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0年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新鲜出炉,10人当选“2020年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10人当选“2020年河北工匠年度人物”。在2020年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记者见面会上,我们又一次见到了熟悉的河钢面孔。
3名来自河钢一线的优秀员工光荣当选
杨洪当选“2020年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
唐笑宇、吴建雄当选“2020年河北工匠年度人物”
杨洪
河钢邯钢连铸连轧厂一级操作技能专家
他被誉为“功勋”轧机的“神医”。他是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河北省能工巧匠。他发明了5种先进操作法,拥有多项专利。“杨洪大型设备精密点检工作室”被评为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最早引进的世界上最先进的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被一个仅有高中文化的复员军人“玩转”“降服”,他经过了30多年艰辛付出,成为维护这条高端生产线的行家里手。他,就是河钢邯钢连铸连轧厂一级操作技能专家杨洪。
巡检时,靠“听诊”设备,就能判断出设备工作是否正常,凭着这个绝活,杨洪解决了成百上千的设备难题,有了轧机“神医”的美称。
1990年,杨洪从部队复员来到河钢邯钢。当时的连铸连轧厂CSP产线,是上世纪90年代我国最早引进的3条世界最先进生产线之一,创造了四个世界第一。设备调试时,吸引了很多中国工人在一旁观察,其中就有杨洪。英文资料看不懂,杨洪急了:“不认识的单词我就一个个查字典。”
一次,调试的设备出现故障停机,拆下的零件摆满一地,外国工程师却到点下班,杨洪回想外国工程师拆卸的顺序,凭记忆安装,使设备恢复正常运转。第二天两名外国工程师得知,向他竖起了大拇指:“杨,你真了不起!”
多年来,杨洪为这条生产线“保健问诊”,因为精心呵护,这条产线生产出了5000多万吨的优质钢板,撑起了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国家重大工程的“钢筋铁骨”。
对设备状况知根知底,对专业知识了然于胸,听到轧机发出的声响,他就能判断出轧机的工作状态。凭借“听诊”绝活,杨洪每次对设备判断结果与精密探测设备的检查结果都一致。今年初以来,杨洪完成了粗轧除鳞泵泄荷阀等9处设备升级改造项目,及时发现消除F4下传动轴配油盘连接螺栓断裂等3项隐患。
对工作不断精进,源于杨洪对职业无限热爱。他潜心研究产线大型传动设备工作原理,制作出多种大型传动设备的点检工具:探杆、齿轮箱内磁力万向检测装置、箱体内的磁体装置……每天创新工作室的成员都会携带这些工具对设备精细点巡检。
“一个人会了叫技能,一个团队有解决难题的本领才叫技术。”杨洪说。“杨洪大型设备精密点检工作室”成为青年技术人员成才的沃土,工作室成员承担了机械设备、液压系统、电气设备等多领域重大课题,创新成果达到百余项。
“大国崛起、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需要点滴技术做支撑。”杨洪说,“无论干什么行业,有本领才能报效国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唐笑宇
河钢邯钢邯宝炼钢厂一档技术主管
他是第12届世界模拟炼钢挑战赛总冠军、全国钢铁工业劳动模范。他发明了6种先进操作法,破解生产难题,创下冶炼纪录。
从立志成为“最好炼钢工”,到站上世界炼钢技术最高领奖台,唐笑宇一路播种梦想,一路浇灌勤奋,一路成长收获。
从上料工、合金工成为转炉炉长,唐笑宇只用了两年多。他摸索出了260吨转炉“留渣冶炼”方法,破解了生产难题;他成为河钢邯钢首个冶炼超低碳钢种的炼钢工,创下的冶炼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唐笑宇把自己比作鱼儿,把产线比作水塘:“在产线摔打磨炼出的才是真本事,离开产线,技术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厂里推行“少渣冶炼”遇到瓶颈,唐笑宇承担重点攻关任务。他查阅大量资料,结合多年积累经验,总结出260吨转炉的“少渣冶炼”操作方法,首次将灰耗降到吨钢15公斤,并将经验推广到各个班组。“少渣冶炼”初期对转炉炉衬吃损严重,他反复实践,积累数据,总结出“高温、高氧炉渣溅渣操作法”,不但改善了转炉炉况,还降低了成本。
