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大理宾川12月27日电 题:“侨味”成云南宾川新名片 在传承中留住“光阴的故事”
作者 李晓琳
年末,柳家湾华侨社区内喜事不断,作为社区知名大厨,62岁的越南归侨赛姐被邀请到各家帮忙置办酒席。梅菜扣肉、生春卷、菠萝炒牛肉……当地饮食颇有侨乡特色,也正是这一抹“侨味”,让云南一隅的小县城多了几分“洋气”与“名气”。
柳家湾华侨社区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宾川县,是全国知名侨乡之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受排华风波影响,来自印度尼西亚、印度、缅甸、越南等8个国家的归侨被陆续安置在宾川县的多个华侨农场。如今,这里仍生活着8000多名归侨侨眷,与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缅甸和中国香港、澳门等25个国家和地区有广泛联系。
1978年,20岁的赛姐跟随父母从越南来到宾川。“一穷二白,全靠国家帮扶。”赛姐回忆道。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及各种惠侨举措出台,归侨侨眷生活逐渐好转。“一方面靠国家,一方面也要自力更生。”赛姐说,归侨多有经营小生意的经验,刚好融合了东南亚各国的美食,很受当地欢迎,很多归侨除了种地外便开始经营餐饮行业。
赛姐母亲厨艺了得,她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不少拿手越南菜。“我的一儿一女也继承了这个传统。”赛姐很是骄傲。2014年,一家人在自家小院开起越南餐馆——赛姐侨味园。餐馆规模逐年扩大,不仅当地人爱吃,昆明甚至省外的食客也慕名前来,在品味侨乡美食的同时感受侨乡故事。
“食物是有文化和情感的。”赛姐的女儿杜晓霞边说边以娴熟的手法做好一盘生春卷,在她看来,传承“侨乡菜”,不仅要留住地道的食物滋味,更要保护好一段特殊的侨乡记忆。杜晓霞说,他们曾拒绝了有人想加盟的想法,“因为容易割裂传承。”
如今,“侨味”已成为侨乡宾川的一大名片,行走在宾川县城内,不时能看到华侨风味餐馆的招牌,餐馆内飘荡着各地口音。“除了吃侨乡菜,大家还会去喝杯‘二对咖啡’。”杜晓霞向记者介绍。
喝咖啡,是老一辈归侨在南洋生活时留下的习惯。1985年,越南归侨冼锦华在太和华侨农场二队开了一家小卖部售卖越南早餐。冼锦华喜喝咖啡,时常将自己烘焙的咖啡与前来吃早餐的归侨分享,不想大受欢迎,此后便经营起咖啡馆。
在这个露天咖啡馆里,咖啡不是优雅与品位的代名词,而是一种深深根植于内心的习惯与情怀。“二对咖啡”以炭烧咖啡和滴滤式为主,因宾川天气炎热,一个大玻璃杯里,一半是咖啡一半是冰块,从田间劳作回来喝一杯二对冰咖啡,曾是农场归侨们最惬意的事。
35年来,“二对咖啡”所在的华侨农场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人们对这一特殊口感的咖啡仍十分喜爱。
几年前,“侨二代”冼连友与哥哥从父亲那接过咖啡馆的经营。冼连友根据年轻顾客的需求,在店内加入了披萨、牛排等西餐元素。“但12元(人民币)一杯的冰奶咖仍然是我们主推且最畅销的产品。”冼连友说,虽时代不同,喝咖啡的群体也在变化,但“二对咖啡”在与时俱进中更要做好坚守与传承。“很多时候人们喝的不是一杯咖啡,而是一段故事和一种情怀。”
时光匆匆,归侨侨眷的生活变迁体现在一桌子“侨乡菜”中,也浓缩在一杯醇香的“二对咖啡”里……(完)
孔子曾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从古至今,任何国家或任何人的发展,都是离不开对他者的<[详情]
中新网12月21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纽约华裔警探刘文健及其搭档拉莫斯在六年前的12月20日执勤时<[详情]
新加坡大巴窑4巷第74座巴刹有好些顾客趁着冬至前的最后一个周末,选购糯米粉团或现成的汤圆。(新加坡<[详情]
中国侨网12月22日电 题:疫情下华人旅游业者艰难求生,疫苗何时才能让旅游业重振? 再过段时日,新年<[详情]
中新社大理宾川12月27日电 题:“侨味”成云南宾川新名片 在传承中留住“光阴的故事” 作者 李晓琳 <[详情]
中新社广西玉林12月27日电 题:广西侨眷贫困户女孩毕业后投身教育斩断贫困代际传播 作者 梁宇 覃维娜<[详情]
中新网12月25日电 据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网站消息,鉴于当前疫情形势,比利时联邦政府近日对入境人员防疫<[详情]
中新网莫斯科12月27日电 (记者 王修君)26日中新网记者获悉,俄罗斯华侨华人联合总会秘书长兼常务副会长、<[详情]
西班牙僑界聯盟為當地僑胞們準備的“防疫愛心包”。(受訪者供圖) 因疫情而變得不同尋常的2020年即將畫上<[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