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6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了《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突出金融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办法》不仅对考核指标更细化、更具体,而且考核结果与金融机构监管评级挂钩,加大了考核力度,变“引导性监管”为“强制性约束”。强制性约束,使得更多金融机构涌入“三农”领域,过去农商行固守的“一亩三分地”将会被打破,“三农”市场更激烈的“客户争夺战”将全面打响。
“国有大行不是‘掐尖’,而是‘挖根’。”
“‘三农’市场的‘客户争夺战’将全面打响。”
一纸文件落地,影响会有多大?
就在《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实施3天后,6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突出金融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这也是对《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要求“制定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夯实顶层设计”作出的积极响应。
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商行,将面对怎样的变局?又该如何应对?
变“引导性监管”为“强制性约束”
“这个《办法》是金融机构今后信贷投放的行动指南,真的值得好好研究。”一位来自农商银行资深人士说,《办法》适用于进出口银行外的所有银行机构(包括农信社、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办法》非常重要,等于是通过这种监管考核把金融机构全面服务乡村振兴的政策要求“制度化”了。
曾刚指出,本次《办法》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对考核的指标更加精准、更加具体;二是加强了评估结果运用,考核的力度更大。
《办法》通过定量和定性共十项指标考核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情况。其中,定量指标权重75%,包括贷款总量、贷款结构、贷款比重、金融服务和资产质量五类;定性指标权重25%,包括政策实施、制度建设、金融创新、金融环境、外部评价五类,且另设加分项、扣分项。
对于上述五类定量、五类定性一级指标,均设置了相应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如针对“贷款总量”设置了涉农贷款二级指标,存量、增量、增速3个三级指标;针对“贷款结构”设置了农林牧渔业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等8个二级指标,针对二级指标均设置了存量、增量、增速3个三级指标。
《办法》不仅对考核指标更细化、更具体,而且考核结果与金融机构监管评级挂钩,加大了考核力度,突出了评估结果运用的激励约束机制,变“引导性监管”为“强制性约束”。
《办法》还把考核评估结果分为分优秀、良好、一般、勉励四档,对列入“勉励档”的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视情节轻重依法采取约见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谈话等措施,督促其限期整改。
同时,《办法》指出,考核评估年度内金融机构存在评估数据弄虚作假或央行银行和银保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的,直接列为“勉励档”。
机遇or挑战?
7月4日起施行的《办法》将对金融机构,尤其对中小银行带来哪些影响,成为农商行近期热议的话题。
一位来自东部沿海的农商银行高管表示,《办法》的出台,势必会通过强制性约束,使得更多金融机构涌入“三农”领域,过去农商行固守的“一亩三分地”将会被打破。
上述农商银行高管认为,过去监管部门只对国有大行提出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不低于30%或40%等总体指标,并未细分具体领域,如今《办法》细化到具体行业中,如,农林牧渔业贷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并且贷款结构考核占比高达40%,这样一来,国有大行不再是“掐尖”,而是“挖根”,“三农”市场更激烈的“客户争夺战”将全面打响。
这位农商银行高管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其实,对于“三农”市场,国有大行早已提前暗中布局。
早在2018年,建设银行在总行层面研究制定了《涉农业务综合营销指导意见》,明确服务“三农”重点领域,总结推广多种涉农业务模式,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客户和项目的支持力度。
除了建行,更厉害的竞争对手还有邮储和农行。邮储背靠电商、快递等场景丰富的邮政集团,拥有60万个邮乐小店、40万人的线下团队。同时,邮储有近4万网点遍布城乡,在生态联动上具有明显优势。随着邮储获批筹建独立法人直销银行“邮惠万家银行”,未来利用线上线下优势,邮储将会在“三农”领域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市场格局。
而农行已出台《关于2021年全面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加快“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的意见》,提出以打造“县域领军银行”和“县域群众首选银行”为目标,全面提升县域客户服务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价值创造能力、风险管控能力,努力实现县域业务服务水准领先、市场份额领先、经营质效领先、资产质量领先、品牌形象领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挑战者,不仅是国有大行加大进军‘三农’领域步伐,而且股份行、城商行也将会加大争夺‘三农’市场力度。”一位来自农信系统资深人士告诉记者,过去股份行、城商行对“三农”领域涉足不广、不深,如今在《办法》的制度约束下,他们也必将分去“三农”市场的一块“蛋糕”。
然而,《办法》的实施带给农商行的并非只有挑战和危机。曾刚认为,从国家角度来讲,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然会带来农村基础设施的大幅增长、农村经济的大幅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三个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对金融机构来说,都是非常大的发展机遇。而乡村振兴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又会反哺金融机构以更大力度去支持实体经济,以更优的金融服务去满足农民不断升级的金融需求。
曾刚表示,乡村振兴全面实施,对农村金融机构来讲,绝对是大利好,而农商行又是扎根本土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其业务开展的主战场就在农村,相较于其他银行来说,其未来的增长空间会更大。
农商行怎么干?