第12届世界模拟炼钢挑战赛总决赛的赛场上,唐笑宇与世界四个地区锦标赛的冠军展开角逐,获得了职业组总冠军。
载誉归来,唐笑宇继续俯身一线更加专注钻研技术。高档汽车面板O5板,是河钢邯钢“皇冠级”产品,冶炼中铁水比重降低,O5板钢水气体氮含量产生波动,对这一难题,国内冶金界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唐笑宇对这个冶炼难题发起攻关,他反复研究数据,提出通过对补热剂热效率相关理论的计算研究和现场实验,来破解氮含量波动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对氮含量控制至关重要的关键参数……经过不懈努力,唐笑宇制定出完善的生产技术规程,实现了低铁水比条件下O5板钢水气体氮含量命中率的逐月提高,目前已达到100%。
他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提升技术技能,牵头和参与众多研发项目,创新操作方法。他与其他技术人员一起研发“转炉下渣回磷数据监控技术服务平台”,上线后月可降低铝块消耗30.6吨;他还编写软件提升质量控制效率……
唐笑宇为国争了光、为中国钢铁争了光、为企业争了光,这源于他对钢铁事业的热爱和专注,他扎根产线,不断攀登钢铁技术的高峰,以高超技术为国家钢铁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吴建雄
河钢唐钢检修分公司操作技能专家
他是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河北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他拥有多项专利,是产线上设备顺行的“定心丸”。
参加工作以前,吴建雄就是一个电子迷,90年代电脑刚刚进入百姓生活,他就入手了一台386电脑,开始自己设计模拟和数字电路。进入工作岗位后,有电子知识基础又热爱维修的吴建雄,在师傅的带领下进步飞速,仅一年时间就能够独立完成车床维保。
有热爱,更有遇到难题迎难而上的韧劲。2008年,刚刚接触数控车床不久的吴建雄,接到了一台进口数控铣床的改造任务。面对机床老旧和没有成型图纸的问题,吴建雄挑灯夜战,设计出改造图纸,并啃下了程序编译、参数设定和硬件安装等硬骨头,把机床精度调整到出厂状态,为企业节约了数十万元的机床改造费用。
多年来,他在各型数控车床的改造中不断实践,解决了越来越多的难题,积累了丰富经验,成为了产线的定心丸。河钢唐钢冷轧厂一台英国产的毛化机床维修后出现故障,他凭借经验和高超的技巧修复了机床的进口专用工控机,恢复了这台价值40万元的设备。
2017年,“吴建雄创新工作组”正式成立,他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带领各个攻关课题小组,贴近产线开展技术创新。创新工作组成立以来,完成了两项创新课题,取得了3项国家新型实用专利,也为职工成长提供了平台。现在他的徒弟们也能够独立完成从电路设计、元件选型、图纸绘制、PLC程序编制到最后安装调试全部机床电气大修工作。
“智能制造将来会渗透到每一个生产环节。机床智能了,对维保人员的要求也更高了。”这是吴建雄朋友圈中的话,在他眼中,工匠精神就是学无止境、追求极致。他不满足于日常维修业务,而是力求为产线创造价值。今年年初,他带领小组完成DVT500数控立车电气大修改造项目,根据机床的结构特点,用国产系统替换了原有的西班牙数控系统,改造后,原来只能单刀加工的机床,变为能够双刀架同时进行数控加工的车床,精度和效率都得到大幅提高。今年一季度,他采用新型数控设备对机床进行调校改造,使设备故障率减少80%,并节省15万元的改造费用。
吴建雄说,他只是做了每个热爱钢城的职工都会做的事,他将和团队一起开拓机床维保新领域,为企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锻炼高超技能技艺
专心、专注、专研自己热爱的事业
不断推进工艺改造、技术革新
把工作做细致、做精致、做极致
匠心筑梦,他们都是非凡钢城人