艺术这么受欢迎。众多学员中,杨受凤与汤丽、阿孜古丽彼此间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这2名学员是学得最好的,也是杨爱凤引以为荣的。不知不觉,课上完了。剪纸作品结业考试中,汤丽得了第1名、阿孜古丽收获第2名,其他学员们也都学有所成。杨爱凤和学员们告别时,阿孜古丽追了出来,抱着杨爱凤抽泣起来……尉犁县文化馆干部韩双凤拿起手机,拍下了这感人的一幕,瞬间定格成了永恒。至今,师生俩都珍藏着这张照片。

2.jpg

 时为尉犁县墩阔坦乡文化站专干的阿孜古丽,因为掌握了用剪纸“讲述”尉犁故事的艺术,应聘到该县罗布人村寨一家文旅公司,成为一个项目负责人。她说,感谢杨爱凤老师,感谢中华剪纸艺术。缘份是能超越血缘的,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何银平是杨爱凤的女儿兼学生。从小活泼、爱好广泛的她,虽从小就耳闻目染母亲的剪纸艺术,毕领悟不深。长大后,她发现母亲整天沉浸在剪纸和刺绣中,乐此不彼,牺牲了自己的其他爱好,剪纸有这么大吸引力吗?何银平静下心来,扎进剪纸里时,发现剪纸背后讲的是中华民俗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她深深地喜欢上剪纸艺术。

3.jpg

 2020年6月,库尔勒民俗文化博物馆招聘讲解员。何银平凭着扎实的中华民俗故事集存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底,通过了招聘考试,如愿以偿。她说,这是母亲给她的机会。缘份还能带来殊荣。现在,何银平已是库尔勒市的剪纸非遗传承人。汤丽成为尉犁县的剪纸非遗传承人。汤丽自2020年12月从剪纸培训班毕业后,已创作了1000多个剪纸作品,还教出了50多名学生。缘份还在继续。

 今年初,库尔勒市梨香小学在该校4年级(4)班开设了“艺香润美·剪纸”课程,杨爱凤受邀任教。半年过去了。杨爱凤所教的55名小学生中,同为11岁的张爱为、阿卜杜斯米心灵手巧,剪出来的作品活录活现。问及他们今后的梦想是什么?6月28日,该班剪纸作品结业课上。

4.jpg

 张爱为说,她想当舞蹈家,因为舞蹈是舞台上的剪纸,剪纸是纸上的舞蹈。阿卜杜斯米则说,他想当剪纸家,用剪纸作品向全国、向世界“讲述”大美新疆故事。杨爱凤被深深地感动了。被感动的还有,跟着杨爱凤学了半年的“大学生”芦叶伽,现在剪纸作品已像模像样了。她与阿孜古丽相约,要在剪纸上走得更远,用剪纸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故事,“讲述”大美巴州故事。短评:师生同剪同心圆本报记者 邹焰忠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剪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样也是这把剪刀,还能剪除极端化思想、不健康嗜好、不良习惯、负面情绪……剪纸的奇妙之处,就在线条与镂空之间,剪出花好月圆。

 剪纸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表达形式之一,一把小小的剪刀一开一合之间,告诉我们美在和谐相处:开是打开心扉,合是心心相印。情深谊长,只有打开心扉才能走进彼此的内心深处,在心手相通中,感动自己,感动你我。杨爱凤在传承剪纸非遗艺术中,与所教的学生因为有同一个梦想,那就是在开合之间剪出一个大大的同心圆。中共和静县委宣传部供稿)

注:本文转载自三农之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