“《办法》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相信各家省联社将会制定贯彻实施《办法》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一位中部地区农商银行的高管认为。
农商行如何在落实《办法》中,继续保持“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地位,并力争做到市场份额不减?上述中部地区农商银行的高管认为,农商行要学“田忌赛马”,扬长避短,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对此,他提出了四点策略:
坚守做小做散战略定力。对“二八法则”反其道而行之,做长尾客户,同时通过科技赋能减低营销成本,降低信贷风险,在控制成本的前体下,把长尾客户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
加强政银合作。农商行作为当地乡村振兴“主办银行”,紧跟地方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承担起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金融职责,只要是政府实施的民生工程,必须第一时间对接实施;
把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农商行的优势是一级法人,决策链短、反应快,这就要求农商行搭建扁平化组织架构,优化体制、机制,并运用科技手段打造“快银行”;
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由于他行在网点布局和队伍匹配上不及农商行,其打法必然是以“线上”发起攻势,而农商行需要线上、线下相结合,点多面广、人熟地熟的线下优势是农商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万不可为“线上”而“线上”,否则是自废武功。
针对《办法》出台,农商行未来怎么干?曾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从实操层面给出了可行性建议。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然会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各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的规划内容。”曾刚建议,农商行应加强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根据当地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内容、发展方向,来规划自己的业务。当然,由于农商行资金实力和规模有限,在支持这种基础设施时,需要和自身能力相匹配,要符合自身特点,在监管要求范围内,积极地去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振兴重点是产业振兴,培养、支持乡村产业,重点是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的小微企业有很大不同,包括种植养殖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等,实际上都不是严格意义的企业法人。曾刚认为,这就需要农商行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手段,实现真正意义的创新。如,不依赖于抵押,基于信用数据的纯信用贷等贷款产品。
除了在乡村基础设施、乡村产业加大投入,曾刚认为,农民将是金融服务重点对象,随着乡村振兴推进实施,农民收入水平会持续提高,一方面,有钱的农民会有更多的金融需求,理财将是农商行未来非常重要的长尾市场;另一方面,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也会带动消费升级,包括新建住房、购买耐用消费品等,将推动消费信贷增长。
《办法》的实施固然会使得更多金融机构“下乡”,竞争进一步加剧,但农商行首先要做好自己,把握乡村振兴当中可能出现的机会,因地制宜,全方位构筑符合支持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伴随乡村振兴的发展带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之声》四川理塘讯(央舆三风融媒中心)“走进理塘,跟随洁白仙鹤的翱翔;爱上理塘,感受心灵自然的流淌……”<[详情]
《三农之声》广西讯(三农之声融媒中心)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多次发布相关文件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领域的金融<[详情]
《百姓中国周刊》山西广灵讯(赵多献 霍飞飞)广灵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作为该县服务三农的最大地方性<[详情]
近日,农业农村部联合中国农业银行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支持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的通知》,明确金融支持乡村休闲旅<[详情]
导读 6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了《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突出金融对乡村振兴重<[详情]
据人民银行官网消息,为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详情]
农业农村部网站5月24日消息,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详情]
投入1000亿元!农业农村部与农业银行联合,金融支持乡村休闲旅游业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中国农业银行办公室关<[详情]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老百姓对于移动支付是越来越习惯了,而随之而来的,对于现金,如今很多人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